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胡冰 《文教资料》2007,(3):76-77
冷战时期的中日关系,受美国因素影响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中日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美国在美日同盟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和日本缺乏自主的外交政策所致。21世纪初,世界格局和战略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日三边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国际政治中最现实、最重要的三角关系。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美国因素对中日关系变化的影响,从中总结利弊得失,得出对美国因素影响中日关系的规律性认识,发挥以史为鉴的作用,使我们能更好地在中美日三角关系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大陆、台湾与美国经济三角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崛起,它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两岸经贸关系与中美经济关系迅速发展,并对台湾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表面上看,在中美台三角经济关系中,美台贸易与投资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美台经济关系似乎有弱化趋势,但若从全球分工新格局视角来观察,美台经济关系实质上并未减弱,台湾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只是在形式上变得更加迂回曲折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台商应对岛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大量投资大陆,促进了两岸经贸关系与中美经济关系的快速增长。中国大陆、台湾与美国新三角经济关系呈现错综复杂的同步增长趋势,并对三边的政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宗介1997年金秋10月,我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美国取得圆满成功,中美两国宣布:将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当前国际事务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  相似文献   

4.
战后初期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态度问题是影响此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弄清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此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及世界格局演变的认识,而且也能够让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新中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美日关系组成了中、美、日间不均衡的三角关系。日美之间是同盟关系,而中日两国关系自建交以来就一直是起起伏伏,时好时坏,日本是中美两国交往中都可以借助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走向,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中美日经济合作圈中台湾地区经济地位下降将有助于台湾问题的边缘化,最终有利于中国实现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7.
冷战期间,美苏两极对抗与缓和决定着世界格局的演变方向。但是在两大阵营对峙的大背景下,学者们认为还存在着美苏中三角关系-世界上最重要的大三角关系,因而它成成为国内外学者冷战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三角关系为研究冷战时期的美苏中大国关系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地位急速跃升。美国奥巴马政府一上台,就极为重视调整亚太战略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地位。经过近三年的缜密部署和细致经营,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已基本构建成型,对国际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亚太地区的局势新发展、大国关系的平衡等均产生深刻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调整引发一系列亚太地区新矛盾的产生,并对我发展亚太地区的周边外交关系形成掣肘。但是,中美之间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总体局面并未打破,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仍是中、美两个大国作为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共同责任,现阶段的紧迫任务就是要用"大智慧"为中美关系定位战略性的合作新基础。  相似文献   

9.
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两国在文化及价值观上都不同程度上兼具东西方特点。两国都是亚太地区合作的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在亚太地区这一空间背景下来考察日澳关系的变迁,不但对于这一双边关系本身,而且对于整个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走向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二战以后,为对抗远东地区的共产主义力量,1951年日美确立了军事同盟关系,在这一军事同盟关系的保护伞下,日本国力得到了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对中国亚太地区的安全的潜在威胁。这一军事同盟关系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日美两国为了遏制中国力量的崛起,反而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这一同盟关系,从而威胁当今中国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1.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双方就改善中美关系以及对世界形势的看法交换了意见。随后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这标志着中美两国20年的对抗结束,走上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中美关系的转折是本世纪国际事务中重大事件,它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而且对亚太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从敌对状态走向正常化的历史的回顾,探索和吸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这对保持和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不无益处。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干美国奉行亲蒋仇华的政策,中美两国处于长达20年的对抗…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反恐战争的结束,美国国内经济的持续低迷,出于主客观因素的考虑,为了实现美国经济的复兴,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平衡"中国不断扩大的地区影响力,奥巴马上台后积极调整了战略部署,把目光更多的转移到亚太,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为了牵制中国不断扩大的地区影响力,继续维持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为此,美国实施了全方位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包括在外交上开展"情感外交""多边外交";经济上以推进TPP谈判,借此主导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程;军事上借助传统盟友和新兴伙伴的力量,加紧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在亚太战略格局重塑的过程中,中美两国应如何相处,决定着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同样也影响着依附这一关系的两岸关系。如何在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促进中美台三边关系的良性互动,对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中苏日三角关系的演变孙其明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远东国际关系中,中国、苏联和日本的三角关系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曾对战争的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深入探讨中苏日三角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对此,本文拟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第二大邻国,它不仅是中国处理大国关系、地区多边关系的一个平衡点,也是中美俄三角关系在在欧亚大陆的延伸,是各种国际势力争夺中亚地区的焦点,同时,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具有重大的现实利益与重要的战略意义,从长远的角度,中哈关系的发展应当以建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方向和指南,这在本质上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背景材料】2013年7月10日至11日,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同美国国务卿克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共同主持对话。双方举行了四场小范围会谈和一场大范国会谈。双方紧扣落实两国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主线,就共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是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遂收敛单边主义,寻求全球主义与多边合作."9·11事件"使中美关系出现转机,使俄美两国迅速接近,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变得复杂微妙.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总体概念,立足分析人类历史上大国关系形成规律,更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探索和展望,体现了两国高层在努力构建两国关系总体概念和总体定位上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远见。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磋商的一个战略对话机制。战略与经济对话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发挥着建设性的"推进器"和"稳定器"的作用,通过落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理念与内涵,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利因素给中美关系产生的干扰,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国际关系,它改善了国际间的关系,重新调整了中美俄三角关系,并改变了南亚次大陆的战略态势。  相似文献   

19.
美日同盟对二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与美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战后日本安全防卫的根本保证。美日同盟关系的调整不仅为日本的安全防卫和政治外交政策带来了变化,而且还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战略态势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朝 《培训与研究》2001,18(3):41-47
自我是文化的载体,中美文化自我的差异是中美文化差异的核心;表现在自然观、社会观、时间观和成功自我的评判标准等方面。对中美文化自我差异的研究有助于中美跨文化交际的进行,并对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