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载体、商品,这三者均属不同概念。然而,却往往被某些人混为一谈,笼统地把新闻称为商品;这种认识,会引起种种歧义。什么是新闻?陆定一同志早有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尽管近十多年来对这个定义尚有争议,但它与载体、商品是属不同概念,这是很清楚的。也就是说,新闻是仅指所报道的并且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而绝不是载体或其它任何东西。什么是载体?载体是能承载载体以外的某种物  相似文献   

2.
重温新闻的概念什么是新闻,这是一个自报纸产生那天就开始争论的话题,不同的群体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在西方文化意义上,新闻一词是"新"的含义,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且这个事实要新鲜、少见、有趣,重在新闻价值。我们关于新闻的定义来自陆定一的《我们对  相似文献   

3.
<正>重温新闻的概念什么是新闻,这是一个自报纸产生那天就开始争论的话题,不同的群体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在西方文化意义上,新闻一词是"新"的含义,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且这个事实要新鲜、少见、有趣,重在新闻价值。我们关于新闻的定义来自陆定一的《我们对  相似文献   

4.
谢金文 《青年记者》2020,(10):39-42
新闻的概念是新闻价值、新闻传播、新闻规律、新闻观等一切新闻理论的基础和逻辑起点.然而,至今在许多新闻学论著中的定义仍很不同,有的说是新鲜的事实,有的说是报道、信息、叙述、宣传、传播等等,以致2018年11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预公布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对“新闻”一词有三个界定:“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事实的叙述.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程栋 《今传媒》2012,(9):124-127,135
围绕新闻这一概念,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且定义者又各自强调了的唯一性与排他性。其实,这像盲人摸象。用某一狭隘的新闻范畴,去囊括新闻概念的所有范畴。殊不知新闻概念是一个范畴系统并不恰当。从各种语境中新闻的多范畴可以看出,彰显出对新闻学基石——新闻范畴的革命势在必行,因而"非对称层级新闻范畴系统"应运而生。处于上位范畴的是核心概念:新闻;处于下位范畴的是:本闻、知闻、媒闻、受闻和馈闻。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闻不能商品化,那么新闻到底是不是“商品”呢?比较科学和贴切的说法,还是必须坚持讲两句话,即:新闻有商品属性,但不能就此推论出新闻就是“商品”。新闻的载体——报纸、新闻稿、电讯稿等是特殊商品。有的同志不赞成加“属性”、“特殊”这样限定性的辞语,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新闻是一种商品、新闻媒介是商品的现实。事实果真是如此吗?这就未必了。相反,我们说,新闻有商品属性、新闻的载体是特殊商品,正是面对现实对新闻这一极为复杂的事物作了“适度”分析、并有着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闻不能商品化,那么新闻到底是不是“商品”呢?比较科学和贴切的说法,还是必须坚持讲两句话,即:新闻有商品属性,但不能就此推论出新闻就是“商品”。新闻的载体——报纸、新闻稿、电讯稿等是特殊商品。有的同志不赞成加“属性”、“特殊”这样限定性的辞语,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新闻是一种商品、新闻媒介是商品的现实。事实果真是如此吗?这就未必了。相反,我们说,新闻有商品属性、新闻的载体是特殊商品,正是面对现实对新闻这一极为复杂的事物作了“适度”分析、并有着特定内涵而得出来的。首先,从生产过程,尤其是从流通领域看。在市场  相似文献   

8.
李琴 《军事记者》2005,(12):26-27
画家以线条和色彩描绘客体,音乐家靠音符与节奏表达创作意图,记则用新闻语言进行报道。什么是新闻语言?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直到今天也没有统一说法。马向伍、蓝鸿教授在《新闻语言分析》中定义;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即为新闻语言。简言之,新闻语言是表述新闻事实的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冯越 《今传媒》2008,(3):44-45
一、引导性是新闻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我国流行的多种新闻教科书和普及类读物中,提到新闻学的概念,往往要从新闻的定义、新闻的价值等名词术语讲起.现在通用的"新闻"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类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是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并列的概念。电视民生新闻是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的传统定义。过去,中国新闻囿于这一传统定义,基本是先有事实,后有报道,从而形成新闻生产规律和新闻生产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和信息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  相似文献   

