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重点是要加强"一心一义","一心"即以提高质量为中心,通过提升贵州教育质量、推进贵州教育创新成果的转化、加快贵州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方式推动贵州教育内涵式发展;"一义"即以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改革为发展要义,加强贵州教育内部与外部改革,加快贵州特色教育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鹤 《教育评论》2012,(3):138-140
抗战时期,大批留学生回到贵州。他们的回迁,为贵州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同时,他们躬身践行教育,积极为贵州教育发展出谋划策,为贵州教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把贵州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该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一条预期有效的能促进贵州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解读了民族体育文化促进贵州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机缘并对当前困扰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融合的因素进行梳理;然后,提出了实现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贵州古代学校教育继东汉以私学形式出现萌芽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千年断层,至南宋及元代初步兴起.汉代郡县制在贵州的推行,导致了贵州古代学校教育萌芽的产生.南宋经制州(正州)的发展及元代土司制度在贵州的建立,促使贵州古代学校教育的初步兴起.贵州古代学校教育无不是伴随着中央王朝对贵州统治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兴起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的话     
创刊于1938年的《贵州教育》,迎来了它60岁的生日。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贵州教育》,编辑部特辟“纪念《贵州教育》创刊60周年”专栏,介绍《贵州教育》的历史、宗旨和作用。感谢多年来读者朋友对《贵州教育》的关心、鼓励、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回望21世纪以来20余年贵州教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是国家和贵州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教育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眺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着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着眼于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贵州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贵州教育发展的宏观视角回顾历史、总结规律,在历史之变中探寻历史之常的内在逻辑,回答贵州教育从哪里来、经过了什么、将到哪里去,从而为建设高质量贵州教育体系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最近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陈涛同志撰写的研究贵州少数民族教育与经济、文化等的关系的论著——《文化背景与民族教育》。该书主要收集了作者三十多年来在探讨如何发展和改革贵州少数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贵州双语文教学的效益等方面问题而作的论文和关于贵州民族教育的调查报告共22篇文章,全书18万字。陈涛同志1958年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即从事贵州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从此他同贵州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贵州各民族居住的村村寨寨,收集民族教育资料盈箱累箧,  相似文献   

8.
田莉 《文教资料》2021,(2):94-95
抗战时期,大批高校和人才迁入贵州,使抗战时期的贵州先进思想交汇、先进科技汇集、各类人才集聚,推动了贵州教育的发展。这对于整个贵州,有着深远的影响。丰富的教育发展经验,对当代贵州教育改革发展,仍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在动荡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曲折发展。由于政治动荡、经济落后,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发展的起伏性和滞后性,不仅是民国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深刻体现,也是制约贵州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0.
贵州是一个有着17个世居民族的多民族省份,民族教育问题一直为社会所关注.民国时期吴泽霖、陈国钧等著名学者在对贵州民族社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一直关注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汇于《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一书中上述学者的相关论述,代表了一代爱国忧民学者对贵州民族教育发展的关注、认识与期待,其中显现出的大力发展苗夷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以化愚昧为文明;重视民族妇女的教育和培养民族地区基层干部,以促进民族社会进步;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以教育促进经济发展;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救国教育,以提高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在教育中加强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传播,以抵御外来文化侵袭,掌握教育的主动权等等观点,对于当代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贵州民族人口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仍然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在为贵州教育发展提供历史契机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研究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贵州教育发展的区域特点与存在问题,对于期望提高区域教育竞争力的贵州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贵州教育史上,明代是极为重要的时期,在明代之前,贵州设立学校极少。自贵州开省之后,贵州战略地位逐渐凸显,其教育事业才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发展,同时其教育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如司学、儒学、卫学、社学、书院等。无论这些学校形式怎样,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贵州文教相对滞后的状况。参阅方志,试浅析明代贵州教育的发展情况及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端菜是中国近代史上贵州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改革思想具体表现在教育和政治改革两个方面,他以崭新的政治姿态和思维方式,尝试着将维新的思想播撤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掀开了贵州近代史上新的一页。他的一生有相当多的时光是在教育岗位上度过的,并发表过大量精辟见解的论述,开拓了贵州近代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是贵州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石胜昌 《安顺学院学报》2012,(6):108-110,117
李端棻是中国近代史上贵州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改革思想具体表现在教育和政治改革两个方面,他以崭新的政治姿态和思维方式,尝试着将维新的思想播撒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掀开了贵州近代史上新的一页。他的一生有相当多的时光是在教育岗位上度过的,并发表过大量精辟见解的论述,开拓了贵州近代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是贵州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晚清的贵州人文生态环境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而呈封闭、落后状态。19世纪末,严修和李端菜是贵州力倡西学的有力播种者和传播者。但因为贵州此时的新式教育依旧步履蹒跚、命运多舛致使西学的倡导曲高和寡。自林绍年任贵州巡抚后,大力倡导兴办教育,遂产生了1905年贵州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留日学生队伍。这当中就有几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是贵州政治和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关键“构件”之一,对贵州近代文明的建构和生长具有结构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贵阳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在民国的最初十四年(1911——1934),由于军阀连年混战,贵州教育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1935年,国民党开始控制贵州,贵州政局趋于平稳,贵阳教育开始恢复发展;特别是抗战时期,贵阳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西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更为突显,加之内迁大学的示范作用,贵阳教育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促成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引领贵州现代化教育潮流,对促进贵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4年4月18日至22日,中国驻法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白章德、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参赞衔教育领事沈阳、中国驻韩使馆教育参赞安玉祥、中国驻瑞典使馆教育参赞孙玲、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参赞衔教育领事张林逸、中国驻意使馆教育参赞张全森赴贵州、广西考察。在贵州期间,参赞团听取了政府有关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关于“春晖计划”等支持贵州建设项目执行情况的汇报;实地考察了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贵阳医学院等单位;考察走访了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参赞团的到来,在贵州掀起了不小的“参赞热”。参赞团的到来,也促进了“春晖计划”在贵州的进…  相似文献   

18.
游猛  罗光建 《贵州教育》2011,(13):49-I0001
荔波教育的长足发展,是贵州教育崛起的一个缩影,是贵州教育腾飞的生动写照。荔波教育的成功,走的是改革发展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其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贵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从现实入手,就贵州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以加强和推进贵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黄胜  代鸣  黄泽梅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77-80,91
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历史不长,明清时期才有学校教育的记载,而且发展缓慢。民国时期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得到一定发展。解放后,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从多方面对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给予支持,毛南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