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作家的写作是由两大背景决定的,一是他的生活;二是他的阅读。经常有人问我,你读过些什么书,能不能向年轻人推荐一些。我就面有窘色,一时答不上来。一般作家谈阅读时都能很潇洒地说出那些大部头,读过多少外国名著。我却不能,就算读过几本,也早已忘掉了。我不是小说作家,是写文章的,正业曾是新闻写作、公文写作,业余是散  相似文献   

2.
刚写稿时,我以为只有设法向有关编辑表示表示“意思”,才能多用稿。正当为“写稿难”,“用稿难”发愁时,我无意从一本书中读到苏联作家高尔基与《铁流》作者的谈话:“每个作家是能够写出更好的作品来的,如果他是真诚的,如果他心灵里有着经过熔炼的金块的话。”我的心灵震动了,通讯员不是为个人、为稿费写作,应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真诚地对待自己的采访,写作。接着,我抓紧业余时间学习,阅读一些中外名  相似文献   

3.
据文学评论家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曾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作家".海明威曾是堪萨斯城《星报》记者,他本人认为记者生涯使他在语言运用上得益非浅.他说,《星报》的写作手册上那些规定"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写作规则,我从未忘记它们.任何一个有才能的人,只要他遵循这些规则,就能把他想说的,与他真实感觉到的东西如实地表述出来".那些写作规则是什么呢?那就是"用短句子,开头段落须短.语言有力.行文力求流畅通顺.用肯定说法,避免用否定说法."美国新闻写作至今遵循这些规则而且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学就本质而言是一项无望的事业,因为一位真正的作家在写作时,心境总是处于绝望的状态,什么都想说,而且想说得很痛快、很淋漓,可是有时候什么也说不出来,或者说出来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说的,真正想说的那些东西总是那么丰盈,总是处于游动中,不但难以捕捉,而且稍不留神就会从指缝间溜滑而去,剩下来的惟有几根嶙峋的手指和像交叉小径一样爬满手心的掌纹,向你昭示着语言的无奈和命运的无常。这时候心中什么也没有,只有面对苍茫世事所感到的忧伤。我想这是许多作家都曾经有过的心灵感受。一个人在天地间是微不足道的,只不过是连接前人与后人的一个逗点,逗点的作用就是使生命显得舒缓有致,减缓个体生命承受的压力。凡是在写作时  相似文献   

5.
战国末,一阵秋风吹过,秋叶秋草黄落,宋玉不禁心为之动,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成为千古言秋之祖;数百年后,潘岳读之,发出"四时忽其代序,万物纷以回薄"(《秋兴赋》)的共鸣;又两百年后,刘勰读罢宋、潘,会心一笑,论之以"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进而悟出"四序纷回,而人兴贵闲"(《文心雕龙·物色》)——在这里,刘勰虽然谈的是创作状态,实际上未尝不是一种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作家创作中实现天人合一的从容境界,也是刘勰阅读中实现与作家心灵共振的从容心境;他便是这样由阅读中的心灵穿越,体悟到前人创作中的心物比兴,使间接的阅读感受与直接的生命体验冥合于心灵时空.  相似文献   

6.
吴志菲 《档案天地》2011,(1):34-37,50
写作是为了活着——这是史铁生的人生哲学。我活着所以我写作.我写作所以我活着——这是他生命的辩证法,也是他写作的辩证法。他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7.
于丹 《新疆新闻出版》2012,(1):79-80,86
阅读是读一种心灵的感悟为什么我们要阅读经典?其实阅读是读一种心灵的感悟。中国人本来是非常讲究心灵生活的,中国字的心字旁、竖心旁和心字底,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经常说的思想,现代人认为是头脑的事,但是"有所思在心田",所谓的想就是心相而生,你想什么,你心里就有什么,所以心相为想。我们说感恩,什么叫恩情,  相似文献   

8.
写作,应该说是很辛苦的事情,但亦是享乐儿,作家贾平凹就说他五天不写作就要生病。那不是假设,也非虚谈。凡爱好写作的人,都有一种欲吐非吐不可吐而快之的体会。 但是,进入写作时候的情形却大相径庭。 俄国大作家契诃夫写东西时,抗干扰的能力特强,他说他的许多短篇,是在洗澡间写成的。这就让我有点儿感到奇,惊讶大作家“随遇而安”的写作能力。但大多数人却不是如此,写作非是要寂静的环境不可,而且是独处之最好。清代袁枚就写过他的写作体会:“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袁枚的写作心态,反映了大多数写作者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任建国 《档案天地》2009,(10):62-62,21
最近看了很多军旅作家创作的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而尤其是看了作家邓一光的小说《父亲是个兵》以后,心生诸多感慨。就禁不住想起了我的父亲.因为我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经也是一个兵。不过人家邓父是部队高干,他讲述的是一位高级指挥员一生中最最精彩的故事.而我的父亲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回乡复员军人,和人家没法比。  相似文献   

