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他干过水电工,当过司务长,却硬是凭一份对新闻报道工作的痴迷.在新闻路上“羽化成蝶”.干出了让“科班”出身的新闻干事都佩服的成绩。入伍16、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科技日报》与《中国军工报》等军内外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800余篇(幅),并连续9年被基地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他所在单位也多次被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因为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他叫顾建,是总装驻豫某基地后勤部的一名士官报道员。  相似文献   

2.
陈翰伯(1914—1988)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他1932年入燕京大学新闻系读书,以后就与报刊宣传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三、四十年代他曾先后在《西京民报》、《西北文化日报》、《时事新报》、《文汇周报》、《新民晚报》、《联合晚报》等报社任正副总编辑。1949年后,担任新华社编委兼国际新闻部主任、新华社新闻  相似文献   

3.
地区,都是有点名气的人物。只要报上几天不见他的稿子,便有人问:“小周咋啦?”是啊,满打满算,从事通讯工作不到3年时间,先后就有数百篇新闻作品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30多家报刊采用,难怪如此引人关注了。他是怎样迷上新闻工作的呢—— 半路出家“爬格子” 1990年8月。当了8年中学教师的周育伦进了县委宣传部。新的工作岗位,一切是那么新鲜,一切又是那么陌生。 开始,他不知道新闻稿怎么写,一咬牙,就按记叙文的路子,把自己了解到的新人新事写成3篇稿子,寄给了县广播站和《安康日报》,结果全被采用了。从此,他迷上了通讯报道工作,先后订购了《新闻报道形式大全》、《新闻知识》等专业理论书刊,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报社记者来了,再忙他也要跟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韬奋是做出了杰出成就的编辑工作者。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参加了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的编辑工作。大学毕业后,他又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以后,他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自此直到1941年12月8日香港《大众生活》停刊,被迫停止编辑工作。这期间,除了有两年一个月的时间流亡国外从事记者采写活动,有8个月时间被关在苏州监狱外,其余的时间他都是埋头在编辑出版工作之中,先后主编了《生活》、《大  相似文献   

5.
今年37岁的雷锦,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经历16个春秋,勤奋耕耘,硕果累累。他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疆日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昌吉报》等10多家新闻单位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篇,先后14次被评为《新疆日报》优秀通讯员,从1979年开始每年都是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和《昌吉报》的优秀通讯员。由于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创造新闻报道的突出成绩,多次被评为所在单位的先进工作者,1992年还受到中共木垒哈萨克自冶县委的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日报社美术编辑李重新,是一位1943年出生于河北省康保县的国画家。由于他曾先后在文化馆、展览馆、报社工作,加之个人的勤奋努力,所以他的速写、黑白画基本功很扎实。工作之余,他创作发表过大量的黑白画作品,出版过《平原枪声》、《黄河东流》、《解放仙阁  相似文献   

7.
列宁热爱新闻工作,把自己列入新闻工作者的行列。1917年4月2日通过芬兰边境时,他在职业栏中填了“新闻工作者”,1918年10月要求参加新闻工作者工会。列宁始终把新闻工作同革命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笔为武器,用来摧毁旧世界,建设新社会。十月革命前,列宁先后参加了《火星》、《曙光》、《前进》、《浪潮》、《回声》、  相似文献   

8.
对于西安咸阳机场人来说,廉涛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在宣传部具体负责新闻报道工作,常有文章见诸报端。他从事宣传工作四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航报》、《陕西日报》等中央及地方数十家新闻媒体刊播稿件330余篇(条)累计45万多字,连续四年被评为民航西北管理局优秀通讯员,还曾被评为全国民航新闻报道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9.
佐如拉·苏夫也甫,从1970年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就牢记作为一名忠诚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他先后工作的两个单位都是党报,一个是在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新疆日报》工作了15年,一个是在乌鲁木齐市委机关报《乌鲁木齐晚报》任副总编辑17年。32年的党报工作经历培养了他坚定的党性原则,同时他也为党的新闻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10.
王富 《军事记者》2009,(3):68-68
一名普普通通的四级士官、军车驾驶员,硬是凭着自己对新闻报道工作的痴爱,干出了让新闻干事都佩服的成绩。10余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军工报》、《河南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000余篇(幅),其中20多篇(幅)获奖。近年来,他连年被基地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被《中国军工报》和驻地日报聘为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1.
优秀通讯员杭林同志,今年65岁,离休前是扬州市乡镇工业局副局长。如今,他的头发虽已花白,但对通讯报道工作,热情不减当年。目前,他不仅担任《中国乡镇企业报》和《中国食品报》驻扬州记者站站长、记者,还兼任多家报纸、电台的通讯员。他离休5年来,先后在报纸、刊物、电台发表新闻、通讯、论文300多篇。5年中,他先后获得《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国食品报》、《乡镇企业导报》、电台等新闻单位的一、二、三等奖10多次。人们尊敬地称他是“人离休笔不离休的人”。我们来到杭老家中的时候,他正在整理、剪贴资料。我们翻了他摞起来足有二尺高的报纸剪贴,那是他30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在40多家报  相似文献   

