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跨度或超大跨度建筑结构的主体一般为空间钢网格结构或索、杆、膜组成的张拉整体结构,这些结构体系均有其自身的设计理论和最佳的合理跨度.除考虑安全第一的因素外,又要做到造价低、施工周期短,是设计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作者以"安全、合理、先进、经济"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为基础,对"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网格结构"进行了开发性研究.对超大跨度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网格结构组成及基本要求、节点与支撑架构造、施工方法以及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网格结构屋盖设计及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论证.在遵循现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将选中的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网格结构体系进行缩尺模型试验,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后转化为实际工程,并提出预应力空间钢网格结构新体系的优秀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2.
大跨度或超大跨度建筑结构的主体一般为空间钢网格结构或索、杆、膜组成的张拉整体结构,这些结构体系均有其自身的设计理论和最佳的合理跨度.除考虑安全第一的因素外,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施工便捷,是设计工作者需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作者以"安全、合理、先进、经济"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为基础,对"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网格结构"进行了开发性研究.从超大跨度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网格结构组成及基本要求、节点与支撑架构造、施工方法以及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网格结构屋盖设计及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论证.通过分析计算、模型试验后转化为实际工程,并提出预应力空间钢网格结构新体系的优秀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3.
吕志涛院士     
吕志涛 教授、博士生导师、结构工程专 家。1937年11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1961年毕 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1965年6 月结构工程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事土木建筑结构工程领 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工程实践。1997年11月当选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 国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建筑FRP学会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 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是我国预应力学科的学  相似文献   

4.
基于形式代数理论开发了空间结构建模库FormexLib。论述了形式代数与结构建模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实现空间建模库FormexLib的C++代码。最后,介绍了一个使用该库编写的空间结构软件的实例。实践表明,使用该库编写空间结构建模软件时,极大地简化了复杂空间网格建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将拉索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中产生预应力的本质归纳为拉索的初始缺陷长度,并从初始缺陷长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拉索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的分析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跨空间结构是近三十年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相关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迫切。作为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课,工程实践背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论知识的快速转化,是值得教育者探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在大跨空间结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改革与探索,通过开展视频教学、工程参观、工程案例分析、前沿理论研究专题课等丰富教学手段的引入,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克俭,1933年10月出生。贵州省八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成员,湖南岳阳市人。195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1993年任教授,现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所所长,“贵州省首批省管专家”、“贵州省首批勘察设计大师”、“贵州省首批荣誉核心专家”、《空间结构》核心期刊及《贵州工业大学学报》副主编、中国钢协预应力钢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资深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组成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沈世钊,中国大跨空间结构专家,1953年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毕业,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结构工程领域的研究和教学,致力于大跨空间结构新兴领域的开拓,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奖励。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作为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评审委员会的唯一一名空间结构专家参与了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结构体系进行试验与有限元模拟实现了对该新型结构体系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分析了网格框架受力性能的影响因素,归纳总结出了网格框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安微省某培训大楼大面积采用高效预应力叠合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分析了该工程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证了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是理论和实践都较成熟的优秀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该工程旋转餐厅悬挑跨度8.619m,悬挑部分距主楼屋面26m,采用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结构。针对这些特点,本文着重介绍旋转餐厅结构的模板体系和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斜交网格筒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滞后于工程实际应用。利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对斜交网格筒结构进行了侧向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弹性分析。分析了斜柱角度、结构高宽比、主环梁跨数、斜柱和环梁的相对刚度、有无角柱以及杆件连接形式等因素对斜交网格筒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明确了其中影响斜交网格筒结构侧向刚度的主要因素,为该类结构体系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依据陕西省城镇体系结构的特点,提出了陕西省“九五”及2010年城镇体系优化方案,包括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等级结构、空间结构、职能结构四个方面,为陕西省城镇体系优化与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治理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机理和体系的变形特征特点,并且分析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内力的计算方法。具体结合边坡治理的一个工程应用,体现出显示这种抗滑结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根据2015年新修订的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与实践教学显性相关的指标,探讨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分享浙江大学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推动下,由工程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发轫,进而推而广之到其他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发展的路径,重点论述浙江大学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兴建了大量的体育馆、飞机库、展厅等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要介绍空间结构在中国发展的原因,以及在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等方面发展的状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前体外预应力法加固装配式预应力简支T梁桥,主要受限于设计理念、转向装置、锚固系统还未达到成熟应用的水平.本文基于实例工程,研究了体外束布束方式对结构性能的提升效果,对预应力加固体系中的转向装置进行了细部应力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构造的合理性,并通过实桥加固后静载试验证明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为数据源,对2000—2013年我国高等工程实践教育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工程训练、工程能力、工程素质、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五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变迁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工程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2007年前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信息网格的体系结构、元数据信息、信息连通性、信息网格安全、信息网格智能化等问题,讨论了校园信息网格原型的体系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介绍了该原型系统部分模块的体系结构、方案设计、实现及效果评测。  相似文献   

20.
大跨度或超大跨度建筑结构的主体一般为空间钢网格结构或索、杆、膜组成的张拉整体结构,这些结构体系均有其自身的设计理论和最佳的合理跨度.除考虑安全第一的因素外,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施工便捷,是设计工作者需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作者以"安全、合理、先进、经济"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为基础,对"超大跨度下撑式部分折线预应力正交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