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28-130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包含着浓厚的男尊女卑的特点。女子缠足是传统的女性道德观的重要内容,而这样的女性文化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长期处在被歧视、被玩弄、被奴役的地位中。当缠足使女性在精神、心理以及肉体上均受到严重伤害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种封建陋俗。此间,虽有很多人对此鸣不平,但终究未成气候,直至近代提倡男女平等,根据地和解放区对缠足陋俗大行批判和改革,最终使缠足陋俗走向了灭亡。  相似文献   

2.
女子缠足是延续几千年的封建陋俗,严重摧残了妇女的身体健康,约束了妇女行动。满族入主中原,清廷曾对缠足下过几次谕令,但收效不大。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影响,人们的放足意识不断提高,民国成立后,政府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废除了缠足这一陋俗。废除缠足不仅对妇女生活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家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妇女观的衍变中国传统女性文化观念的糟粕在近代的变化,主要体现为近代中国人对封建社会妇女陋俗文化观的批判与否定,直至部分被抛弃;与此同时,进步的女性文化观被传播和高扬,以致在中国人心目中得到某种程度的确认。实际上,乃是以缠足观、自立现、女学观、贤妻良母观为内容的一系列女性文化观念的新变化。(-)缠足现维新时期的康有为极力反对缠足,其妻女也不缠足,他指出缠足除了使中国成国际的笑柄外,也是使国家衰弱的重要原因。种弱而国必弱,妇女因缠足而弱种,则国家之颓败是可想而知的。从另一方面来说,经济为民富强之…  相似文献   

4.
近代初期,来华传教士们出于加快传播基督福音的目的,开始对缠足等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展开批判与重构。随后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在运用天赋人权等思想观察、分析、批判中国妇女问题时,清晰地论证了传统缠足陋俗逐渐解体的历史必然性。近代中国戒缠足思想在辛亥时期趋于成熟,一方面是国人追求真理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是近代先进之士坚持对缠足恶习进行批判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千余年来的缠足陋俗,给无数妇女带来了终身的痛苦。在秋瑾看来,放足就是中国妇女脱离苦海的起点。她相信欲振女权,必须自放足始,于是提倡放足。本文试分析秋瑾的戒缠足思想的形成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千余年来的缠足陋俗,给无数妇女带来了终身的痛苦。在秋瑾看来,放足就是中国妇女脱离苦海的起点。她相信欲振女权,必须自放足始,于是提倡放足。本文试分析秋瑾的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的戒缠足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较早地关注女子教育,提倡和创办女学。为了更好地兴办女学,他积极鼓吹戒缠足,把缠足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兴亡的高度。在实践上设立不缠足会,在报刊上发表言论以此来推动中国近代戒缠足运动的发展。同时把不缠足的实践纳入自己的生活中,不仅要求女儿不缠足,还主张妻子放足。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的不缠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不仅缠足之陋俗未割除,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  相似文献   

9.
来华传教士积极投身于近代中国的放足运动。他们利用大众传媒抨击缠足陋习,剖析缠足之害。依靠宣传攻势动摇传统观念和舆论导向,并在全社会发起反缠足运动,倡导放足新风;教会女校率先实施放足运动,教会女生适逢其会,充当了中国近代放足运动的先行者,女校的实践具有开拓性意义;天足会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反缠足组织,以民间社团的形式出现,在全国形成网络,成为清末在中国倡行放足运动的主要力量,正是他们的艰苦工作最终将放足运动推向整个社会。传教士在中国的这些活动,在主观上体现了基督教义的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在客观上成为近代中国历史进步和社会演进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重要媒体,其白话文为了解下层民众的戒缠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大公报》在劝戒缠足的宣传中,报馆、官府、受众三者互动,痛陈缠足之害,消除心理顾虑,展示戒缠足效果,在引导天津及周围地区社会舆论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推动了近代中国反缠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晚清废缠足运动是20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初步尝试,也是女性身体解放的起点。与这一时代思潮相呼应,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小说应运而生,记录了废缠足运动的曲折历程,为我们了解女性身体与时代政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缠足这一沿袭千年的习俗被视为是对中国女性最大的戕害。然而,这一让现代人无法忍受的"恶习"在当时来看却是相当地深入人心,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它都影响着主流文化对女性的审美,甚至左右着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地位,吸引着女性投身于对缠足美的追求。19世纪末兴起的反缠足运动,并非一帆风顺,其主要阻力不是来自男性,而是来自缠足女性。直至20世纪30年代,仍有不少女性坚持缠足,反对放足。女性对缠足习俗的坚持,并不是完全出于对以男性为中心的审美文化的迎合,而是她们的一种自我追求,充分体现了缠足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清末不缠足运动,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婚姻观念、“拜脚狂”癖好及男权文化等逆向势力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运动的纵深发展。它为我国妇女解放提供的历史借鉴:一是移风易俗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手段,二是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妇女解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铲除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和低俗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大张旗鼓的改造运动。其主要途径包括: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改造陋俗文化奠定理论基础;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使陋俗文化的改造成为人民的自觉要求和行动;通过改造旧有文化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为陋俗文化的改造提供重要保障;准确把握陋俗文化的规律,确保陋俗文化改造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段维新派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同时,十分重视妇女的解放,并把妇女解放作为资产阶段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倡导男女平等、反对缠足、主张婚姻自由、婚式从简、倡导晚婚晚育等一系列思想和主张促进了妇女的觉醒,从政治上,思想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他们创办女子不缠足组织和兴办女学的社会实践,从行动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妇女不缠足组织的和觉醒了的新型妇女积极参与维新运动,揭开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帷幕,并为辛亥革命时期和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女子缠足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本文从缠足的由来谈起,逐步演绎缠足的历史发展,并从缠足陋习产生与发展的主客观方面,深入剖析了缠足盛行的深层次原因,最后简述了缠足的消亡。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反缠足"运动逐步兴起,成为女权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公报从阐明缠足的非正统性和不合理性、"官为提倡"和民间推动相结合、大兴女学成立放足会以及树立新型婚姻观念等方面入手,推动了"反缠足"运动的进行,对于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文细读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之"放足运动的实行",一方面赞叹门内动人景致,一方面也提出了疑惑:其一,作者有时在史料分析上,似乎有些穿凿附会。其二,作者强调要走出"现代的偏见:只从反缠足的观点来观看缠足",可当她毫不留情地批驳国内一些反缠足活动时,却拔高了当年部分女性人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1928年河北省政府正式成立后,采取了多项措施从事剪发放足运动,但因蓄辫缠足由来已久,积重难返,工作进展缓慢而艰难。尽管如此,此场运动对于消除蓄辫缠足陋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不缠足思潮,肇始于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时期。维新人士从多方面挟击缠足,为倡天足,并身体力行,笃诚实践,推动了不缠足习潮的产生。戊戌不缠足思潮是在尖锐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近代的社会文化结构造成巨大的冲击,对正在兴起的妇女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思潮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