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7,(2):73-76
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或者既是欧洲国家又是亚洲国家的讨论历来都吸引着学者的目光。俄国地跨两大洲——欧洲和亚洲,但它崛起于欧俄,面积广大的亚俄为其提供战略空间和源源不断地资源。俄国历史经过了罗斯受洗后的正教影响时期;蒙古入侵时的亚洲封建中央集权制楷模时期;教会独立发展和与天主教决裂时期;彼得大帝向西欧看齐时期;固守封建制时期;农奴制改革时期等。由于文化经历这么多时期的塑造,欧洲性与亚洲性都表现的很突出、很深入,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所以欧洲性与亚洲性的争论也就不知不觉的出现了。作者将以历史地理学、文化学、对比史学来解析产生这种争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人认为中国甘肃、陕西地区出产的大黄是最具强健脏腑、镇静清热等疗效的药材。因此,他们希望透过各种管道取得大黄。自雍正五年(1727)年起,恰克图开市之后,清廷准许穆氏家族在恰克图卖大黄。俄国也派商人,前往恰克图买大黄。乾隆三年(1738),俄罗斯官方独揽大黄生意,以毛皮或其他物资向穆氏家族换购大黄。穆氏家族与俄国人买卖大黄时有纠纷,例如:拖欠俄罗斯人货期、缺额,或者压低大黄产地价格,高价卖给俄国人;优质与劣质大黄混充卖给俄国人。俄国人也曾拿优劣参半的毛皮与穆氏家族交易,或者不依合约另找商人买大黄。因此,中、俄双方官员不时得监督两方商人交易大黄情形,减少纠纷与冲突。因为大黄贸易利润丰厚,穆氏家族得应付恰克图章京事务处、衙门差派与陋规,而且家族成员之间也常发生利益纠葛,数度请求库伦办事大臣调解家族纷争。由此可见穆氏家族与中央、地方衙门关系匪浅。中、俄的政治情势、经济状况、外交政策、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均影响中、俄商人大黄交易量与换购商品种类。例如:18世纪,清廷数度关闭恰克图市集,大黄因法令限制不得出口俄罗斯,但欧洲市场需求大黄热切,俄罗斯商人转向走私贸易。由于俄国购买中国大黄数量、价格受欧洲市场影响。在俄国官方垄断大黄贸易期间,经常面临走私竞争压力,数度设法制裁走私活动。自1782年以后,俄罗斯开放大黄自由交易,大黄贸易逐渐由莫斯科、沃洛格达和库尔斯克等商人垄断。19世纪起,俄罗斯手工业逐渐兴盛,加上在西伯利亚过度猎捕动物,毛皮逐渐短缺,使得俄国商人改以毛纺织品、棉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取代毛皮向穆氏家族换购大黄。  相似文献   

3.
欧亚大陆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俄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土地贫瘠、气候条件欠佳、长时期远离海洋,迟滞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天然防御屏障使俄国易受外族侵袭,幅员辽阔,交通不便使行政管理极其困难。御敌和治理国家之难促使专制制度形成和发展。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一些特性;俄罗斯人坚韧顽强、吃苦耐劳,但缺乏创新精神,崇尚集体主义,轻视个性自由;天性极化,好走极端。  相似文献   

4.
17世纪末18世纪初,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已成为欧洲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但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先进国家.为了摆脱俄国的落后状况,追赶这种不可阻挡的世界文明,彼得一世毅然进行了目标明确的改革,领导俄国人民奋起直追,获得极大成功.从此,野蛮落后的俄国开始走向富强并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国家发端于广阔而自然地理条件欠佳的东欧平原,这一方面导致了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使俄国的地缘政治环境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也造成俄国历史社会发展中的三个“欧洲缺点”,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俄国集权国家体制。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一个教育大国,它的发展在世界占有重要位置。俄国师范教育制度始建于18世纪70年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8世纪至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时期的师范教育18世纪初的俄国正处于封建农奴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彼得一世即位后采取积极的改革措施,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巨大进步。18世纪年代,沙皇政府开始在各城市开设国立小学、中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俄国已有各类学校550所,学生6万名。这些学校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寄宿学校。这类学校共有60多所,在这里学习的贵族子弟约为4000人。第二…  相似文献   

7.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是两国通过发展经济而实现由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国家跨越的重大事件。尽管改革初期俄国实现现代化的条件明显优越于日本,但由于改革领导者坚持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君主立宪制度,不仅损害了本来就非常脆弱的改革机制,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经济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政治体制长期保持稳定,是大限度地激发了改革所带来的活力。从而导致日本后来者居上,在诸多方面赶上甚至超过了俄国。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早期文学批评活动与俄国文化形成了一个逐渐交融、撞击的过程。以俄罗斯异质文化为参照系,瞿秋白的文化思想、审美意识及个性心理等不断发展、变化,并在俄国文化体系的比较、映照中,显示出自己较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杰出的俄国近代穆斯林思想家伊斯玛仪·卡斯波林斯基所提出的民族和谐观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俄国境内穆斯林的一体化,其次是俄国穆斯林与俄罗斯族人的平等亲近,再次是全世界穆斯林的联系团结。  相似文献   

