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师在社会诚信建设的过程中负有积极参与的责任 ,应当诚信立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诚信是现代世界各国共同的法治精神 ,法制建设对于构筑教师诚信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教师诚信应当成为对所有教师的制度性要求。严明的“抑恶扬善”的法治环境 ,是推动教师诚信建设的宝贵“制度资源”和“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2.
诚信的缺失,会影响社会道德风尚的确立,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社会呼唤诚信,诚信是立国之基。然而塑造诚信政府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关键。诚信政府意味着政府应该是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既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诚信政府要有良好的法律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和法律予以保障。包括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培养“契约文明”,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强政府诚信立法、完善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思政课,具有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育人者必先受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传统的“六要”的一种挑战。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守正“六要”,而且应创新“六要”,从而提出并满足“第七要”,即法治(素养)要高。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精通法律知识、深谙法律本质、养成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律,这对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一lz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应当是一张“良方”,引导我们从片面、局部、单一、狭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中走出来,学会全面、整体、综合、系统地考虑问题和谋划策略,用十个手指弹钢琴,使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环境保护等“软”指标与GDP“硬”指标同生共长。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也是对人民负责任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义务本位转向权利本位所带来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滋生、家庭保姆式教育、学校应试教育体制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两课”教育,强化学生对诚信的理性认识;完善制度建设,促使学生自觉恪守诚信;加快立法,优化诚信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环境塑造人”。从这个角度看 ,教育活动就是强化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和“塑造” ,能否在历史教育中培育人的诚信 ,首先要看历史教育本身诚信含量的高低 ,而历史教育自身的诚信含量 ,又取决于历史教育所生存的环境。历史教育的生存环境主要由社会、学校和历史教师群体构成 ,历史教育中的“诚信教育”主要由历史教师承担 ,“诚信教育”效果的优劣却主要看受教育者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历史教育生存的社会环境目前是诚信不足的 ,这可以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得到反证 ,自“明礼诚信”提出后 ,“商业诚信”“企业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7.
高校加强诚信建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诚信环境的现状和教育功能的实现与否都要求必须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加强诚信环境建设的措施包括进行校园诚信氛围的“形象工程”建设、提高教职员工诚信品质的“示范工程”和突出学生诚信行为的“主体工程”三大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诚信意识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的育人场所,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本文从社会市场机制“失衡”和学校道德教育薄弱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从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及开发网络诚信资源三方面探讨诚信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课程,是法治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更是播下学生法治素养种子的土壤。在法治教育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法、“辩”法、“用”法、“践”法,让学生意识到法律法规,形成规范性的法治观念,强化学生的“用法”“护法”行为,将法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0.
卢飞若 《中学文科》2007,(9):157-157
笔者最近参加了某学校的“课改开放日”活动,听了七年级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理解诚信”。课后教师们进行参与式评课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民主,善于利用学生资源”颇为赞赏。授课教师是如何“善于利用学生资源”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项全社会系统工程的会计诚信建设,应当从五个方面着手构筑:企业诚信作为会计诚信的“主体工程”;社会诚信作为会计诚信的“外围工程”;会计人员诚信作为会计诚信的“基因工程”;制度建设作为会计诚信的“防御工程”;把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诚信的“希望工程”。  相似文献   

12.
依法行政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坚持执政为民,建设法治政府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那么首先需要的就是依法行政理念的合理架构。依法行政理念包括:法律至上、服务理念、有限权限理念、责任理念、监督理念、诚信理念、平等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  相似文献   

13.
论明清时期徽商的"诚信"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商力践“以诚取利”、“以信取利”和“以义取利”的经营之路。带有明显的儒家“诚信”思想。这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市场经济中仍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持诚信经营;要大力抓好社会道德建设,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努力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每位教师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将革命传统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教学“凝聚价值追求”,依托本土红色资源,创设有情、有形、有美、有行的情境体验活动,围绕“革命之路、浴血奋战”“建设之途、高歌奋进”“改革开放、成就辉煌”“扬帆起航、续写华章”四个站点,让革命传统教育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一、诚信是法治的道德基础 《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诚的本义是真实、真切,信的本义是讲信用、重信誉、不欺不骗。诚信要求人们信守承诺,笃守约定,坦诚真挚。童叟无欺。诚信不仅意味着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应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在一个诚信丧失的社会,整个社会都将面临倾覆和崩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行政体制中,各级政府的地位和性质不同,承担的任务不同,管理方式和方法亦有所区别。基层政府是连接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政府”、“前沿政府”。基层政府法治建设的推进,不仅关系到基层政权的稳定,而且关系到整个执政党地位的稳定乃至整个国家的稳定。基层政府制定法规范应有法依据并符合上住法,必须对各阶层的利益和各方面的呼声真正予以的“综合考虑”,实行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法治社会不仅需要法治政府,更需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积极配合政府行政的推行。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诚信公民都是法治社会真正实现的重要保证。而对诚信社会、诚信公民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与型行政的推进和完善,在这方面,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肩负着异常重大的责任。要建立经常性的、规范性的制度,使基层政府的责任得以制度化、法律化,同时要对各种权利救济途径进行创建、协调和整合.形成更为完备的权利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7.
诚信修养是“知行合一”的过程,“行”诚信首先必须“知”诚信。诚信教育至关重要,诚信教育是有关“知”诚信与“行”诚信的终身教育。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诚信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要求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诚实不欺、言而有信的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纪律规范的总和。诚信教育应当形成全方位、开放型教育网络,并体现出诚信建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政务诚信是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在履行行政职能过程中,必须树立诚信意识,依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恪守诚信准则,彰显诚信精神的总称。政务诚信是我国诚信体系建设最核心的部分,事关我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务诚信建设要求政府应当是有限型、服务型、法治型、透明型、责任型的政府。政务诚信建设的关键任务是要培养政务诚信意识,铸造政务诚信精神,磨砺政务诚信意志,构建政务诚信文化。当前应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衡机制等方面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9.
依托公私法逐步融合的新时代,通过探寻政府诚信建设的基本方向,推动构建民法典时代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并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和信息技术等方面逐步推进和深入政府诚信建设,以期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法治建设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20.
来稿摘编     
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从六个方面抓起 诚信从何而来,诚信应从教育和环境中来,从社会实践中来,从德治、法治和市场经济建设中来。具体应从6个方面抓起。1.基本内涵教育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诚信”:“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要求做到内心想的、口头讲的和做的一致,不虚假、不伪装,实事求是;“信”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说到做到、相互信任的关系,也就是通常说的守信用、讲信誉,这是兑现所有“契约”、“合同”的道德基础。诚信的核心是信誉、信用。信誉来源于一个“诚”字,“诚”是“信”的手段,“信”是“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