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用范文启发学生。当我讲了《明湖居听书》后,我觉着这篇文章先极力从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之前,作者先以观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演唱的高超技艺。然后极力从正面描写了白妞的出场,白妞的说书,听众的感受。正、侧面描写很突出。我就让学生自己命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表达方法与《明湖居听书》的相同,即:先从侧面集中笔力描  相似文献   

2.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写人记事常用的手法之一。它是一种正面写尽,荡开笔墨,换一个角度,间接再写的一种描写方法。这种烘托的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读者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丰富描写对象,达到“未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纵览中学语文课文,侧面描写有多种类型:(一)正衬式侧面描写用同类事物或人物正面衬托所要写的事物或人物,是谓正衬式侧面描写。此法犹如古人所云“水涨船高船更高”。例如高中第四册课文《明湖居听书》,为了刻划民间艺人“白妞”王小玉形象,用其同类(徒弟)“琴师”、“黑妞”…  相似文献   

3.
《明湖居听书》写了白妞、黑妞、听众、琴师等人。如果说白妞是红花的话,那么,黑妞、琴师、听众等就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课堂上,处理非重点部分,我主要是通过抓关键、妙点化的方法去完成的。比如作者竭尽笔墨之能事,着力渲染了说书前明湖居人多。从哪些描写中足见人多?老残只能在人缝里坐下;卖烧饼油条的顶着篮子。特别是一个顶字,用得颇为传  相似文献   

4.
殷业同学问:声音没有实体形象,而且转瞬即逝。但读过《明湖居听书》之后,总觉得对白妞的演唱描写得很具体、很生动。作者是怎样独辟蹊径描写音乐的呢? 《老残游记》的作者对王小玉演唱魅力的描写确实是煞费苦心的。在课文节选的文字之前,作者就对白妞的说书作了一系列“耳闻”性的渲染和铺垫、(参见“文史博览”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的开头部分,在白妞出场之前,作者依然先从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以及观众的议论来铺垫烘托白妞的演唱技艺,接着才是从出场、演唱和反应三个方面着墨,来正面描写白妞高超的演唱技艺。而体察、领悟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演唱的,确实很有意思。音乐本来是诉之于人的听觉器官的,不是实体的存在。如何使听者明其妙,未听者也知其妙,这确实需要娴熟的表现技巧。作者为了清晰地表现没有实体形象且转瞬即逝的声音美,首先根据白妞演唱时声音的或高或低、  相似文献   

5.
《绝唱》这篇美文之所以令人百读不厌,很大程度得益于作者出色地运用了多"变"的艺术笔法。一、衬托中有"变"文章为了表现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运用"戏园盛况"、"琴师弹琴"、"黑妞演唱"进行衬托。同是衬托,作者却写得同中有"变",摇曳多姿。"戏园盛况"侧重用观众的表现进行烘托。写戏园里人来得早,来得多,且各阶层的人都有。并将戏园里的嘈杂场面与白妞出场的肃静形成对比,极力渲染出一股"白妞热",很好地烘托出白妞的歌唱具有雅俗共赏、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琴师弹琴"则侧重于以琴声衬歌声。弹琴为后文的伴奏埋下伏笔。那抑扬顿挫、入…  相似文献   

6.
侧面描写即铺垫吗?山东定陶县二中刘方,薛志扬高中语文第四册《明湖居听书》一文自读提示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方法:“这段文字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股地描绘出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所谓侧面描写,指的是文中那些铺垫的笔墨;正面描写,指的对白妞说...  相似文献   

7.
《明湖居听书》是《老残游记》第二回的节选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刻意描写了黑妞和白妞动人心魄的歌唱艺木。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艺术?课文未加说明。黑妞和白妞表演的是“梨花大鼓”。“梨花大鼓”又叫“犁铧大鼓”、“山东大鼓”,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唱时用一面鼓和两片梨花简作打击乐器。所谓梨花简,最初是用两枚农家犁铧的碎片,后来改用两枚铁片或钢片,演员演唱时,有三弦四胡伴奏。这种“梨花大鼓”,可以一人演唱,也可  相似文献   

8.
《明湖居听书》的主题是表现民间艺人白妞等高超的演唱技艺。但是作者却不惜笔墨对三个表演者(琴师、黑妞和白妞)的肖像都一一作了比较细致的描写,这与表现文章的主题有多大关系呢?只要过细品味一下,就知道作者写人物肖像的用心。文章本来是要突出表演者的说唱艺术之高,但如果单单写出演唱者优美动听的歌声,传达出那种绮丽神奇的艺术意境,虽然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但毕竟还会使读者因为只听到美妙的歌  相似文献   

9.
《绝唱》     
【自读导言】 1.描写戏园子明湖居的环境气氛,意图何在 ? 2.琴师、黑妞的艺术描写对表现“绝唱”有什么作用 ? 3.听众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 4.对白妞的“绝唱”进行直接描写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有什么好处 ?  (解说:“自读导言”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怎样从侧面和正面来表现“绝唱”的写作特色的,同时也要思考作者在正面描写中是如何把声音化成形象的。 )【自读程序】  1.速读全文,了解大概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及其表达作用:高谈阔论 抑扬顿挫 百变不穷谈笑自如 鸦雀无声 千回百折屏气凝神 轰…  相似文献   

