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言迁移的模因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语言迁移这一语言现象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考察,认为语言迁移现象是语言发展的需要,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文章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语言迁移这一语言现象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考察,认为语言迁移现象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也是语言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王红霞 《英语辅导》2010,(2):156-158
语言迁移的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基于模因理论,对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现象进行初步研究。文章首先肯定了模因论对迁移研究的价值;然后探讨了语言迁移中的迁移源、中介语的模因解释和语言迁移推动力的解释,指出二语习得的过程就是第二语言模因传递与复制的过程,同时也是与已有知识相互竞争融合形成模因复合体或模因变异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是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化进化新理论,它给了语言学全新的研究视角。语言模因是模因论在语言领域的表达方式,它能够更好的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复制性与传播性将为人类语言宝库带来更为丰富的内容。从语言模因现象展开进一步的认知及探索,主要探讨语言模因的概念、特性以及针对语言模因现象最终形成的相关观念,即注意观、记忆观、经验观和传播观,最后指出语言模因现象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开展下去的巨大动力,人类应该克服成为模因机器的困惑,真正成为模因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英语写作语言是英语语言规范下的言语。从模因论的观点看,英语文章的构建均为基因型模因和表现性模因以其特定的形式在不同语境下的传播与扩展。要写出一篇优秀的英语文章,足够的语言模因储量是基础,高效的有效输出是关键。因而,强化有意识识记和应用母语的正迁移,无疑是提升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言模因与二语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语言模因理论并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语言现象。通过对语言模因的划分探索语言模因的思维运作方式及其对二语习得研究产生的意义,以及语言模因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幽默手机短信的语言模因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模因对幽默手机短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复制与传播为丰富手机短信的言语幽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幽默手机短信中的语言模因现象并解析语言模因怎样触发幽默言语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董保华 《培训与研究》2007,24(5):102-103,106
语言迁移因其本身的复杂性,目前还存在诸多研究症结。认为二语习得过程是已有知识模因(包括母语知识)与二语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语言模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指出,语言迁移研究的症结可以在模因论的框架下得到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Memetics),作为文化进化阐释的新理论,近年来深受语言学家的关注。生活中千奇百怪的语言现象,是对时代主题、生活热点、人群心智等各方面的反映,也是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对语言的一种模仿与复制。本文选择著名语言学家莱可夫与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作为标题上的模因,提出生活中离不开"模因"的各个语言现象,旨在运用模因论来归纳并发掘时代产物下的各种流行语言,阐释模因论对语言的进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模因论角度分析母语迁移现象对学者研究二语习得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之间是否存在兼容对语言迁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母语迁移在外语教学中是长期存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尝试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并阐述了其认知因素,包括语言的典型性和心理类型,并认为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具有促进作用。由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是外语教学研究的关注点之一。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对比分析、错误分析法,主要局限于语言层面的探讨。但自从隐喻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手段之一,概念隐喻理论就为语言的迁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换句话说就是对比不同文化中的概念隐喻能让我们从思维系统角度来探寻语言之间的异同,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语言正迁移。  相似文献   

13.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出现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具有系统性、渗透性、动态性和僵化性等特点,对目的语的学习有直接影响。中介语和语言迁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迁移是指来自母语和已习得的其他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它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通过英汉对比,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文化背景层面上分析了中介语在汉语中的负迁移现象,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利用母语知识,减少母语的干扰,消除母语负迁移,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汪雪莲 《海外英语》2011,(11):211-213
Pragmatic transfer is an evitable phenomen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When the rules of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are the same,the transfer can be positive;otherwise,negative transfer aris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this paper classifies and makes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ailure in students’ writing and elucidate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相似文献   

15.
母语负迁移带来的语言应用错误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层出不穷。梅州学生在英语习得中亦受到客家方言的负迁移影响,因而在英语的正确使用上常常出现各种偏误。文章从词汇习得的角度,对客家方言词汇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此类负迁移影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共存的大家庭,方言丰富多样,汉语方言更是复杂多变。汉语语音和英语语音是两个不同的语音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异同点。本文从语言迁移理论着手,阐述了语言迁移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条件,并结合多年的英语语音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了汉语方言对英语辅音音素的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尤利西斯》是詹姆斯·乔伊斯的精典名作,上帝、人、语言始终是乔伊斯挚爱不舍的题目,如何深刻细致地解读这部作品中的意识流成为读懂小说的关键。从语码转换、引喻和借喻、指示语及指示迁移几个方面剖析作品的语言,揭示隐藏在作品中的作者的真实意图,尽可能地还原作品的风貌。  相似文献   

18.
对于词汇搭配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了,同时,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也已经被广泛接受,因此,本文从影响语言迁移的一个因素——标记性着手,分析了词汇搭配的标记程度,进而利用标记理论分析了词汇搭配的迁移过程,以更好的预测了外语学习的困难点。  相似文献   

19.
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为基础,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方面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的异同可见,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正迁移的同时也可以产生负迁移。在外语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利用母语迁移的积极作用,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作为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以及语言教学领域的中心问题之一,语言的迁移现象早在上个世纪就已引起人们的兴趣。文章借助"错误分析法"与中介语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手段,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索汉语在当代大学生汉译英过程中的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