12.
1990年7月23日,我国老一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张友鸾同志以86岁高龄在南京逝世。7月31日新华社发出消息,概述其新闻工作经历:“早年曾为邵飘萍所办的《京报》主编《文学周刊》,担任过《世界日报》总编辑;1927年,受李大钊同志委派,任《国民晚报》社长。他先后参加了南京《民生报》、《新民报》、上海《立报》等民营报纸的创刊工作。抗战期间,他在重庆《新民报》历任主笔等职。抗战胜利后,他重返南京自办《南京人报》,不遗余力地呼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纸,都相继刊出了新华社上述消息。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九家报纸,也刊出了中国新闻社7月28日的有关报道。张友鸾同志从2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旧中国报坛驰骋了30年,有丰富的编采和报业管理经验,被誉为报业全才。他对我国报业发展,特别对四开小型报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新闻工作经历,可供研究旧中国民营报历史参考;他的新闻工作经验,诸如版面的设计,标题的拟定等等,都值得后人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翰伯同志是我国新闻出版战线上的一位老编辑。1936年初,他毕业于燕京大学。先后在西安的《西京民报》、《西北文化日报》,成都的《新民报》、《全民通讯社》,重庆的《时事新报》、《新民晚报》,上海的《联合晚报》当编辑或总编辑。全国解放后,他又曾担任《学习》杂志社和商务印书馆的总编辑。近几年来,翰伯同志担负着领导全国出版工作的重任,虽然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 他生于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不幸病逝。他于1926年10月接任主编《生活》周刊起直到病逝,在十八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周刊等七种报刊,撰写并发表了近千篇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5.
商恺,是《人民日报》的一位老记者,也是一位名记者。他从1938年踏上新闻工作岗位之日起,到1988年离休,在新闻战线上整整奋斗了50个春秋。那么,离休之后,他的工作,身体和家庭状况怎样呢?下面,介绍一点鲜为人知的事。 他仍是个大忙人 商恺,1948年春开始到《人民日报》工作。1949年初,《人民日报》进了北京,商恺就被分配到《人民日报》采访科当记者。他先后担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还受聘担任中国社科院新闻学院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以及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顾问。  相似文献   

16.
徐正强 《军事记者》2009,(12):61-61
10年前,朱铭还是77556部队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战士,对新闻基本业务知识一知半解。10年后的今天,他却有近千篇新闻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军内外数家报刊、电台发表,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0多次被西藏军区后勤部、西藏军区、成都军区表彰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7.
杜青 《云南档案》2006,(5):13-13
黄桂枢,云南墨江人,侨眷。15岁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土改、会计、地质、文艺、广播、考古等工作,为思茅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副研究馆员。在十多年的文物考古工作中,他先后完成国家、省、地区科研任务2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出席全国学术会、国际学术会14次。他的科研成果《云南思茅元代整控江摩崖考述》、《云南发现明代元江军民府印》等,填补了我国文物考古的空白,补正了有关史料的漏载和误载。他的文物考古研究还为思茅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他长期从事普洱茶文化的研究,是“普洱茶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国际学术界近一个世纪来关于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物小传:曾令洪,又名鲁非,1959年生于湖北。1978年入伍,一直在部队宣传、文化部门工作。1984年曾赴云南老山地区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服役期间先后共五次立功。1997年底退役,转业到浙江省档案馆,任《浙江档案》编辑、记者,主持封面和版式设计。1998年起,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由他牵头、主拍、设计、制作了《中国杭州》、《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西湖四季》、《夜上海》、《西湖百荷图》、《千岛湖》、《西湖二十景》、《上海二十景》、《新世纪、新杭州》等许多画册。  相似文献   

19.
美国进步新闻记者、纽约大学亨特新闻学院教授詹姆士·阿伦森,今年年初应聘来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英语新闻写作专业的研究生讲授新闻学。阿伦森在美国从事新闻工作已将近四十年。他出生于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后入哥伦比亚新闻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他曾先后在《波士顿晚报》、《纽约时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和《纽约邮报》当记者和编辑。一九四八年,他与英国人贝尔弗雷基共同创办《国民前卫》周报,任总编辑。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报道:12月中旬,海南军区某海防团退伍士官、报道员谢大强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商旅报》聘为记者。谢大强1995年12月入伍,自1997年开始在紧张的工作训练之余学习新闻写作。为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综合能力,他先后参加了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中央党校举办的函授学习,刻苦攻读理论书籍,并虚心向编辑记者请教,逐步成为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他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战士报》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60多篇(幅),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海南省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谢大强于去年12月初退伍后,正值《商旅报》招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