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的内涵,分析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的意义,以及高职职业道德教育中“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职学校对师资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培养"双师型"人才为目的,构建了校—企—校协同培养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目前校—企—校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探索实施校—企—校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培训、横向课题开发、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广西科技大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平台,存在的问题困扰着广大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通过"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难题,构建了"园、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新模式,将专业建设与产业布局相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接、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有效促进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探讨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策略,并对"校-企-校互融,工-学-教结合"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成效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职业带理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高职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技术型人才与工程型人才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结构上应进行顶层设计;战略上应形成校—企—校三方人才培养联盟,形成产教融合;专业建设上实现专业结构优化,与产业行业相对接;总体上体现“应用”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高职专科—应用本科人才衔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既要求师范性,又强调专业性,因此,对其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文章在分析了基于校—企—校开放教育平台的课程体系主体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校—企—校开放教育平台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即"平台+模块"式"校—企—校"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而提出了保障其顺利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宁波高职院校参与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成效和问题并存。高职院校要以地方经济需求为切入点,深化"三位合一"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互助"的社会服务机制,形成"校、企、政"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继续教育要以参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创新高职院校参与服务型教育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示范院校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示范院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致力于健全高职教育体系,赋予示范院校足够的办学自主权。示范院校应积极探索与实践“学校—企业—社会”的办学模式、富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服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全面的社会服务模式。社会应为示范院校提供办学咨询与协助,组建有机的企校联合体,及时反馈人才使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9.
韦文荣 《广西教育》2013,(31):15-16
阐述“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的内涵,分析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的意义。以及高职职业道德教育中“校-企-社”三轴联动模式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源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践。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立足于专业,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构建"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培养模式,即:以学校为主体,由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参与专业通识延展式、主辅课程式、平行链式等形式的课程结构的构建;学校与企业一并实施"人才需求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跟踪"五个教学要素的循环。实践证明,"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是一种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政、行、企、校共建“行业合作平台”及“依托行业合作平台,企校一体化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构想及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教育》2011,(21):84-85
鲁东大学长期以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企校合作工作,把企校合作创新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企业三方联合培养机械工程(职师)专业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工作进行研究。从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培养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校—校—企育人新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机械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的有益探索,是建立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认为其既与高职教育改革的趋势相适应,又能达到"校、企、生"三赢的良好效果,应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企校合作的现状以及面点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校企合作面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面点专业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面点专业培养学校和企业通过企校合作培养专业面点人才进行了深思和研讨,并提出了有效地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梁丽华 《林区教学》2011,(12):119-120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和高职会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对会计专业实施“校介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校企合作的模式,引入了会计中介机构,由学校、会计中介和企业三方面共同培养学生,使会计毕业生很快就能上岗,突出了高职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职工教育》2014,(12):177-179
本文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政校企合作"模式为例,在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的"政校企合作"各种模式,探索研究了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的基本规律,即政、校、企在各方共赢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和落实为着眼点和关键点,努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由于会计工作具有较强技术性与保密性的特点,使得会计类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异常艰难。文章针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改革,提出政、行、校、企共建“会计一站式服务中心”,作为“会计孵化器”,构建新的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十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先后经历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关系探索的重要阶段,现今经历“教育与生产的交叉制度”的新阶段。新阶段的高职教育要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依据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综合平衡产教融合过程中政、企(行)、校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以三螺旋模型理论为参照,重构政、企(行)、校三边关系,创新建立新型组织(平台),深化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20.
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当前高职动漫专业存在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脱节、教育理念与教育实施脱节等问题,依据高职高专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要求,本文指出,高职院校要做到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必须针对动漫制作环节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动漫业急需的创意型"金蓝领"人才;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设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能力进阶式课程模块;并通过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和个性化课程体系,使动漫表达富含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