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健身秧歌是一项新兴的健身项目,在近几次全国健身秧歌比赛中出现了一些舞蹈化、舞台化的编排。为了使健身秧歌向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舞蹈化、舞台化、情节化的编排,通过研究和对健身秧歌自选动作创编的探讨,确立了健身秧歌创编的原则,提出了健身秧歌创编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健身秧歌创编的方法,为健身秧歌的创编人员、教练员和健身秧歌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健身秧歌动律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健身秧歌是一项新兴的健身项目,它是在传统秧歌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因此,本研究主要是在搜集、整理和分析各地传统秧歌动律和基本动作基础上,结合健身秧歌的技术特点,以及近几年来健身秧歌推广开展、调查研究和实践总结,逐步建立起符合健身秧歌自身特点的动律和基本动作。健身秧歌动律的指导思想是保持传统秧歌“扭、摆、走”的基本动律和特色,“走”是指健身秧歌的基本步伐,“摆”是臂的动作,“扭”是指上体的扭摆动作。  相似文献   

3.
健身秧歌竞赛规则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健身秧歌是一个新兴的健身项目,它需要通过竞赛活动来宣传、推广和发展。制定健身秧歌的竞赛规则不仅是为了保证在全国健身秧歌比赛中评分统一、客观,更主要的是确定了健身秧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查阅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对响水县乡镇节日体育活动进行社会学调查。其中涉及了响水县乡镇传统的节日体育活动(如武术、秧歌、舞龙、舞狮)及其产生的背景和衍变的过程。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于新兴体育活动的接受度慢慢增加,其中也不乏外来文化(如篮球、乒乓球、台球等等)。从这些节日体育活动衍变的过程可以看出,农村的生活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村民的文化素质、精神面貌较以前也有较大的改观,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社会化发展的大环境,以及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运用献资料法,从健身秧歌运行、生存、发展、传播、管理等方面阐释了优化健身秧歌化环境的主要对策,以期能够促进“健身秧歌”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花棍秧歌和传统秧歌的健身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指出花棍秧歌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和更高的观赏价值,长期进行锻炼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和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并能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其动作特点使得中老年妇女成为花棍秧歌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新兴健身项目-健身秧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健身秧歌的缘起、健身秧歌和传统秧歌的内涵、区别和联系以及健身秧歌的竞赛组织和在我国的推广情况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陕北秧歌是现代"秧歌剧"和"健身秧歌"的原生态,这项古老的民俗传统文化经历古代秧歌、延安秧歌和现代秧歌的重大历史变革.多元文化基因、由"拜神"羽化为"乐人健身"以及现代秧歌已成为文化软实力,是陕北秧歌沿革变迁的主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开拓东北秧歌舞蹈艺术的视野出发,博采众长的挖掘和吸收东北秧歌风格特色动作素材,努力丰富、突破东北秧歌舞蹈的教学和舞台表演。文章对著名东北秧歌舞蹈专家马力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在阐述马力秧歌舞蹈的形成、动作风格特色的同时,从多种角度分析马力秧歌舞蹈艺术的特色和价值,在丰富动作素材、舞台创新的同时,提高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北秧歌的沿革和社会控制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视角考察了东北秧歌的起源以及在近代的发展 ;论述了现阶段东北秧歌民俗、锻炼价值和作为健身手段发展创新的现代化 ;说明了对东北秧歌活动进行社会控制的意义和机制。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东北秧歌健身群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主要抽样哈尔滨、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肇东5个市区作为调研对象,重点收集和梳理各市区健身秧歌群体的发展现状,探析黑龙江省东北健身秧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与关联,剖析健身秧歌与构建和谐社区过程的关系,并针对健身秧歌群体的现状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河北秧歌小戏不仅仅是大戏的“过渡”物,而且有着更为广泛的社会覆盖面,它是地域文化的产物。虽然其文学功能远不及其娱乐功能,但其独特的文学风貌和文化品性是许多大戏不可比拟、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3.
陕北秧歌在古代作为一种娱神祭祀活动,1935年至1949年经过"鲁艺"人的改造,成为中国革命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一种新的娱乐手段,新中国成立后"鲁艺人"又在小场子秧歌基础上把陕北秧歌改造成为舞台化的秧歌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实施,陕北秧歌作为新中国人民群众体育锻炼、健身、娱乐的一种手段,进入体育领域。试图探讨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着陕北秧歌发展变化,陕北秧歌发展演变也映衬出中国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4.
踢鼓秧歌是流布于大同、朔州(以下简称为同、朔)及内外长城之间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是和同朔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民风联系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同朔地区踢鼓秧歌活动的剖析,说明其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秧歌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经过24周的秧歌舞锻炼后显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平均值比锻炼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均值增加并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秧歌舞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中老年女性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革命老区景点都是以静态展示,缺乏动态参与性,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延安保卫战”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保卫战实景演示中,游客可选择扮演电影中的角色,亲历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场面,体会当年延安军民共歼顽敌的革命激情。同时融合陕北民歌信天游、热情奔放陕北大秧歌、粗犷豪迈的安塞腰鼓,是融军事、体育、娱乐和教育于一体,打造健身、休闲、娱乐的新理念;是全民健身与红色体育同行的有效尝试,开创了全民健身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几代领导人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十分重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思想,推进了中国社会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探讨了毛泽东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均衡思想、邓小平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的过渡均衡思想、江泽民的实践均衡思想、胡锦涛的全面均衡思想,从而可以发现我国几代领导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思想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薅苹锣鼓是武陵地区土家族人民特有的劳动歌谣,它是按一天的劳动时间而形成的声乐套曲,主要由歌头、请神、扬歌、送神四部分组成;曲体、体裁、唱腔、调式多姿多彩;歌词分固定歌词和即兴歌词,内容主要是以提高劳动热情和劳动效率服务。表演在田间地头,以锣鼓为主要伴奏乐器,与劳动紧密结合;表现土家族人民的朴质感情和美好愿望,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劳动效率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论证了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发展的过程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借鉴系统学理论,采用特尔斐法,通过对指标的初选和完善,构建出区域体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集各指标原始数据,对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区域体育竞争力的各指标及各子系统的权重。通过加权线性和法,求算出2008年——2009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体育竞争力的水平指数,为地方政府及相关体育部门制定体育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