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清祥 《考试周刊》2014,(20):30-30
<正>反思农村初中传统语文教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满堂灌",学生接受,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主角,好的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教师的主导作用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缺乏民主和谐的氛围,气氛沉闷,忽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  相似文献   

2.
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呢?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呢?怎样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呢?怎样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给力,这就需要激活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使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生动起来。新课标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为  相似文献   

3.
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怎样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怎样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给力,这就需要激活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使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新课标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上,师生互动多了,教师轻松,学生也得到了一定自由的空间,但是有时我们只能让课堂"动"起来,却未必是"互动",因而学生也未必得到真正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我与其他同行一起探讨,寻求增强农村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良性互动的有效性策略,以下是几点心得,求教于大家。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地位,通好学生"思想关"(一)做好引导,让学生认识"互动"  相似文献   

5.
在"自主·导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并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应用,不仅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制作和利用微视频优化"自主·导学"课堂,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6.
新课堂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教师在新课堂中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目的?我想,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转变"。一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过去,教师手里捧的是教案,心里装的是知识,眼中的学生则是一个个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了舞台上的"独奏者",独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课堂教学强调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应该把师生地位结合起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双主体"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双主体"教师设计对师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高中地理"双主体"教学设计的优势,并在高中地理中对"双主体"教学设计进行了实践,希望对高中地理教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教师扮演的应该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才是教学的主角。但是纵观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在讲台上按部就班地进行填鸭式的政治理论教学,学生却在课堂上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把学生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9.
"对话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这也是对话教学实现的保障。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影响的根深蒂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得到发挥,使学生仍处于被动、次要的地位。通过努力建立平等、民主与秩序的对话氛围,并充分发挥学生自己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作用和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在"对话式"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任务型教学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教学途径,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一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能够按照教学计划,系统地组织教学,并且对教学质量负担起一定责任;以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引领教师将"教本位"变为"学本位",培养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想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必然经过一番努力,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李青青 《考试周刊》2015,(26):125-126
高效历史课堂教学一直是每一位历史教师追求的目标。以往历史教学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往往是教师怎样讲好"历史",使历史课堂生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作用,真正生动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都"动"起来。本文是对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尝试,旨在研究高一新生历史情境教学方式、作用,以期初步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作用,使历史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高一新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教学思路上应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唯一教学主导,学生为被动教育受体"的传统教学方法,引导每一名学生成为虚拟的教育主体,变"教师主导"为"学生驱动、教师引导"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改革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那么教师在课堂怎样"导"?"导"什么?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一、积极引导,唤醒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生物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 ?我们实践了"以疑促思,以思激创"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突出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氛围  学贵有疑,贵在多疑。学生有了疑问,也就有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基础教育的创新,关键在于教学意识的创新。为此,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施教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教学实行的是家长制、一言堂。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在教学中有绝对的权威…  相似文献   

16.
潘绍昌 《云南教育》2008,(12):38-3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也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交流者。这一转变,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课堂上巧妙地“设疑”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设疑?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师用"学生意识"来开展语文教学工作上。教师具备"学生意识"分"了解与接受""代入与包容""引导与启发"三个阶段,具备"学生意识"的老师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进入"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已经成为教学理论中的共识,但是有许多课堂是没有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其一,我们许多语文老师认真备课,努力上课,但是学生却很难"进入"课堂,语文课堂变成了一些学生心中枯燥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张贵红 《中学生物学》2005,21(11):20-21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口号,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拂走了"填鸭式"教学的阴霾."把课堂还给学生"实际上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回归的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教师们积极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高中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这是一线教师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堂上教师的主体地位仍然表现得比较突出。新课改后政治课教学中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容撼动,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主角。一节课按45分钟计算,教师说教在课堂中往往占到三十多分钟,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重的  相似文献   

20.
王美 《林区教学》2013,(12):42-44
《原理》课教学过于形式化的问题突出。对此,可以通过构建"双导制"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导"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外实践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宏观与微观两条途径,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引导"作用,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与"主导"地位,能有效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