12.
解释性新闻、新闻述评、预测性新闻、深度报道是一组联系非常密切,但在内涵、外延关系方面极易产生混淆的概念。解释性新闻、新闻述评、预测性新闻均属深度报道范畴。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述评是并列关系,与预测性新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一词的定义很多,我国新闻界通常认可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姑且不论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显著的、接近的这些新闻价值要素,就新闻所报道的事实(事件)本身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失真,新闻报道也就像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但在谈到新闻真实性的问题时,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表象真实”;一个是“本质真实”。我国的新闻界对“本质真实”这个概念一直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21,(5)
从微观层面看,西方建设性新闻需要捋清同其它相似报道形式的区别,确立自己的内在特征;宏观上看,建设性新闻并非西方的专属概念,存在"同一概念,不同表述"的现象。建设性新闻可以在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和新闻哲学三个层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对我国而言,西方建设新闻除了佐证正面报道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还能够为正面报道提供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5.
近来探讨新闻定义的文章眼见多起来,特别是对于把信息概念引入新闻定义,存在截然不同的见解。如余斯勇先生在《用信息去定义新闻的概念值得商榷》(载《声屏世界》97年第9期)中认为:“用信息去界定新闻的定义,是不科学的、不严肃的”“不仅不能起到解释、说明和定义的作用,反而把问题复杂化了。”仔细思考,觉得其中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特以此文诚心求教于大家。余斯勇先生之所以得出如此结论,基于三条原因。第一,作为一般化的科学信息概念,至今尚没有公认的定义。第二,信息本身的实质是什么,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论。第三,用“…  相似文献   

16.
田柏强 《新闻世界》2009,(11):91-92
什么是新闻?曾经有多种说法,我国基本上认可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下简称陆氏定义)。但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另类”新闻,不是报道新事,而是报道旧事;不是报道事实,而是评论事实,这到底算不算是新闻,要说算新闻吧,它不符合新闻定义的要求,要说不算新闻吧,又大量出现在众多媒体上,因此,新闻定义亟待扩大它的涵盖范围。  相似文献   

17.
李桂珍 《新闻窗》2013,(5):86-87
“同质化”原是营销学上的一个概念,指同一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出现产品和营销策略的趋同。后来有记者提出报道同质化的问题,使新闻同质化开始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被使用。近年来,由于县级专业媒体数量逐年增多,新闻同质化现象也在加剧。同一时间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百报一版和千台一面,读者能读到的都是似曾相识的报道,选择的余地不大,  相似文献   

18.
笔者经常和一些记者、编辑接触,听他们谈论刚采写的或编好的稿子的新闻价值如何。我觉得,这是对新闻传播规律缺乏全面认识的反映。为此,笔者从时空传播角度谈谈对新闻及其价值的粗浅认识,愿与同行们商讨。新闻必须是经过“报道”形式传播的信息。关于新闻的定义,在新闻界较为公认的还是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里有必要从语法角度作点分析。“新闻”为主语,“是”为谓语,“新近发生的事实”为定语,“报道”则是宾语;时间、本源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也是报道的选择条件,而“报道”则是实施新闻传播的行为(手段)。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判断某个信息是不是新闻(广告除外),关键要看它是否经过了“报道”这一环节,这是新闻传播区别于其它信息传递的主要特征。新闻是通过报道才存在的,那么,“报道”行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什么?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得到新闻界普遍赞成的、由陆定一同志提出的关于新闻的定义。从这个定义来分析,新闻的本质特征至少有三个。一是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而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二是新闻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即鲜为人知的事物,而不是过时的众所皆知的东西;三是新闻要用事实讲话,而不能空话加套话,概念加观点。可见,事实在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没有  相似文献   

20.
卜元 《今传媒》2010,(1):63-64
在西北大学熊宁事迹报道学术研讨会上,我在《来自民间,回归民间》的发言中,谈到了新闻民俗学类的样本概念。我认为,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后,媒体的讣闻报道,本质上亦属新闻民俗学类的样本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