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共鸣是鉴赏者在鉴赏作品时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 ,鉴赏主体的认识方法、审美水平、生活实践等与作品的审美内容适应与否 ,是主客体共鸣能否产生的重要因素。作品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是引起共鸣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作品的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美的认识和评价,鉴赏的过程是受到美感教育的过程。鉴赏性阅读,是以鉴赏作品艺术形式为主要目的的阅读,它是在充分了解读物(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鉴别,通过阅读力求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智领悟的认识高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学鉴赏是人们通过审美思维所实现的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读者运用文化积累重建作品意象,并补充、丰富作品的意象.文学鉴赏是对审美意象的再创造,是一种审美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法课轻鉴赏课的现象,但事实上,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都属于美术教学的基础内容,是学生进行审美实践、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其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完善学生人格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鉴赏包含着鉴别欣赏两层意思。欣赏意味着对作品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而鉴赏并不意味着对作品的赞赏,只有学生对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鉴别之后,才能决定对作品是采取肯定和赞赏,还是采取分析批判乃致否定的态度。一、抵制社会不良美术思潮的影响,需要学生提高鉴赏…  相似文献   

5.
顾国珊 《广东教育》2007,(7):105-106
对西方音乐的鉴赏,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热爱高雅艺术,感受、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同时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艺术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是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鉴赏性阅读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它是在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鉴赏。通过阅读,力求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智领悟的认识高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艺鉴赏在本质上是主客体情感交流的一种审美活动.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通过鉴赏活动来最后完成的,并且,由于鉴赏者的文化心理的构成不一样,导致了他们对同一篇作品的形象感受也不一样.正由于读者的鉴赏心理活动在文艺审美鉴赏中如此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读者在审美鉴赏时的一些心理形态,以便达到文艺审美的自觉,提高审美的质量.一、体验体验是审美鉴赏中一个基础的心理特质.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鉴赏者必须以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充分地调动自己的形象记忆,去体味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艺术形象,这样的一种心理过程,我们称之为体验.这一点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当大量工业  相似文献   

8.
鉴赏性阅读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它是在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鉴赏。通过阅读,力求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智领悟的认识高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审美能力不仅是美术鉴赏的基础,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我们会发现好作品,也能发现美好生活就在我们身边,美术中审美教学是重要内容之一。鉴赏美术作品要发现它的外在美,更要善于挖掘它的内在含义,这就需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0.
审美经验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直观性,也是人类产生审美过程的基础,同样也是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桥梁和沟通枢纽。审美经验的产生和发展不能从现实作品中脱离出来,在主体想象和情感的相互配合下,审美经验成为一种独特的体验。通过对西方艺术中的美术作品、文学作品、空间形象作品以及西方艺术流派演变的原因来进一步去认识审美经验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中的魅力,了解审美经验在艺术鉴赏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加强对审美经验的培养来进一步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强化对艺术的感知力。  相似文献   

11.
诗歌教学是一个实施语文美育的过程.它包括: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中学语文新课标对中学诗词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诗歌鉴赏,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诗歌作品为对象,通过鉴赏主体与作品的交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一般说来,我们对诗歌作品的鉴赏,存在着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文字到内容到审美感悟的过程。这主要是指鉴赏主体在鉴赏过程中,对作品了解的丰富程度及其所获得的审美认识梯度。以对一篇作品的具体鉴赏而言,大体存在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影视鉴赏选修课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一门选修课.影视鉴赏课不但能向在校大学生推荐优秀电影作品,同时还能提高大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甚至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大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所以影视鉴赏课不但要开设,还要开设得丰富多彩,并能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影视鉴赏课不应只是单纯的给学生播放流行电影,如果只是单纯的为学生播放电影,那么影视鉴赏课就失去了开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等心理机能的活动而形成的认识、体味、玩赏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文学鉴赏是由可供鉴赏的客体作品与能鉴赏艺术美的主体读者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由于鉴赏活动中,文学作品文本的客观制约性,以及同时代、同民族、同阶级的鉴赏者在审美倾向、艺术趣味与鉴赏习惯方面的一致性,使文学鉴赏具有时代的一致性、民族的一致性与阶级的一致性。这种文学鉴赏  相似文献   

15.
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环节.在艺术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可通过鉴赏提高审美认识,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美术鉴赏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审美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美好情操,健全其人格的主要途径.但是我们现今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鉴赏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鉴赏审美的时间不多,进行探究实践的行为更少.其实,一节有效的美术鉴赏课.仅仅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了解一些艺术家的生平事迹,某些作品的流派、特征等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与作者的才能、性格、所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联.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较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索,自主研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笔者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快速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首先是通过文学作品语言,进行想象,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然后凭借自己原有的审美经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判断。此后再进一步思索,反复品味,领悟叹赏,找到艺术形象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联系,体会其写作上的艺术技巧,从而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鉴赏上的愉悦。关于写作上的艺术技巧,可着重从选材剪裁、构思艺术、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但不要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其最有特点的一两点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学文学鉴赏不应回避"爱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更是这一重点中的难点。阅读优秀诗歌作品,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力,可以不断充实精神生活,陶冶性情,完善自我人格。  相似文献   

20.
用康德"美的分析论"来完成对电影《美丽心灵》的鉴赏。把康德的美学思想和电影扯上关系,这恐怕是他难以想象的、更难以赞同的。但电影在如今已早已成为一门艺术,对电影的鉴赏自然也可以归入审美鉴赏中。严格说来,只是用康德美学来论证这一对象可以列为美学鉴赏对象,同时也阐明对这部作品的观看也可以算作一次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