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印有文字和图像的纸片盖在一块透明的玻璃上,然后用短波紫外线、X射线、γ射线进行高能电磁辐射,玻璃就能自动“默记”这些文字、图像。当受到日光等长波光源照射后,在暗背景中保存的这种玻璃,就能把文字、图像再现出来。这种神奇的玻璃是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苏锵院士和李成宇博士为首的科研小组研制成功的。它是由一种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在玻璃上经特殊工艺处理做成的,并且,科研小组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它的存储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2.
将印有文字和图像的纸片盖在一块透明的玻璃上,然后用短波紫外线、X射线、γ射线进行高能电磁辐射,玻璃就能自动"默记"这些文字、图像。当受到日光等长波光源照射后,在暗背景中保存的这种玻璃,仍能把文字、图像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离子掺杂的锌硼硅体系长余辉发光玻璃。通过对发光玻璃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玻璃的非晶结构以及合成过程中物理化学变化,研究了Tb^3+掺杂浓度对玻璃的长余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铽离子浓度为10%时制得余辉性能良好的发光玻璃。  相似文献   

4.
常规下的“不可能”,由于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变成了“可能”,着实令人眼界为之大开。玻璃长“记性”将印有文字和图像的纸片盖在一块透明的玻璃上,然后用短波紫外线、X射线和r射线进行高能电磁辐射,那玻璃就能够把这些文字和图像自动地“默记”下来。当受到日光等长波光源照射后,  相似文献   

5.
上转换发光是一种基于双光子或多光子机制的发光过程,当吸收到低能量光子的长波辐射之后,发射出高能量光子的短波辐射。长余辉发光是指材料经过一定时间的激发,在激发源关闭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可以持续的发光,能够持续发光数分钟到数十小时。上转换发光和长余辉发光本身属于两个研究领域,把这两种发光过程结合到一起,产生一种新的发光模型——上转换长余辉发光,这种发光材料既能实现上转换发光,又能产生长余辉效应。2014年美国乔治亚大学Pan等提出这一理论并且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结论,他们选取镓锗酸盐基质,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Zn3Ga2Ge O8:0.5%Er3+、5%Yb3+、1%Cr3+近红外长余辉荧光粉,在980nm光源激发下在700nm处有发射峰而且余辉时间长达24小时。为了继续探索上转换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奥秘,我首先重复了Pan等的实验,通过观察化学元素周期表,我发现Cd与Zn为同一主族元素,而且Cd的分子量大于Zn,因此我用了同样的方法制备了Cd3Ga2Ge3O12发光材料,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烧结温度以及烧结时间对发光材料的结构以及发射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种能够存储日光、灯光能量,且发光时间长、无毒、无放射性的新型高分子稀土长余辉发光复合材料,2003年9月29日在长春通过专家鉴定。这种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新近研发出来的新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交通、国防等领域。 长余辉发光材料,俗称夜光材料。由于其无污染、不用电就能发光等神奇功效,使其具有广阔而巨大的应用价  相似文献   

7.
<正>长余辉发光材料在激发源停止激发后,仍然能够持续发光[1],在弱光照明、应急指示、建筑节能、智能交通、信息存储和显示等领域,特别是能在"免激发"条件下实现生物传感和成像以及多重数据加密和防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无机长余辉材料的悠久历史和如火如荼的研究现状相比,有机长余辉材料的发展甚晚,这是因为有机分子的激发态高度活泼,辐射和非辐射跃迁、激子转化和迁移、能量传输和转移等多种过程并存[2—4],激发态寿命  相似文献   

8.
黑白宇宙     
陈晨  NASA 《科技新时代》2009,(2):14-14
这张看似老照片的黑白照片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NGC346星云,照片中发亮的部分是它发出的高能射线激发附近的气体发光后形成的。当吃掉附近高密度的星际介质时,年轻炽热的恒星放出高能射线,使围绕在NGC346星云周围的气体和尘埃呈现出拱状、丝状、脊状等各种不规则形状。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将一组苹果和梨从比利时用船运送到法国格勒诺布尔,并把它们切成小块,放入同步辐射装置中。在这个装置中,水果切块被慢慢地旋转180°,在旋转的过程中,水果中的细胞会被一束薄薄的高能X射线从不同的角度所扫描,而这种高能X射线的强度是医院中使用的X射线的强度的上万亿倍。紧接着,将1200组这样的平面图像相结合,就可以绘制出这些水果组织的3D图像,精确度可以达到7微米,即一个病毒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最近,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多种能在夜间发光的菌类新种。下面是其中6种新发现的发光菌类:1.莹光仙女MycenaIuxaeternaMycena Iuxaeterna是在巴西雨林里新发现的。它的茎上有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粘液,在炎热的白天,粘液可能起到保证蘑菇湿润的作用。夜间,昆虫很容易被这种光诱惑而粘在这种天然捕虫器上,从而给它带来一道道营养快餐。  相似文献   