10.
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为了俄罗斯民族的兴旺发达,他颂扬彼得大帝的改革精神、实干精神、爱惜人才,宽宏大量的胸怀,目的是劝谏尼古拉一世能效法彼得大帝,致力改革,使俄国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特尼亚诺夫是著名俄国历史小说家、理论家,20世纪的俄罗斯艺术巨匠之一。他总是关注历史与文化的艺术结合,他所有的主要文学作品,在题材上都离不开俄罗斯历史和俄罗斯文化。特尼亚诺夫文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主题是普希金时代,他的一生都以普希金为旗帜。  相似文献   

12.
俄国西部地方自治改革是斯托雷平改革中继土地改革后又一可圈可点的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俄国农民自主竞争力、扩大俄罗斯人在西部的影响、增强国家凝聚性。在改革方案里,由于斯托雷平试图通过加强俄罗斯人的政治、文化和宗教地位来抵消波兰人的经济优势,引发了包括波兰人在内的所有感觉不公平的议会成员的激烈反对。虽然西部地方自治法案修改后在国家杜马获得通过,但在国务会议上被右派否决。斯托雷平以辞职为要挟,向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右派发出了最后通牒。尼古拉二世在母亲等人的干涉下接受了斯托雷平的主张,解散议会,利用基本法第87条非常条款通过了该法案,并惩治了国务会议中的右派领袖。西部地方自治法案尽管实施了,但斯托雷平的做法却招来了议会的质询,破坏了本就不稳定的信任,也摧毁了饱受非议的斯托雷平改革。西部地方自治改革虽然暴露了斯托雷平君主主义与立宪改革的文化冲突,但指明了俄国建立主权的民族国家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人口问题是任何国家均需面对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俄罗斯的人口图景以人口数量缩减、结构失衡、素质差异明显为特征。严峻的人口形势不仅制约着俄罗斯经济复苏的速度、加剧社会保障负担,而且也对教育质量及均衡发展提出挑战。21世纪以来,俄罗斯着力以实现人口数量增长和促进人口质量提升的再平衡为切入点,应对危机、化解困局。在社会层面,以强力推进人口干预与调控政策、多元福利保障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加大对低龄学童的健康关照来努力实现人口数量的回弹。在教育层面,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校外教育功能、重视乡村教育发展四大举措来全面提升有限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4.
沙皇俄国一向是以政治和军事为主要手段,以欧洲为战略重点,镇压本国和各国革命,争夺世界霸权的国家。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俄国便密切注视着革命的发展,处心积虑地镇压这场革命,最终以武力绞杀了欧洲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沙皇俄国充当了欧洲宪兵和反动堡垒的角色。本文试图从俄国镇压这次革命的原因、情况以及本身为什么没有爆发革命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挑战,俄罗斯高等教育系统积极学习、借鉴欧洲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实行欧洲学分转换系统是欧洲高等教育空间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在介绍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俄罗斯利用欧洲学分转换系统改革高校教学过程组织模式的原因及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自从16世纪中期俄国确立了沙皇专制政体以后,历代沙皇无不以扩大版图、建立一个世界大帝国为既定政策。他们以统一的俄罗斯为中心,不断蚕食周边领土。自彼得一世开始,俄国的扩张由地域性蚕食转为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俄罗斯职教改革的方向与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俄罗斯自按照西方国家的“休克疗法”进行经济改革后 ,国家的经济发展急转直下 ,直至 1 997年才扼制了连年负增长的趋势。1 998年的金融危机给俄国脆弱的经济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在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条件下 ,俄罗斯职业教育事业〔1〕虽然屡受冲击 ,但并未停止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一、重建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  经济改革初期 ,随着私有化进程的全面实施 ,教育特别是国有企业内的职业教育〔2〕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仅 1 992至 1 993年 ,日课制职业学校就减少近 5 0所 ,学生人数减少 2 0 %。加之职业学校办学与管理体制的改革 ,其主管机…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自16世纪开始向东领土扩张,17世纪先后派出哥萨克军人考察队和伊万·彼特林、费得尔·巴伊可夫、尼古拉·斯帕法里等使团,希图打开从欧洲通向中国的陆上通道。尽管17世纪俄罗斯对中国的出使活动成效不大,但使欧洲获得了以前鲜为人知的许多有关通向中国道路的新知识,并刺激了满语和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俄国中国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莉 《教书育人》2001,(16):30-32
开设俄国艺术文化史这门课,不仅是因为俄国的艺术成就很辉煌,也不仅为了一般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不是为了给学生做文化“包装”,而是为了使生更深入地把握俄国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不懂得俄罗斯的艺术,就不能正了解俄罗斯人,也不能深入地把握它的文化,这样就无法与文化界进行高层的交往。本门课的教学以俄国和前苏联艺术文化的发展史为脉络,讲授如下几个方的内容:其一,俄国和前苏联的艺术文化史的知识,包括音乐、绘画、电影艺术等的史。还准备讲解其他造型艺术和舞台艺术的历史。每种艺术的每个历史时期有述,然后讲授艺…  相似文献   

20.
从基辅罗斯时期直到20世纪20年代,村社一直是俄罗斯最基层的农村社会组织,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村社不仅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组织,而且是国家法令和政策的传播工具。村社职能涵盖了农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行政司法、兵役、宗教等内容。1861年改革前后农村公社的职能虽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不可否认,在具体的经济职能、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上却在悄然发生着嬗变。正是这种细微的嬗变,为其后俄国历史的剧变积聚了力量,同时,也是俄国社会历史发展变化在农民社会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