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树华 《今日科苑》2007,(14):203-204
采用访谈和问卷研究法,对大学生网络依赖问题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显示:重度网络成瘾的学生只占1.2%,有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学生共占8.0%~8.8%。网络成瘾性别差异极其显著,男生成瘾性高于女生。其中大一学生网络成瘾性高于大二,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网络成瘾性高。在二年级中,理科学生上网成瘾却是最高。  相似文献   

2.
齐宁  刘福忠 《科教文汇》2008,(19):17-17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测量、资料查阅、访谈等形式。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情况、网络使用对于学业成绩和心理特质的影响以及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网络成瘾程度越深的学生,比起相对成瘾程度低的学生,更多存在负性的生活事件,更多学生出现自我不和谐以及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所以,为有效地防御网络成瘾,必须从生态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等)、成瘾者个体努力(提高学生自控力)等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其家庭功能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湖州4个中学8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成瘾量表(IAT)、家庭功能评定师表(FAD)评估网络成瘾和家庭功能水平。[结果]有11.98%的学生有成瘾倾向;男生成瘾比例高于女生;除问题解决外,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显著相关;网络成瘾中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感反应、情感卷入、行为控制与家庭总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成瘾中学生;周上网次数、网龄、情感反应和年龄是影响网络成瘾的四个重要变量。[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其家庭功能关系密切,家长要对中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适当监控,家庭成员间应加强沟通与情感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投射测验视角下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利用房树人测验的人格评估体系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大学生的人格和网络成瘾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合计占比43.23%;人格的随意性与网络成瘾总分、强迫上网及戒断反应因子、人际与健康问题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自卑性与强迫上网及戒断反应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网络使用正常、依赖和成瘾三类群体在随意性上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给学生个人发展带来挑战;具有认真严谨和自信人格特征的人群更易依赖网络但成瘾可能性低;大学生网络成瘾没有绝对的人格基础,可能只是他们当前内心冲突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不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同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浙江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达到14.15%,在构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中,年级、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性别、人际关系、主要上网地点、每周上网时间、学习成绩状况、是否玩游戏等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垚  张文仙 《科教文汇》2012,(21):147-148
本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家庭教养方式、父亲的职业、父母的不良嗜好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学生的网龄、上网时间、网络使用的频率成显著性相关,但与学生上网的目的、上网的地点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周欣奕 《科教文汇》2012,(7):147-148
本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家庭教养方式、父亲的职业、父母的不良嗜好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学生的网龄、上网时间、网络使用的频率成显著性相关,但与学生上网的目的、上网的地点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18)
目的:为了解某大学在校学生网络成瘾(IAD)现状及人格特征,对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做出正确指导。方法:采用问卷形式,随机抽取某大学在校生300名进行调查。结果:某大学网络成瘾率22.7%,大三大四学生网络成瘾率低于大一大二学生,男生网络成瘾率明显高于女生,网络成瘾大学生在自律性、情绪性、公开性、智力开放性上与总体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性别和年级方面,网络成瘾者都存在显著差异,要积极开展有关网络的心理教育,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网络成瘾对不同人格类型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影响,深入探究网络成瘾与人格类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大五人格量表(NEO)和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分别对500名西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开放性和宜人性人格类型在网络成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结论不同人格类型在网络成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文章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在现实的人际交往当中不能获得让自己满意的信任,友情、尊重和爱的学生容易网络成瘾;父母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比较专制,只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孩子,不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思想,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学生容易网络成瘾;面临毕业的高年级学生比大一的学生容易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1.
蒋小飞 《大众科技》2012,(7):253-255
采用Yo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安庆师范学院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大学生在网络成瘾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大三、大四在网络成瘾度上显著高于大一;并且随着年级增高,网络成瘾有上升趋势;交谈行为、待人接物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人际关系对网络成瘾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知识窗》2009,(9)
网瘾早已是一个世界性话题.2007年美国报告互联网成瘾9百万人;英国精神病学家在最近的<精神病治疗进展>上认为有5~10%的上网者网络成瘾.而在亚洲,网瘾的比例水涨船高:韩国汉阳大学的安东炫教授调查出韩国18岁以下约240万青少年处于成瘾边缘;中国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则显示,中国18岁以下青少年网民中大概有14.9%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组由4名北京的高中生以他们的同龄人--3所不同类型中学的全体高一学生共793人为对象进行的爱滋病--性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对婚前性行为,有386人持认可态度,占接受调查人数的48.8%;其中有9.9%的学生认为一见钟情就可以发生性行为;甚至有2.5%的学生同意"只要给好处,就可以发生性行为";其中还有7名同学直接承认有过性经验,占0.9%.  相似文献   

14.
黄莉 《中国科技信息》2010,(15):218-219
目的:了解高职高专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分析网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症状自评表对736名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网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网瘾检出率为3.1%。成瘾组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干涉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6个因子分,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恐怖、偏执9个因子分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或0.01)。结论:高职高专生网瘾存在一定的检出率,网瘾者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网瘾的发生可能父母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网络成瘾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和互联网是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发明。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都具有双刃剑的作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成瘾对象。到2007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其中35.2%的用户处于18~24岁之间,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就成为了网络的“俘虏”。譬如,浙江大学在2005~2006学年有90名学生退学,其中60多人是因为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重庆某高校900名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象,采用自编《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和台湾学者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各维度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r在0.823~0.900之间,达到了0.01的显著性,在本研究中都具有良好的鉴别力;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3.7%。网络成瘾倾向在不同年级、性别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个体人际关系与身体健康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体育干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湘西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湘西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报告率为6.3%,其中男生(8.0%)高于女生(4.8%)、大二学段(8.8%)的报告率最高、其他民族(7.4%)高于汉族(5.9%)、农村(7.0%)高于城镇(4.8%)、非独生子女(7.8%)高于独生子女(3.3%)。结论:针对湘西地区大学生存在的网络成瘾行为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体育运动知识讲座、组织趣味体育活动、制定科学运动处方等体育措施进行干预,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3)
目的:研究大学生结果预期、网络控制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广州市内68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果预期量表、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论:控制性别和年级后,网络控制自我效能在关注当下结果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9,(9)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医药大学生对于使用化妆品安全性和化妆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为科学的指导大学生使用化妆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合理化建议。方法:开展合理安全使用化妆品宣传活动,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随机进行化妆品安全使用情况调查,网络参与调查人数为248人,有效参与人数240人,随后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仅有25.6%的学生具备化妆品安全知识。结论:大学生对化妆品安全使用和不良反应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应加强普及化妆品安全使用及不良反应知识,及时公布化妆品安全信息,提高大学生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化妆品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环境与大学生关注倾向。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新浪新闻、网易新闻为调查对象,由5名研究人员共同确定符合定义的事件。在大连市某高校随机抽取32名大学生进行团体实测,完成《网络群体性事件调查问卷》。结果: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负性事件共42件,占60.9%;50%及以上人数了解的事件共36件,其中负性事件24件,占66.67%。结论:网络媒体更倾向于报道负性网络群体性事件;大学生对不同性质事件熟悉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