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笔者批阅《 2000年全国初中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试题》时,发现 29题的原标准答案有误,后翻阅了 100多份试卷,有 50%以上的试卷中都出现了与原标准答案类似的错误。 29题是: 20克 CuO溶于 140克温热的 20% H2SO4溶液,冷却到 20℃时能从溶液中析出多少克 CuSO4· 5H2O晶体 ?(20℃时 CuSO4的溶解度为 20 7克 /100克水 ) 原标准答案是: CuO+ H2SO4=CuSO4+ H2O 80 160 20克 x x=40(克 ) 溶液质量为: 20克+ 140克 =160克 20℃饱和溶液中 CuSO4的质量分数为: CuSO4· 5H2O晶体中 CuSO4的质量分数为: 设 2…  相似文献   

2.
对化学实验中的某些被误读的实验现象进行辨析,如:将铁片插入稀硫酸中表面变黑误认为是金属中的碳露出;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误认为是CuO;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加热时生成的浅蓝色沉淀误认为是Cu(OH)2;配"新制FeSO4溶液"时将试剂溶于稀硫酸中误认为是防止Fe2+水解;淀粉水解碱化后加碘水未变蓝误认为是淀粉水解完全了。  相似文献   

3.
类型1 溶解型 例1 某温度下饱和CuSO4溶液中投入 6.875g无水CuSO4粉末后析出12.5g胆矾晶体,求 此温度下该CuSO4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CuSO4的 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4.
估算法是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或数量关系不经精确计算,只经分析、推理或进行简单的推算就能找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例1 把1.6 g无水CuSO4投入100 gt℃时饱和CuSO4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约为 ( )(t℃时CuSO4的溶解度约为20 g) (A)1.6 g (B)2.5 g (C)2.8 g (D)3.2 g 解析:1.6 g无水CuSO4投入溶液,由于析出CuS04·5H2O,故析出晶体质量必大于1.6 g.又1.6 g CuSO4→CuSO4·5H2O应生成2.5 g,但由于带走结晶水又会有少量晶体析出,故可排出选项(A)、(B)再根据溶解度求得(C)为选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易拉罐的铝合金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研究,总结出用铝合金置换出CuSO4中铜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6.
Zn能从CuSO4溶液置换出铜,析出铜的颜色可能会出现黑色、暗红色、紫红色.怎样才能使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的铜呈紫红色?析出的黑色物质是纯铜吗?为了弄清这些问题,笔者做了大量的实验,具体做法如下.一、怎样才能使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的铜呈紫红色.首先配制分析纯CuSO4饱和溶液,然后将一部分饱和CuSO4溶液按体积比1:6的比例加水稀释,得到CuSO4稀溶液.分析纯Zn粒与CuSO4饱和溶液和CuSO4稀溶液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酸度条件下进行反应,实验结果是:1.室温下Zn与CuSO4稀溶液反应置换出来的铜呈黑色粉末状.2…  相似文献   

7.
解析1(算术法)将无水CuSO4加入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所剩溶液也为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包括:加入的3.2gCuSO4、溶液中析出的CuSO4和从溶液中带出的水.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测定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凯氏法定氮样品消化中的CuSO4·5H2O、K2SO4、浓H2SO4的最佳用量来建立一种样品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法。结果表明:①凯氏法定氮样品的最佳消化条件为CuSO4·5H2O2.50g,K2SO40.10g,浓H2SO44.00mL;②CuSO4·5H2O的用量为影响消化时间的主要因素;③用此最佳条件作试验,消化时间仅为12min。④与其他CuSO4·5H2O、K2SO4和浓H2SO4用量方法对比,该法所需消化时间最短。结论为该法适合批量样品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测定,尤其适合学生课堂教学试验。  相似文献   

9.
四、显色剂 1.CuSO4检验H2O:加无水CuSO4,白色变蓝色。  相似文献   

10.
讲镁铝性质时,为了向学生说明镁铝都为较活泼的金属,都能将铜盐溶液中的Cu2+置换出来,教师往往给学生演示镁和CuSO4溶液的置换反应实验.但因CuSO4溶液呈酸性,操作中常见镁片放入后不是在镁片上析出光亮的铜,而是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析出大量黑色粉末.由于此时学生还未学习盐类水解及原电池知识,所以无法向学生作出解释.该实验可作如下改进:先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氨水,使其转化为深蓝色钢氨溶液,然后往其中加镁片,则可顺利看到镁片上有光亮的红色铜析出,效果很好.道理也可向学生稍作提示.Mg与Cu~(2+)溶液的置换反应@…  相似文献   

11.
在丙酮存在的条件下,铜电解液中的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形成氯化银乳浊液,用铜电解液的原液(即实验中铜电解液原液没有加硝酸银的试液)作参比,于分光光度计500nm处测定其吸光度,从而得出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浓硫酸和铜反应原实验装置存在的弊端,介绍了优化以后的实验装置的创新点,详细介绍了优化装置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罗丹明B在FTO导电玻璃上的电化学降解工艺,考察了支持电解质、缓冲体系类型、酸度、外加电压、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外加电压为10 V,在含0.15 mg·L-1氯化钠的硼酸盐缓冲溶液(pH7.0)中,电化学降解罗丹明B溶液(4.0mol·L-1)6 min后,罗丹明B的去除率可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14.
电解质溶液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 ,但在应用中常常容易出现多种错误 :如电解质的概念的理解 ,电解质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关系以及溶液 PH值的混合计算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金属离子在常温下催化过二硫酸盐氧化碘离子的反应,得出了Cu2+、Fe2+、re3+是该反应的较好催化剂;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在纯铜熔体中以 Al-RE 中间合金形式加入富 Ce 混合稀土,探讨了 RE 加入量对电工用铜母线铸态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纯铜基体的纯净度随RE加入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当w(RE)=0.02%时,结晶组织最为细小,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添加RE可显著改善纯铜的导电性,其影响作用取决于稀土化合物的分布状态及基体的纯净度,当w(RE)》0.02%后,导电率略为降低.当w(RE)=0.05%,可使纯铜获得较理想的综合性能,基本满足高强高韧高导铜母线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电导法分别测定水溶液中NaBr、KBr的电导率,以及混合电解质NaBr和KBr的电导率;计算了电解质的活度系数。结果表明,温度一定时,在稀溶液范围内,活度系数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浓度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混合电解质的活度系数与单一电解质的活度系数相近,并不存在简单的加和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现行高一化学(试验修订本)铜与浓硫酸反应装置的不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更合理、更科学的系列实验装置,对其使用和实验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交法优化电沉积CuInSe2薄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导电玻璃作基体材料,在0.1 mol/L的柠檬酸和KC1溶液中,在pH为1.5的条件下,采用了正交实验设计和电沉积法,制备了不同的CuInSe2薄膜样品,分析了各样品的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优选出较佳的电沉积条件,制备了质量较好黄铜矿型的CuInSe2薄膜。  相似文献   

20.
探讨在矿物的铜渣中氰化条件对金银浸出率影响的原因,提出其提高金银浸出率的最佳氰化条件,为工业提取金银生产实践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浸铜渣中NaCN用量为10 kg/t,液固比为2.5,运用炭浸法(CIL),氰化时间为16 h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