10.
刘鹗《明湖居听书》(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描述了白妞在明湖居说大鼓书的全过程。这位白妞系真人真事。她原名王小玉,山东廪丘人,约生于清同治初年。凫道人《旧学盒笔记》(署义洲李氏丛刊,1916年木刻本)《红妆柳敬亭》条记:“光绪初年,历城有黑妞、白妞姊妹。能唱贾凫西鼓儿词。尝奏技于明湖居,倾动一时。”白妞唱的“贾凫西鼓儿词”,指《木皮散人鼓词》。贾凫西是明末鼓词作家,名应宠,字思退,山东曲阜人。明末  相似文献   

11.
白妞,是《明湖居听书》着力重点描写的人物,作者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地描绘其说书的精湛技艺。在教学中,我结合文章的特点,抓住重点人物白妞,并以她为中心,概括成“三点一现”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三点”,一是场面“点染”。文中场面的点染一是通过热闹非凡的戏园的盛况来渲染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为她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二是介绍各色人等,有官有民,或“定位”或买座,说明白妞的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的人都有吸引  相似文献   

12.
《明湖居听书》运用比喻、象声叠词等手法、反映了白妞黑妞说书的高超艺术,把她们说书时的种种音响描摹得维妙维肖,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我想谈谈这段文字里比喻的运用。音乐以声音为表现手段,它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但是,作者刘鹗努力以人们熟悉的事物设喻,使这种完全凭听觉感受的艺术转化成了可见可触可闻可尝的具体形象。它将声音比声音,让你从原来熟悉的声音中去体会白妞黑妞说书的音响,领略其说书的高妙。例如,写黑妞说书、“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乳燕  相似文献   

13.
刘春 《现代语文》2011,(2):60-61
《明湖居听书》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必读课文,本文节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课文记叙了老残游历济南时听大鼓书的情景,重点描绘了女艺人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艺和艺惊四座的表演效果。为了描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者运用了烘托映衬、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尤其是文中运用“比喻”手法对人物和演唱的描绘,特别是通过整段的多种不同的“比喻”来描摹声音,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描写得精彩传神、新颖独到。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的近代小说《明湖居听书》 ,写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 ,写得非常成功。全文从写作方法上看 ,衬托方法有其显著特色 :一、用动衬静 ,环境烘托 ,蕴含狂热观众 ,衬托说书魅力。说唱的声音之美 ,并无实体形象 ,全靠听觉鉴赏 ,直接描写很不容易 ,因而小说开头落笔不凡 ,极力描写戏园的盛况 :一是听书的很早就到了戏园。不过 10点 ,“园子里已经坐得满满的了” ;11点钟 ,许多官员也“陆续进来” ;不到 12点 ,“前面几张空桌俱已满了”。其实 ,白妞说书是在下午 1点钟。二是听书的人多。园内已经坐满 ,但“不断还有人来”。因为人多 ,…  相似文献   

15.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一节。该书自流传以来,以它语言的清新、朴实,。描写的细腻而不落俗套为人所称道。它与晚清同类小说相比,描写艺术上确实高人一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作出精当而公允的评价:“其书即借铁英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见闻,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中学语文教材所选一节,即通过老残明湖居听书,描写白妞(王小玉)说书技艺的高绝。这一节,作者极尽侧  相似文献   

16.
刘鹗《老残游记》中写了一对姐妹:姐姐白妞和妹妹黑妞。两个人都是说书艺人,白妞功夫太深,其“好处”别人学不到,而黑妞的“好处”,别人可以学得到。由此想到了学生的作文,有的文章底蕴深厚,笔法老道,好则好矣,但要写出那样的文章非一年半载之功;有的文章内存新鲜,外观醒目,也能抓人眼球,而  相似文献   

17.
《老残游记》是清末小说家刘鹗以“洪(鸿)都百炼生”为笔名写的一部章回小说,《明湖居听书》(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四册)是其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它写的是江湖医生老残游历途中在明湖居听民间艺人白妞(王小玉)姊妹说唱山东梨花大鼓一事,作者盛赞美人“绝调”,称道白妞精湛的表演艺术。无独有偶,现代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8.
写人,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写人呢?从描写人物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就是直接描绘、刻画人物,主要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如《一面》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的多次描写,《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等。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事物来衬托,使人物更形象,更鲜明。常用的侧面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景衬人,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或渲染人物心理;一是以人衬人,就是通过其他人的反映,从侧面来衬…  相似文献   

19.
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它和白居易的诗篇《琵琶行》一样,凭借作者文艺修养的扎实功底、对音乐的精微体察以及娴熟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为广大读者创造了一个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艺术空间,令人耳目俱新,称赏留连不已。在集体备课时,我发现大家一律将目光聚焦在直接表现王小玉说书过程和精湛技艺的七、八两段,也能充分认识琴师和黑妞对主角的陪衬作用,以及五、  相似文献   

20.
《绝唱》和《口技》都是描写声音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将两文作比较阅读,必有裨益。两文都运用了衬托手法。1.以道具的简陋衬托演技的高超如《绝唱》提到的“梨花简”,仅“两个铁片儿”,但到了白妞手中,“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没有高超的技艺,能有如此奇妙的演出效果吗?《口技》强调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