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说话教学中,大纲要求小学生“说话要有礼貌”。其中,一年级要求学生“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二年级要求学生“正确使用礼貌语言”。三年级要求学生“能熟练的使用礼貌语言”。四、五年级要求学生“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六年级要求学生“说话有礼貌”。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我们的做法是:一、从课堂中学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语言在传授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体验过程和方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艺术性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使学生对教学产生美的情感体验。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被忽视的倾向。最近,笔者对某市11所中小学1000多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约有77.8%的教师的教学语言存在明显的“语病”。一、“语病”表现(一)重复过多。具体表现是:第一,使用不必要的词语。说话时“嗯”“啊”“这个”“那个”不断。第二,频繁使用某一个词语。如说话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大一新生在近几年网络流行语使用中的性别及生源地差异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检验“女性在新语言形式使用中起着引领作用”这一在国外广为接受的观点。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女性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大于男性;流行时间较短的网络流行语使用性别差异大于流行时间已较长的网络流行语;来自城市的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大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这些差异的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其背后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4.
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能“连横”与“合纵”:能使狼烟四起,也能化干戈为玉帛;能挽救人,也能致人于死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用它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改造”学生。教师的鼓励语言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艺术是语文课教学中最善于表现的一种形式,是教与学间产生共鸣的主要“媒介”。富于感情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呼应;推理严密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力量;生动幽默的语言,则如一支“润滑剂”,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因此,要实现教学意图,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语言的组织和运用。多选朴实的语言,增强“感染力”朴实的语言不仅通俗易懂,使学生听得明白,而且给学生一种真实感,有助于激发和感染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因此,要说实话、道真情、讲实理,尽量避免使用生涩、冷僻,除了自己谁也弄不懂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由于与学生长期相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关系。合适的语言可以使师生关系融洽,老师的意志可以在学生中得到很好的执行。反之,可能疏远师生关系。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有以下几种语言是老师语言的禁区,老师应尽可能避免此类语言的出现。一、冷嘲热讽禁忌语言:“你以为你很了不起,清华、北大的位子已为你准备好了”;“我班就数你最聪明”等。点评:作为学生很难理解自己尊敬的老师怎么会说出这种表面是表扬,实质是贬损学生的“双关语”,即使说话时,也许还带有些幽默,但这些也许比体罚学生还伤学生的自尊。二、…  相似文献   

7.
炉子上的中国式粥饭噗噗地冒着气,走廊里传来中文交谈声,在因德里尔校园中的一座 “中国式家庭”楼宇里,每个“家庭成员”都像讲英文一样普遍地使用汉语。去年春天从中国留学归来现居于此的詹姆斯·科扎克说:“这里的环境非常舒适,我们大家都尽量多地用中文交流。”在校园的国际学生宿舍中设置“中国式家庭”还只是一种实验。10名学生住进了“中国式家庭”,其中8名是学习中文的学生,一名生活助理,还有一位叫李静珍的教授来自中国,她在“中国式家庭”里有自己的办公室。率先倡导在语言系设立国际宿舍的德语助教迈克·索苏尔斯基介绍说,语言环…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美的语言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接受知识,掌握动作概念与技术要领。一般说来美的教学语言,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亲切感人。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亲切感人。比如:教师让学生出列做示范动作,可使用“请你出列为同学们做一下示范”等礼貌语言;如果学生感到有些紧张时,教师则可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放大点,做不好没关系。”这样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活跃,心态也会  相似文献   

9.
黄忠明 《教书育人》2000,(13):41-42
教师批评犯了错误的学生,既可使用和风细雨的“温和式”批评,也可使用声色俱厉的“发怒式”批评。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如果在需要生气的时候,生气就甚至于会比和颜悦色还更有效力”。在某种境况下“发怒式”批评更能奏效,更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赤爱。 “发怒式”批评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如何正确使用,才能使其充分发挥育人的实效?笔者浅以为,使用“发怒式”批语应讲究下面“五要”: 一要倾爱心 教师在批评犯了错误的学生时,使用和风细雨的批评语言,固然可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但这并非是唯一的方法和途…  相似文献   

10.
教师以“舌耕为业”。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 :“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 ,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学生的心里 ,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就是说 ,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其语言是规范的 ,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教师的口才能反映教师的气质、修养、学识、情操和人品 ,它不仅对于教学和教育举足轻重 ,还能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语言。教师的口才要素由语言与非语言两部分构成。语言要素 ,指的是教师口语本身 ,非语言要素指的是思维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教态能力等。一、教师口才的非语言要素语言要素是口才的直接…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96名英语初学者定语从句的学习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语言形式的“注意”较对语言内容的“注意”更能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和其中介语的发展;教师对语法点的直接解释要比间接引导学生获得语法概念更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课堂评价语言是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学习行为、表现所做出的语言性评价,是对学生现场作为的一种即时性反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可见,包含课堂评价语言在内的教学语言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恰当、合适地使用评价语言,不仅能使课堂增色,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  相似文献   

13.
一、语言实践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在课堂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机会,如:看图说话、复述、背诵等,能促进学生动脑、动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可在适当时候讲些“题外”、“多  相似文献   

14.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名优秀的老师能从学生心理出发,艺术地运用教学语言,使之“相荡”、“相激”,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出灵和光。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性语言正起着“相荡”、“相激”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罗实 《中学文科》2009,(9):143-143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少数班主任在精神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对学生“十艮铁不成钢”,在教育学生时经常用语言暴力偷袭学生,而且所使用的语言暴力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连成年人都很难入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因为这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而本文认为语言暴力这种伤害甚至远远大于体罚,因为它伤害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很难修复。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少数班主任在精神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对学生“十艮铁不成钢”,在教育学生时经常用语言暴力偷袭学生,而且所使用的语言暴力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连成年人都很难入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因为这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而本文认为语言暴力这种伤害甚至远远大于体罚,因为它伤害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很难修复。  相似文献   

17.
教师以“舌耕为业”。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其语言是规范的,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教师的口才能反映教师的气质、修养、学识、情操和人品,它不仅对于教学和教育举足轻重,还能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语言。教师的口才要素由语言与非语言两部分构成。语言要素,指的是教师口语本身,非语言要素指的是思维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教态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语文在新教材结构中编排了一种新课型——口语交际。新课标还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学生通过口语交际,不仅能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修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优化  相似文献   

19.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进行交际的工具。学习英语就是学到熟练地使用这个工具的本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语言的第一性是口语,然而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环境是很重要的,学生活动只有在具体、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受到语言本身的刺激,才能“感官”言语的气氛,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能识别语篇中的隐喻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意义,能根据需要使用委婉语”(教育部,2020)的语言技能要求,足见修辞格在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