11.
谢培 《百科知识》2007,(11X):21-22
有这样一种材料,它不用电,无需复杂的设备,也非放射性或含荧光物质,但只要让它吸蓄日光、荧光、灯光、紫外光等杂散光10~20分钟后,就可在黑暗中持续发光12小时以上,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发出红、绿、蓝、黄、紫等多种彩色光。这种神奇的材料就是蓄光型自发光材料,又可称为光致光超长余辉蓄光材料、  相似文献   

12.
白熾灯泡是电流通过钨丝,使钨丝达到熾热而发光的。普通照明用白熾灯泡的钨丝细而长,它的直径仅为百分之几毫米,比人发还细,而其长度却达1米左右。为了提高它的发光效益增加结构强度和减小灯丝所占的体积,把它绕制成几个厘米长一段的螺旋丝,并用几根难熔的钼丝把螺旋丝支持在玻璃泡内。由于钨丝比较脆硬,受到强烈的震动和冲击,会发生钨丝断裂或钨丝从钼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2006,(10):13-13
日前,新型长寿命稀土蓄光发光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制成功。新型高效蓄光型自发光材料及其制品是一种功能型发光新材料,具有高效、节能、环保、以及发光亮度高、发光时间长、材料稳定性好,与介质契合力强等特点,应用空间十分广泛。该技术已在丝网印刷、塑料、陶瓷行业发光油墨上获得广泛应用并形成了产业链。该产业链的形成,很好促进了我国传统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光桌布     
你见识过豪华晚宴上荧荧发光的桌布吗?那迷人的玫瑰色,诱人的宝石蓝,富贵的金黄色……它给浪漫的晚会平添了更多瑰丽和情趣,也许不久的将来,高级酒店的餐桌上都会使用这种体现档次的桌布。发光桌布在白天不用发光时也很不一般,看上去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09,(2):6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个科研小组日前开发出一种以钛为基础的“金属玻璃”,这种新型材料重量轻,成本低,能保持极佳的韧性及延展性,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业月刊》2014,(1):80-80
何为蓄能发光材料?通俗的讲,这种产品在无电源或不需要其他人工能源的状况下,可自行发光。它的神奇之处主要是充分利用周围自然光源吸光蓄光,而且发光过程可无限循环。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业月刊》2014,(6):77-77
何为蓄能发光材料?通俗的讲,这种产品在无电源或不需要其他人工能源的状况下,可自行发光。它的神奇之处主要是充分利用周围自然光源吸光蓄光,而且发光过程可无限循环。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业月刊》2014,(7):77-77
何为蓄能发光材料?通俗的讲,这种产品在无电源或不需要其他人工能源的状况下。可自行发光。它的神奇之处主要是充分利用周围自然光源吸光蓄光,而且发光过程可无限循环。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业月刊》2014,(8):77-77
新一代环保蓄能发光材料和涂料技术 何为蓄能发光材料?通俗的讲,这种产品在无电源或不需要其他人工能源的状况下,可自行发光。它的神奇之处主要是充分利用周围自然光源吸光蓄光,而且发光过程可无限循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适用于宽带光纤放大器和蓝绿光激光器用稀土掺杂基质玻璃材料。通过对掺Er3+重金属氧氟玻璃的光谱性质和析晶稳定性研究以及稀土离子掺杂重金属氧卤玻璃的上转换发光研究,为其在宽带掺Er3+光纤放大器和蓝绿光波段激光器中的潜在应用提供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PbF2的加入提高了掺Er3+硅酸盐玻璃和锗酸盐玻璃的带宽特性和增益性能;首次在Er3+/Yb3+共掺和Er3+单掺硅酸盐玻璃发现上转换蓝光;重金属氟化铅的加入提高了Er3+单掺锗酸盐和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在室温下同时观察到Er3+的上转换蓝光、绿光和红光,分别是由于Er3+离子2H9/2→4I15/2, 2H11/2→4I15/2, 4S3/2→4I15/2, 和4F9/2→4I15/2跃迁;混合卤化铅效应调整Tm3+/Yb3+共掺碲酸盐有利于基质玻璃析晶性能的改善和上转换发光性能的提高;在室温下同时观察到Tm3+的上转换蓝光和红光,分别是由于Tm3+离子的1G4→3H6和1G4→3H4跃迁;首次在碲酸盐基质玻璃中发现OH-吸收对Er3+和Tm3+的上转换发光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