10.
名人论阅读     
阅读之于头脑,犹如锻炼之于身体。 —〔英〕J.艾迪生(散文家、诗刀我很无知,可是我读得很多。 —仁夫〕J.D·塞林杰(作家)名人论阅读@邹容~~  相似文献   

11.
吴泽宇的父母都是世代在南投居住的闽南裔人,这是典型的台湾人家庭,然而亲人之间政治倾向却不同。四年前,虽然这对老人不会像有的夫妻那样为政治吵架,彼此却也毫不隐瞒不同的看法。父亲说母亲因为信仰星云大师就支持国民党,完全是女人的盲目。母亲却说父亲出于情感因素拥护无能的人上台,才真正是头脑有问题。当他们一道去投票时,最终是两种选择。但4年后,很少向吴泽宇谈及政治的父亲对他说:阿扁把我骗了,也骗了所有的台湾人。  相似文献   

12.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逝世.恩格斯在当天写给威廉·季卜克内西的信中说:"十九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头脑停止思想了.……虽然今天晚上我看到他仰卧在床上,面孔也永远不动了,但是我仍然不能想象,这个天才的头脑不再用他那强有力的思  相似文献   

13.
诗的“色彩”近日接到一位中学生寄来的诗稿。除题目用蓝水钢笔书写外,其下三节诗,分别用红笔、黑笔、绿笔书写。据信上介绍,原来他看到某杂志上有一则作家轶事,介绍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写作时有一个习惯:当写到激情洋溢的段落,便用红笔;写到凄凉沉痛的段落,便用黑笔;写到田野,树木,便用绿笔……故深受启发! 他说:我用这种办法来增加诗的“色彩”,不知会不会使读者有所触动呢?  相似文献   

14.
读我书     
说的是一位笃信佛教的新文学爱好者,本来是跟我父亲通信的;父亲过世后,这笔遗产就归我继承,一年能收到他三四封信。父亲复信之快,恐怕没人比得上,七八封各色各样的信,只消两个来钟头;我是另一个极端,连写张收条也得打草稿。这一年的三四封信尤其难办,几乎封封一个样,说他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青铜葵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随着对生活发现和驾驭能力的提高,曹文轩对作品的构思和感受都在不断完善。二是曹文轩在这20年儿童文学的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可以肯定地说,他是一位先锋的、明亮的、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家。上世纪80年代,他以凝重、优美的个性化写作在当  相似文献   

16.
朱烨洋 《中国出版》2012,(11):13-15
阅读是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书,是否书也分好坏优劣?随着阅读方式的转变,作家是否也需要转变自己的写作方式呢?阅读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在凤凰杯中国出版发展论坛上,著名作家王蒙、张贤亮,以及作为此次书博会阅读大使的作家郭文斌和阿舍一起探讨、交流了这些问题。阅读是平等的当主持人请阿舍从女性这一角度来谈谈阅读时,阿舍很平静地说,她觉得阅读不分民族和性别,尤其  相似文献   

17.
赵允芳 《传媒观察》2005,(10):12-14
人们知道阿来,首先是那部为他赢得国内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而目前发行量已经高达40万的《科幻世界》杂志,又让人们认识了作为社长、总编辑的阿来。这篇访谈不和阿来谈文学,因为阿来曾不止一次地说过:“《科幻世界》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事业。”这对一个视写作为生命的作家来说,是很朴实也很有力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8.
伍美珍是我所熟悉的最具有读者号召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近几年她为小学生写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儿童小说,不但获得了儿童文学圈内人士的认可,而且深深走进儿童读者的心灵,在许多中小学校教师和家长心目中,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相似文献   

19.
巴楚  何文  昕彤 《出版参考》2009,(3):42-42
贵州有个作家叫何文,熟悉他的人都觉得他有点不可理喻。一个作家,按说其生活方式应该是和时代合拍的,但在这方面何文可说是个落伍分子。他的这个落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BB机流行的时候,他从没有带过这玩意儿;二是在城市手机普及甚至频繁更换的今天,他至今也没玩这人与人之间方便联系的现代工具;三是现在写作的人,连比他老很多的老作家们都改手写为电脑写作了,可他还是顽固不化地用那只手吭哧吭哧地埋头苦干。  相似文献   

20.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初学写作的时候,打算把自己流浪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事情都写出来。在动笔以前他读了意大利和英国诗人的一些诗。这些诗给他很深刻的印象。于是,当他动笔写作的时候,就用这些诗句来写。有一个著名的作家读到他的作品,却皱起眉头说:用你自己的语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