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语文学习》93年第1期载有《为刘禅、刘禹锡正名》一文,对两位历史人物名字的现代读音作了个人的“新”解释。该文认为:三国西蜀后主刘禅的“禅”应读“shàn”,取义于古代的“禅让”;而唐代那位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不朽名句的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锡”应读“cì”,即赏  相似文献   

2.
尧舜禅让与篡夺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自王玉哲先生在《历史教学》1986年1期发表了题为《尧、舜、禹“禅让”与“篡夺”两种传说并存的新理解》的文章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注意.万九河先生最近在《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4期上发表了《怎样看尧舜禅让与篡夺的关系》一文,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王文》中认为,历史上“禅让”和“篡夺”两种截然相反的传说史料价值是相同的、都含有  相似文献   

3.
《中国语文天地》1988年第4期和1989年第1期先后刊登了吕友仁先生和王静宇先生关于刘禅之“禅”的两篇文章,题目分别为《刘禅之“禅”的读音》和《也说刘禅之“禅”》(后者又见《文摘报》1989年3月16日第7版)。关于“禅”的读音,两文看法不一,都认为应读shàn,而不读chán。但在释义上,两文却存在着分歧。吕先生认为:“刘禅之‘禅’是禅让之禅”。其主要根据有二:一是《三国志·杜琼传》所载谯周对“禅”的释义:“后主讳禅,其  相似文献   

4.
成语“臭味相投”的“臭”历来有xiu和chou两种口语读音。语文工具书也存在这两种不同的注音。这种读音的分歧和“臭”的词义引申以及感情色彩由中性趋向贬义有关。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臭”读音应该规范统一,如果追本溯源,尊重本音和古音,“臭”可以读xiu;如果从俗从便.遵从其今日常见读音,可以读chou。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臭”读音的审定和所举例证.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臭”应该读xiu,并以此音为规范读音,以便辞书编纂修订、学校教学、新闻媒体播音、电脑汉字输入和广大群众口头运用时统一读音。  相似文献   

5.
“王莽篡汉”是中国政治文化史上的一大冤案,通过追溯王莽代汉历程中的政治文化演变并分析其禅让论同之前禅让论的关系,可揭示出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两种政治原则之间以及儒生同世袭权力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5~6页指出:“‘禅让’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并举尧禅位给舜,舜禅位给禹等为例。这使很多学生误以为“禅让”很“民主”。其实,禅让并非真正的民主。理由有三:首先从禅让的动机来看,取得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地位完全有利可图(尧舜禹之所以很富有,是因为他们都做过最高首领),因此权力之争当时十分激烈。其次从禅让的全过程看,禅让仅指一种由众多部落首领迫于无奈而共同推举或承认的仪式,或者说是诸部落斗争的结局,在这个过程中,强力实际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从禅位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大都出在同一家族,尧舜年老…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人名中多音字的读音常常让语文教师感到困扰。同样的一个人名,可能几个老师的读音都不一样。比如贾平凹的“凹”有两个读音:wa和ao,两种读音似乎都说得过去,幸亏贾平凹老先生还健在,由他本人专门出来“辟谣”,阐述读“wa”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徵”、“征”、“祉”是中文里的三个汉字。其字音分别为:“徵”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一为“zhi”,一为“zheng”;“征”与“祉”均为单音字,都只有一种读音,前者读成“zheng”,后者读成“zhi”。  相似文献   

9.
“父”字的读音无外乎两种:①fù,②fǔ。虽说只有两种读音,但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读准它,还真让人感到头痛。比如说“夸父”的“父”字,许多人把它读成fù。殊不知这里应该读作fǔ。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知识卡片     
《小学生》2006,(4):I0011-I0011
“啊”字是我们最长见也是最熟悉的字, 可是要说起它的用法和读音,很多同学却不一定清楚。“啊”字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做叹词,另一种是做助词。“啊”字做叹词时,有四种读音:  相似文献   

