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冀京津合作中的问题、机遇、方针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河北发展环京津经济入手,总结了北欧京津经济合作中的存在问题和主要经验,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今后推进北欧京津合作的方针和主要措施,加快建立三方协调机构;选择好项目促进产业区际转移;联合起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主流之一的今日,大力加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其现状的概述,归纳出目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所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地区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但该区域金融中心的确定存在着多种意见,“京津双核”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不利于环渤海区域的发展。借鉴博弈论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京津竞争大于合作及环渤海区域金融中心经济金融能量辐射不足的问题。北京作为环渤海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肯定,我们研究讨论的焦点更应集中于加强京津合作,强化金融资源集聚辐射等合理配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潜 《科学中国人》2007,(9):118-1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的新兴地区,其地理位置优势、经济环境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都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长三角的区域物流业随之迅速发展,本文揭示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对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情况作了详细的阐述,系统地解释了该地区实施区域物流战略的必要性,并且根据现实已有的条件和其发展目标以及潜力,从绿色物流、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和人才吸引方面,提出了合理的规划和发展战略。本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状况;第二部分对长三角的区域物流发展提出了合理的规划和战略。  相似文献   

5.
刘琳琳 《科教文汇》2012,(31):197-197,19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也在加快.中国作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理应在这一进程中发挥自身作用,占据一席之地,增强自身综合国力,实现人民更好福祉.本论文在总结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为促进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西部地区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来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文章的目的在于研究新经济形势下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入世等背景下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提出了西部地区在新经济形势下发展产业集群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应用科学发展观解析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提出并阐释了区域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区域旅游产业科学发展战略的框定、实施与评价,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旅游经济和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研究,同时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科学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名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发现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和积累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经济的战略选择应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通过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竞争力,最终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扑面而来,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的核心区域,地区经济发达,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苏南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分析发现该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虽然比较符合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提出了一些使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霍鹏 《今日科苑》2006,(12):85-85
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带动力量。随着“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要求在区域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主题功能区的构想,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走适度非均衡发展的道路。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将向着转移、合作、融合、一体化的大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跨组织技术创新影响动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交易费用理论在解释跨组织技术创新动因方面的不足,阐明组织资源的合作创造功能,以及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的促动作用,从产业技术生命周期与企业资源两个视角,探索跨组织技术创新合作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的背景下,本文对经济增长效率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构建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基础上,对节能减排约束下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节能减排约束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平均水平为0.758,仍有24.2%的提升空间;从分省来看,除云南和青海处于生产前沿以外,其余各省份经济增长效率均有待进一步改善;从分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略高于中部地区,这可能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环境治理强度及能力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同时要认识到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产学合作机构知识转移动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聂鸣 《软科学》2010,24(1):27-31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产学合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从产学合作机构的视角提炼出促成知识转移的因素,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为寻找促成产学之间知识转移的措施提供依据,同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对现代服务业集聚测度指标适用性讨论并改进的基础上,着重对珠三角区域及城市之间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专业化水平和行业集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从引导现代服务业差异化集聚发展、构建同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区域共生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宏观经济发展不景气,资源价格大幅下跌的形势下,资源潜在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转型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典型的资源潜在枯竭型地区榆林市为例,在对其经济发展综合绩效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榆林市经济转型的基本模式与实现机制,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支持经济转型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樊杰 《资源科学》2000,22(4):12-21
从国家利益和青藏地区的文化与自然特性出发,结合对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提出青藏地区近期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深入分析青藏地区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力-国家扶持政策及其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国家政策的建议,为青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并将构筑青藏地区特色经济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分别探讨了支撑特色经济体系的3个支柱产业系列(以旅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系列、绿色生态和特色农牧业系列、以民族工业和当地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纺工业系列)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adverse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human capital on different types of collaboration within agri-food supply chains.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the Greek agricultural sector, covering periods of economic hardship.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impact of adverse economic conditions on the collaborative constructs of goal congruence, decision synchronization, incentive alignment, resource sharing and joint knowledge creation is nonlinear, specifically an inverted U for all of them. For collaboration constructs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under adverse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farmers do not collaborate. We also show that aspects of human capital such as age, education and farming experience affect collaboration. Our contribution lies in investigating the potential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adverse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various types of collabor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vides several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nd insight for policymakers, while filling a crucial gap in the literature due to the limited existing studies that consider the impact of adverse economic conditions on agri-food supply chains.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战略大通道,对促进亚欧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经济带区情特色和地缘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模式,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东亚、欧洲经济发展势头较好,而中亚、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分工协作不合理,但发展互补性强;"沿路、沿海、沿河"的城市化空间格局特征明显,大陆桥已成为沿线城镇发展的空间主轴。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提出核心-边缘合作共赢模式、交通经济带模式和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模式,优化欧亚发展空间新格局,以此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阐明门户地区内涵的基础上,以青海省民和县为例,分析了门户地区县域经济体的区位特征,指出了门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结合民和县实际情况,详细论述了门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包括以制度创新吸引外部生产要素流入和以园区建设构筑产业成长空间载体两方面,随后阐明了民和县产业发展重点,包括特色工业、生态农业和商贸旅游业.最后,基于县域交通系统和资源分布特征,提出了全县产业布局的“工”字形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梯度转移理论,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存在着高梯度产业地区和低梯度产业地区,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对我国东西部整体经济和各项经济要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东部经济极化效应愈加明显,东部的低梯度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力度很小,相反西部地区资本、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等要素加速向东部地区集中,进一步减缓了东部传统产业的成本压力,使其竞争优势得以继续保持,延长了东部低梯度产业的生命周期,同时延缓了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造成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