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汉语成语语义演变是社会及语言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由于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同时,由于字词义的发展变化,人们所具有的形象思维的方式、求异创新的心理,以及语言的经济性原则,都导致了汉语成语语义的演变。当然,人们在语用中客观实际的需要是成语语义演变最根本的原因。深入探究汉语成语语义演变的方式及原因,对于正确认识成语语义的用变及其规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借助于语义场理论,对汉语成语语义场作些探索性的论述。全文分为“狭义的成语语义场与广义的成语语义场”和“语言的成语语义场与言语的成语语义场”两部分。狭义的语义场下分等义、近义、反义、类义等子语义场;广义的语义场,指表示同类事物现象的成语间宽泛的类属关系:凡从静态的角度阐述成语语义场的属于语言的语义场,凡从动态的角度阐述成语语义场的属于言语的语义场。最后就成语的语义场嬗变、语义场强度、语义场文化背景等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要求服务于社会的语言做相应的发展,自然也就造成了汉语成语在形式上和语义上的演变。成语形式上的演变包括构成成分的替换和构成方式的变化两个方面。人们在成语的使用过程中,追求语义的简明生动、节律的和谐、结构的严谨以及汉语语义的发展变化和成语自身的特点都是造成成语形式演变的主要原因,其实质正是为更有效实现语言这一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的功能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李姝 《成人教育》2007,(8):85-87
该文考察了“X都NP了”句式及其扩展式“Y还S呢”的句法、语义特点,认为:“NP”具有顺序义,“都……了”模式表示变化义和主观大量,扩展式表示与预设相反,“X都NP了,Y还S呢”整个句式表示对比和比较。最后确定副词“都”为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并对对外汉语副词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词义演变问题,并在义位层面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将词义演变的结果分为三类:新义位的产生,旧义位的消亡,新旧义位的转移。认为成语作为汉语词汇中较为独特的组成部分,其语义演变主要体现在新义位的产生上。成语新义位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成语本身的复杂性所导致的“望文生义”,隐喻认知模式作用的结果,成语韵律上优越性的促成,人们从俗从简心理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组合结构中词汇语义的变化是“词汇-句法语义”贯通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词汇语义的最低层级-词汇义征,考察了组合结构中词汇语义的变化,共区分出组合关系引发的义征凸显、义征增加、义征转化三种类型。其中义征凸显是词汇语义变化的主要类型。作为工程语言学项目,这种考察对句子的理解和生成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成语的因义化形,是指成语在意义发生了演变的基础之上,其既有形式随之发生演变,而新的成语形式又致使其意义得到进一步推衍.在此类演变中,义变伴随着形变,形变是为了匹配义变,成语的形式及意义渐趋一致.此类演变的实质是为了交际需要而根据成语意义的常识语境对其形义关系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所使用的成语中,有许多成语发生了语义转移。成语语义转移主要有多义语素义位转换、语素通假义消失、联绵语素重新分析和构成成分意义未变而整体义转移四类。语义转移的动因主要与语素高频义项的语义再认、语素误认和字面义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汉语史上“好、喜、爱”均经历过从“喜爱”义能愿动词到“容易(发生)”义情态副词或“经常(发生)”义频率副词的语义演变和语法化、主观化过程.其共同的语法化条件是带谓词性短语作宾语、主语对宾语控制的衰减以及主宾语语义范围的扩展,语义基础是主语对于宾语具有积极意愿,语义演变机制主要是转喻和推理.  相似文献   