11.
《广韵》“重”有“直容切”、“直陇切”、“柱用切”三个读音,其中“直陇切”和“柱用切”两个读音是否区别意义,古今音兼注的古汉语字词典在此问题上存在分歧。论文从《广韵》出发,根据《经典释文》“重”注音所显示的音义关系证明“重”的“直陇切”和“柱用切”两个读音是辨义的读音。  相似文献   

12.
赵梅青 《语文天地》2011,(12):23-23
“斗”与“石”是比较有意思的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两字都是多音字,“斗”有三个读音dou、zhu、dou;“石”有两个读音shi、dan。两字义项都比较多,  相似文献   

13.
(一)说要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拼写规则四方面内容。从近几年高考的发展趋势看,考查的重点集中在(1)形声字的准确读音。如踝骨、庇护、粗犷,濒临、蜕化、龋齿、酗酒、哺育、歼灭、抨击等。(2)多音字在词中的准确读音。如拓片、屏除、禅让、殷红、龟裂、稽首、  相似文献   

14.
缙云话的“儿”字,在读音、意义、用法三个方面,跟普通话相比都有许多不同。在缙云话里,“儿”这个字有两种读音。随着读音的差别,它的意义和用法也就分为两类。当“儿”字读作“ni”时,它能单用,独立成词。读这个音的,一个主要意义是“子”或“男孩子”。在普通话里,“儿”自然不读“ni”,也不独立成词。除了“儿女”、“儿孙”、“一儿一女”等的对举格式之外,单用时就得写成“儿子”。由这个意义组成的词语,在缙云话的词汇中有不少。比如:  相似文献   

15.
[考点解码]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考题涉及的字音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它既不包括方言读音,也不包括古汉语读音;二是考察语境中的读音。高考命题主要着眼于以下几类字的读音:1.形声字——谨防声旁误读。由于古今读音的变化,大部分形声字的声旁已不能准确地表音了,因此,如果我们一味地读“半边字”,那难免会出错,如“分泌”的“泌”、“妊娠”的“娠”、“狭隘”的“隘”、“歼灭”的“歼”等。2.形似字——辨清细微差别。有些形体较为接近的字,其读音并不相同。例如“狙(jū)击”中的“狙”和“阻(zǔ)”、“卷帙(zh…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有这么一句话“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其中“长”有两种读音,一种读“chang”,一种读“zhang”,哪种读音更准确呢?历来说法不一,王力和朱东润先生都没有对此加以说明。仔细研读,笔者谨抒陋见,认为读“chang”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诗讲究平仄,押韵.随着语音的变化,按现在语音来读唐诗会发现有的唐诗不符合平仄押韵规律.在日语中有音读跟训读两种读音.“音读”是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当时这个汉字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训读”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读音来读这个汉字的读音.本稿就日语音读跟唐诗音韵平仄的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潮汕方言的“哩”“罗”,与普通话相比较,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特点。普通话的“哩”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哩”与“罗”可以重叠成“哩哩罗罗”,形容说话罗唆不清楚。如果“哩”的读音是(?)就属方言的助词。一般来说,它有两种意义:一是跟普通话的“呢”相  相似文献   

19.
多音同义词,是指汉语中一个词有两种读音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这类词在表情达意时由于意义相同而又读音有异,很容易误读。其实,多音同义词的读音是有“章”可依的,它们往往根据其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句法功能来表示不同的读音。下面试举几例: 薄,读“bó”,又读“báo”,都有物体不厚的意思。这个词的读音应根据其不同的构词方式和句法功能而定。①当“薄”构成联合式合成词或在成语中出现时,应读“bó”,如“薄弱”、“浅薄”、“淡薄”、“日薄西山”等。②当“薄”构成偏正式或主谓式合成词时,应读“báo”,如“很薄”、“不薄”、“薄纸”等。③当“薄”和其它语素组成合成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时,“薄”的  相似文献   

20.
“读破”又称“破读”,就是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方法,是一种音变构词的手段。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由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叫“本音”,而把后一种变读音叫“读破”。这种现象在古书中是很普遍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常出现。因此,了解一些读破知识对我们辨析词义,加深对古书的理解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