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英语教学中语言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意识是控制语言活动的机制,在外语教学中不可忽视。本文从语言意识的概念入手,探讨语言意识的具体内涵,阐述语言意识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进一步表明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语言意识是我国外语教学的现实需要,最后并对语言意识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师语言意识指外语教师所拥有的、可有效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的潜在语言系统知识,是外语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文章回顾了教师语言意识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重点阐释了教师语言意识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它对我国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外对语言意识的界定及语言意识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本文从语言意识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语言学习中语言意识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过程,对语言意识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广宇 《考试周刊》2010,(44):91-92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意识是控制言语活动的机制,形成、保存、重构语言符号及其搭配、使用的规则。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通过分析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本文旨在探求增强语言教学中语言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言意识是心理语言学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还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俄罗斯语言意识研究普遍使用的方法——联想实验,对该实验材料的分析可以体现俄汉语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想牢固掌握一门外语,必须要了解、学习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主要讨论了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介绍了中日文化的差异。主要以谚语、惯用语等为例,分析阐述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在外语语言教学中应大力加强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解决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语言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意识的构成中,语言意识占有重要的一席。现代批评在其发展的数十年中,一直在为如何理解文学和语言的关系而困扰。其一方面通过文言与白话的论争,揭示了文言话语系统的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却又在传统语言观念的影响下,表层化地把这种矛盾理解为文字与口语的对立即工具之用的矛盾,造成现代批评对语言的检讨始终游移在“体”、“用”之间。观念的含混不仅影响了现代批评语言意识的成熟与深化,而且还淡化甚至消解了对文言批判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语言意识的研究受到语言教学界的日益关注.作为教师语言意识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师的语言交际能力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维度,即陈述性维度和程序性维度,它们决定着教师最终的教学效果.然而,实现教师语言意识由陈述性维度向程序性维度的转化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通过分析构成教师语言意识的两个维度,对外语教学中实现教师语言意识两个维度的条件进行探讨,以期实现教师语言意识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语言意识作为一种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意识非常重要。本文展示了一些实用的课堂教学活动,并讨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语言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认知语言学界,隐喻一直被视为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而作为修辞手段渐次为人们所遗忘。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讨论了隐喻与语言意识的交织问题,借助对政治语篇中所包含的种族歧视的分析,指出隐喻是人类观照世界的视角,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
顺应过程意识突显是语言使用中表现出来的有一定语用功能特性的自反意识。文章通过分析研究语言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及相关的认知与社会心理因素,来诠释它在翻译、语码转换、反语的运用以及话语生成等语言交际活动中与语言选择二者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更多地关注语言现象,而忽略了外语和母语之间的对比。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方法,势必会形成外语学习的“瓶颈”。有效的对策是强化语言的对比意识,把握语言之间的异同。本从翻译技巧中的词类转译角度切入,细致论述了这种对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杨小刚 《学科教育》2002,(4):7-11,16
外语教学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所学外语的文化性的体认、学习和运用某种外语的意识倾向性、学习外语所形成的新的文化理念。中国在被帝国主义列强的军舰大炮轰开国之后,就迈上了艰难的向外族学习之路。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外语教育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而逐步提高。当今全球化时代为人类共享文明提供了方便,但也存在着激烈的语言文化竞争,我们提倡一种保存自己又善待他人的平等心态,主张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上维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近现代外语教育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所学外语的文化性的体认、学习和运用某种外语的意识倾向性、学习外语所形成的新的文化理念。中国在被帝国主义列强的军舰大炮轰开国门之后 ,就迈上了艰难的向外族学习之路。一个多世纪以来 ,我国外语教育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而逐步提高。当今全球化时代为人类共享文明提供了方便 ,但也存在着激烈的语言文化竞争 ,我们提倡一种保存自己又善待他人的平等心态 ,主张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上维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探讨了教师语言意识与文化意识在CBI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培养教师语言意识与文化意识,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秦艳 《现代英语》2023,(23):39-41
在当前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高校外语教学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语人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1]。文章以此为出发点,聚焦高校外语教学中语言技能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唐燕 《考试周刊》2008,(24):222
文化意识的不同是语言产生千变万化和语言使用习惯千差万别的重要原因.不同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其代表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是文化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探讨中、美两国不同文化意识对其语言使用的影响,以期消除在中、美国交际中因语言理解和语言传达的不同内涵而引起的失误或误解,从而达成双方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按照传统心理学的观点,只有人类才有思维和意识活动,因为思维是意识的核心,而意识必须以语言为中介。认知神经科学对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发现,意识和思维并不完全依赖于语言,语言缺失只对扩展的意识产生影响,而对核心意识未造成损害。即使没有语言的参与,失语症患者仍然能够产生某种有表象的、非言语的意识活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向传统的心理学观点提出挑战:意识活动既统一又相对独立,并非只有人类才有意识,意识并非仅以语言为基础,并非脑的所有活动都与意识有关,很多脑活动都是无意识的。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语言意识水平是成功的语言学习的重要保障,语料库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意识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以搭配、语义韵等意识的培养为例可以探索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言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批判语言的基础:批判性语篇分析,并着重探讨了批判语言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特别是在中国大学英语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文章指出批判语言意识可以提高学习者对语言是社会性的认识,并在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批判语言意识能够引发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反思。该观点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大学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