10.
虚化的"看起来"其基本语义是发表一种观点,可以分为评价义和推测义;在形式上,表评价义的"看起来"可以替换为"显得",表推测义的"看起来"可以替换为"可能".评价义和推测义都是动虚结构"看起来"经过结构凝固和语义虚化的结果,但推测义比评价义语义更虚.在篇章之间"看起来"有承上启下的过菠作用和总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亏”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个短语.“多亏”以词的形式出现始于元代.“多亏”的词汇化和主观化是随着“亏”语义的演变而形成的.从语义发展来看,“亏”经历了“亏损义”变弱到“感激义”增强的过程,同时随着客观义“亏损”的消失,“亏”的主观化也在逐步形成.“多亏”的语义主要由“亏”体现,因此,当短语“多亏”的“亏损欠缺”义虚化,“感激庆幸”义占优势时,就词汇化为动词“多亏”.“多亏”的词汇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主观化逐渐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表“骗”义的“脱、赚”分别为“詑、詀正(譧俗)”的记音词.“脱”本体义中的“失去、避开”意象、“赚”本体义中的“获得”意象均和欺骗概念有着客观存在或人们主观臆想的联系.“脱、赚”之“骗”义的产生,演变的主要动因是记音,演变的机制是概念整合,“詑、詀正(譧俗)”的“骗”义被整合进入记音词“脱、赚”的本体义域,演变的结果是“脱、赚”在本体义域的基础上获得了“骗”的新创义.  相似文献   

13.
在明清山东方言中,有一组本来表示肢体动作义的行为动词,演变出带有贬义色彩的言说动作义,即从“行”域投射到了“言”域。行为义的特点决定、影响着言说义的特点和用法。这种现象反映出词义演变中同类型词义发展具有同一模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还好”演变为话语标记主要有两条路径,其演变过程具有不同的功能用法,但“还好1”和“还好2”最终成为话语标记时都保留着“降格的优势评价”和“侥幸”义。话语标记“还好”主要呈现独立使用的形式,不会置于句子成分内,在使用中,仍保留一定的主观性特点,并主要起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词汇主观化的视角研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名转形词义演变现象,重点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探讨名转形词义演变的具体表现。从语义方面提出:名转形过程中,受词汇主观化影响,义值中的具体客观义有一部分则进入潜隐状态,而陪义中的内在评价义得到凸显进入显性状态。在义位内部的微观结构中,义素有增、减、替换的变化,部分限定性义素进入中心义素的位置得到凸显,而类义素则进入限定性义素的位置,或者脱落,或者扩大化。从语法方面提出:在汉语词类连续统中,名转形词义演变涉及语法功能的游移,由名词到形容词经历了从结构"名词1+名词2"到"程度副词+名词1"的变化过程。在语用方面提出,名转形词义演变,在语用功能上发生了由指称到修饰再到陈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着重强调研究成语古今义变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即有利于提高留学生表达能力,理解中国文化背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基础上,阐述因为成语古今义变化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引起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从都﹢NP﹢了这个格式的整体来分析它的主观义和量度义,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得出量度义又分为主观大量、主观小量、客观大量、客观小量四个次范畴语义特征,并且认为都﹢NP﹢了格式的主观义和量度义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18.
刘洁 《文教资料》2011,(2):49-51
本文主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从"都﹢NP﹢了"这个格式的整体来分析它的主观义和量度义,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得出量度义又分为主观大量、主观小量、客观大量、客观小量四个次范畴语义特征,并且认为"都﹢NP﹢了"格式的主观义和量度义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19.
浅析"非常+N"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常 N”是近年在媒体尤其是电视娱乐节目中经常出现的语言结构。它主要有三种类型: “非常”表“异乎寻常”义时, 搭配空间感较强的抽象名词;“非常”表“十分、很”义时 , 搭配含有显性评价式色彩义或隐性评价式联想义的名词;“非常”表多义时, 搭配兼具前两种语义特征的名词。  相似文献   

20.
形容词结构槽的规约是名词由名物义转化为性质义的形式标志.汉语的语法特点为名词进入形容词性结构槽提供了可能性,名词内在的性质语义特征和附加性质语义特征是进入形容词性结构槽的基础,这种语义特征的鲜明度和区别性特征的强度决定其进入结构槽的频率,频率的高低决定词性的裂变或活用.一般来说,具有内在性质义的名词进入的频率大于具有附加性质义的名词;抽象名词大于具体名词.这种现象也是句法、语义、语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