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们的公寓邻近电车厂,可是我始终没弄清楚电车是几点钟回家。“电车回家”这句子仿佛不很合适——大家公认电车为没有灵魂的机械,而“回家”两个字有着无数的情感洋溢的联系。但是你没看见过电车进厂的特殊情形罢?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赖,克赖!”吵闹之中又带着一点由疲乏而生的驯服,是快上床的孩子,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车里的灯点得雪亮。专做下班的售票员的生意的小贩们曼声兜售着面包。有时候,电车全进厂了,单剩下一辆,神秘地,像被遗弃了似的,停在街心。从上面望下去,只见它在半夜的月光中袒露着白肚皮。  相似文献   

2.
“电车难题”(TheTrolleyProble)又称“有轨电车难题”,它是由英国牛滓大学伦理学者菲利帕·福特于1967年首先提出来的,以后风靡全球。“电车难题”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想象一下你是电车司机,但你驾驶的电车因故失控了,没有办法让它停下来。前方铁轨上有5个工人在做检修,他们根本来不及逃跑,除非你改变轨道。但备用轨道上也有一名工人。你只有几秒钟时间去做决定,要么选择这5个人,要么选择另外一个人。你会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题目电车站每隔一定时间发车一次,有人沿着电车路旁走,看到每隔6分有一辆电车从他背后开过来,而每隔2分有一辆电车由对面开过来.若人和电车的速度始终是均匀的,问每隔几分电车站发出一辆电车?  相似文献   

4.
分水     
分水镇是我曾祖母的故乡,一个普通的汀南小镇,据说它的名字来源于一条无名河,河分三路。中间曾经有一个石礅,素有“一礅分三水”之说;  相似文献   

5.
一、填空题:1.出生在19世纪的一位名人于1945年8月31日病逝,他的出生年份恰好是他在世时某年年龄的平方,他是出生的;一共活了岁。2.用九根火柴能不能组成3个正方形和2个正三角形?(画示意图作答)。3.某人沿电车路旁走着,留心到:每隔12分钟后一辆电车追过他,而每4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过来,如果人与电车的速度保持不变,那么每隔分钟从起点站开出一辆电车来。4.货摊上放着九个铁罐,每个铁罐上都标有数字,三个三个地垒在一起如图所示,每人只许打三枪,每枪只许打落一只铁罐,如果一枪打落两个或两个以上,就不得分,打掉第一个铁罐…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百科》2012,(20):24-25
每一辆绿皮火车都是资深怀乡病患者。它过山腰,过桥梁,过田野,过村庄,过河流,过小镇,奔向南方温暖的田园以及北国寒冷的故乡。它一路向北,一路往西,向母亲的泪眼婆娑的年关走,  相似文献   

7.
郑尧天同学提出的问题,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小镇的路口坐着一位老人和一个孩子。一辆搬家的车停了下来,一个人走下车来问老人:“这个小镇怎么样?”老人问:“你来的地方怎么样?”那人回答:“那个地方糟透了!人们自私、尖刻、互相利用、不懂得帮助与尊重别人、没有同情心,我一天也不想在那里待下去了。”老人平静地回答:“这里和你们那里差不多。”又一辆搬家的车停了下来,一个人走下车来问老人:“这个小镇怎么样?”老人问:“你来的地方怎么样?”那人回答:“那个地方好极了!人们相亲相爱,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每天欢…  相似文献   

8.
佚名 《良师》2011,(8):36-37
电车难题 5个无辜的人被绑在轨道上,一辆电车正驶向他们。此时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拉动拉杆吗?  相似文献   

9.
《读者》的读者每天乘坐的那班电车披着一身寒气正点驶进了站台。东京的电车永远准时无误,除非遇到极为恶劣的天气和跳轨自杀事故什么的。因为身体有些不适,一上车我就打定主意不在下一站下车换乘“通勤特快”。“通勤特快”是专为上班高峰时段设置的快速电车,因为只在沿途的几个大站停留,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与站站皆停的普通电车相比,拥挤不堪是它的一贯特色。几年来,我雷打不动地在这班“通勤特快”的9号车厢里“挤香油儿”。电车稳稳地停在站台上,乘客们纷纷下车奔向对面的站台,等待2分钟后到达的“通勤特快”。我没有下车,左顾右盼地找…  相似文献   

10.
幽默细菌     
《同学》2005,(8)
全是小孩儿一位访问者到一个著名的小镇观光,他问一个当地孩子:“你能告诉我,这镇上曾经诞生过什么大人物吗?”那小孩回答道:“没有,我们这儿出生的全是婴儿。”这条路不安全两位女生下晚自习后走在回家的路上。  相似文献   

