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丹 《生物学教学》2010,35(12):23-24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引入模型与模型建构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突破难点和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相似文献   

2.
在探查高中生有机化学心智模型的基础上,针对高中有机化学特点进行探索性实践.采用模型方法、思维导图法等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强化分子结构意识,建构有机思维模型,培养学生模型认知和自主建构能力,丰富认知情境经验,促进有机知识的结构化,提升三重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3.
结合201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的有机化学试题,从建构认知模型、运用已建构的认知模型、根据题给模型、题给模型融合已建构的认知模型等四个角度深入探究基于认知模型的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构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的基础。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造真实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感知能力,将模型建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提取真实情境中的本质物理要素,将情景问题类比迁移为基础的物理模型。这样可将物理问题建构还原成熟悉的物理模型,促使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自主分析、深度分析,培养其物理模型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5.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分析化学学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培养要求。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结合教学实例分析“模型认知”对图式建构、化学陈述性知识表征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证据推理”对产生式建立、化学程序性知识表征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松 《新教师》2020,(2):37-39
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所创造出来的概念、原理、方法,来理解、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问题。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进而培养模型思想提升数学素养,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只重结论与应用,忽视学生在模型建构中的真实体验,弱化模型思想的培养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期话题围绕“重视模型建构过程,强化模型思想培养”展开。  相似文献   

7.
曾耀坤 《成才之路》2010,(14):I0006-I0006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时,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和构建模型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建构思维和建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科学认知观,强化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理解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由结构联系功能,从现象上升到本质。  相似文献   

8.
区域认知能力即对地理区域的一种认识、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本文从判定位置,建构认知结构;描述特征,抓住主要因素;多元比较,认识相互联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通过有意向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制取氧气的现状及发展历程;通过简易供氧器制作拓展知识边界、建构认知新模型和提高工程技术素养等。经过不断地优化制作方案的实践以及系列评价,逐步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教学更符合实情规律,过程更衔接贯通,进而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教学中,以分类观、变化观等化学核心观念为指导,以建构物质的反应和转化思维导图为载体,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进一步建构物质转化的三角模型、类别转化等认知模型,再应用模型解决物质转化和推断的常见问题,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观念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辐射模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通过建构辐射模型、探讨辐射模型在高考题中的应用、开发模型原始问题,加深学生对辐射模型的认知,提升学习的模型化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2.
杨波 《成才之路》2020,(4):92-93
化学“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对于高中化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建构模型、研究模型、理解模型、应用模型的角度探讨在高中化学中如何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可以让学生拥有求证意识、逻辑意识、建模意识和解题意识等多种意识,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假设、学会论证、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从化学课程的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中的三结合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有效性和地理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将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将地理教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将地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15.
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以硫铁矿烧渣酸浸还原制备硫酸亚铁为主线,以建构模型为核心,对“硫与环境保护”专题复习采用微项目教学。通过建构化学工艺流程图、物质性质对比、物质性质实验、价类二维认知模型,深化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的认知,发展化学工程思维和化学学科思维,培养模型认知素养,提升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SNP教学模式将模型建构和科学论证渗透在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以“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为例,运用SNP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的模型建构和科学论证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刚 《物理教师》2024,(3):16-20
模型建构是个体运用模型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认知策略的模型法,不仅有其适用的条件,还有引导学习者建构模型过程中思考方向的具体步骤.课堂学习中的模型建构属于结构良好的问题,其运用模型法的步骤可以比较清晰梳理出,各环节子问题的解决所需要的逻辑方法亦可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模型法各环节策略的引导,帮助学生经历运用相应逻辑方法确定对象、确定必要因素、确定次要因素等过程,可以初步达成培养学习者模型建构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韩晓  王朝晖 《化学教学》2016,(12):29-32
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串珠等材料建构了两种化学模型,一种用来表示路易斯理论中的电子式模型,另一种用来表示有机物分子结构模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对模型的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模型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19.
模型建构能力是科学思维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基于模型建构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测评理论,将元建模知识、抽象表征、问题解决确定为模型建构能力的构成要素。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描述,从情境陌生度和问题深广度两个角度,确立直用模型、识别模型、选用模型、构建模型、创建模型的五级进阶水平,构建模型建构能力测评框架。依据框架编制测评任务,经实测检验发现,框架拟合良好,内容效度及信度较高,表明该框架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建模能力的基本要素,对开展科学建模能力培养与测评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巧妙解决PCR扩增目的基因的有关计算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运用模型与模型建构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发掘、利用、积累模型建构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