11.
细节之美     
吴永福 《阅读与鉴赏》2008,(12):27-27,15
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都擅长剪辑细节.不过小说中还有故事情节,即多用故事情节来串起细节。相比起小说来.散文中的细节表现更为突出。且看《公寓生活记趣》中这个细节:“我们的公寓邻近电车厂,可是我始终没弄清楚电车是几点钟回家。‘电车回家’这句子仿佛不很合适——大家公认电车为没有灵魂的机械.而‘回家’两个字有着无数的情感洋溢的联系。但是你没看见过电车进厂的特殊情形罢?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赖,克赖,’吵闹之中又带着一点由疲乏而生的驯服.是快上床的孩子,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晚六点五十五分,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尚未褪尽,周末的钢城已沉浸在一片热闹欢快的氛围中。十里钢城,电车、巴士、“的士”穿梭不已,自行车的铃口当声,汽车的喇叭声,小摊贩的叫卖声,时起时伏。大大小小的百货店、食品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谁能料想到,这将是一个血色黄昏。一辆从任家路开往红钢城的武钢电车在“四中站”停下了,下来三、四个人,又挤上去十来个人,本来已满载乘客的车厢更挤了。然而人们欢快的情绪并没因此受影响,仍有人在继续谈论足球赛事。几名钢院的大学生正淡论着“学生”智力的高低,一听就明白这是去家教的“老师”……。一对夫妇抱着一对5岁左右的双胞  相似文献   

13.
酸──这是指教师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思维困惑只是“启而不发”,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在自己头脑中发“酵”发“酸”,再让其意识自我形成,自我渲泄,最后达到一种“欲说还休”的境界。例如,在《小摄影师》一文中这样写道:“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课文中产生了悬念:小男孩还会采访高尔基吗?这是每位同学都油然而生的问题,而且答案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及时点拨:“如果你就是这个小摄影师,你会怎么办?来还是不来?什么时候来?”这一点拨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这篇颇具悬念和韵味的课文中,学生自发地去读书、…  相似文献   

14.
面对“美貌至上”的社会潮流,“全世界最丑的人们”发起联合反击——意大利北部的费奥比科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小镇。这个人口只有2000人的小镇有着一个奇特的称号,它自称是“世界丑人之都”。这一切是从40年前开始的。当时,费奥比科镇有100多名女子,由  相似文献   

15.
节日365镇     
有一个名叫“节日365”的小镇,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小镇。它有365个节日,一年365天刚好一天派一个。每个节日都给镇上的居民带来不同的乐趣。他们把这个传统忠实地延续了几百年甚至更久,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虎年,我们应该去看看“老虎尾巴”。当文学创作班结束时,我们一行七人,赶忙奔上102路电车来到了北京西三条二十一号瞻仰鲁迅博物馆的书房——“老虎尾巴”。“老虎尾巴”,是坐落在这所四合院北三间正屋中间后面的一间小房子,北京人称为“灰棚”的。1924年,鲁迅先生向朋友筹措了八百  相似文献   

17.
星期天的一个下午,外公陪我去学英语。到了3路汽车站,我们等了一会儿,一辆3路公交车缓缓开来。车一停,我突然发现车厢早已被乘客挤得满满的。我无奈地叹了口气,打算等待下一辆车。下一辆车终于来了,看到它前进的速度,我猜想这辆车上的  相似文献   

18.
殊途同归     
数学课上,刘老师要同学们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汽车公司每隔9分钟发出一辆3路车,每隔12分钟发出一辆6路车。如果在9:00这两路车同时发出,再经过多少分钟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出呢?  相似文献   

19.
<正> 正是瓜甜果熟的好季节,一个年轻人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个小镇。他把身上的钱都掏出来,租了一辆半旧的吉普车,独自开着上了路。他要独自去沙漠深处旅行,  相似文献   

20.
陈焕 《高中生》2012,(34):63
一个秋日的清晨,小镇起了浓浓的雾。雾中的小镇就像一个世外桃源,如梦如幻。小镇还在沉睡之中,四周都静悄悄的。忽然,车轮声打破了小镇的宁静,两辆相对行驶的马车在雾中若隐若现。"这该死的天气,水汽怎么这么重?我的商品肯定受潮了,千万不要有什么损失啊!"一个声音从其中一辆马车上传来。雾越来越浓了。"嘭!嘭!"两辆马车相撞了。"谁这么不长眼啊?"一个声音愤怒地说。"啊,我的上帝,这么多货都摔坏了,怎么办?"另一个声音也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