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冯仁涛  余翔 《科研管理》2012,33(10):9-16
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反映了区域技术能力的分布情况,了解技术能力的分布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技术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区在1985-2010年间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据,将专利数据的国际分类信息与技术领域对应,构造表示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的显性技术优势指标(RTA),分析了各省区跨技术领域专业化模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各省区的技术专业化模式进行了评价,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技术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将技术专业化程度分为技术集中度和技术收敛度,基于我国各省区在1985-2008年的国内专利授权数据和同时期的PCT专利申请数据构建了技术集中度指标和技术收敛度指标.研究发现,技术专业化程度与技术规模和经济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规模较大的省份能够在较广泛的技术领域中开展创新活动,而规模较小的省份则倾向于将创新活动局限于较少的技术领域.同时,技术收敛度与技术规模之间还存在U形关系,但技术收敛度与经济规模以及技术集中度与技术规模和经济规模之间都不存在U形关系.所有技术集中度指标和技术收敛度指标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是目前电气工程建设领域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更好得发挥电气工程的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朝着信息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电气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对其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的电气化施工技术,提升电气工程施工领域对计算机的运用程度和施工效率,还能够提高电气工程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真正实现对电气工程的可控性。本文就主要针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施工要点,研究自动化技术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冯仁涛  余翔 《情报杂志》2013,(1):129-134
基于专利数据构建显示技术优势指标,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中国各省区间技术布局的相似程度。研究发现除北京、广东和上海等少数省区之外,其他大多数省区间技术相似程度很高,而且加入WTO之后,技术相似程度明显增加。通过基于相关系数的聚类分析,发现北京、上海和广东等省区技术优势集中于信息通信和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而大部分中西部省区的技术优势则集中于药物和食品化学等领域,加入WTO之后,以信息通信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全国的布局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自兴起以来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融合了智能自动化技术和电力技术等,在工业领域、电力领域以及智能建筑领域等不同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我国工业发展和电力事业进步有较大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设计途径,即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6.
以珠三角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珠三角区域内9个城市2003-2006年的数据,分析了地方专业化与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的问题.结果表明:地方专业化产业对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效果不如非地方专业化产业.应采取的对策是,进一步优化区域内生产要素的配置,努力培育高级生产要素,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徐子骏 《科技风》2023,(9):66-68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PLC技术作为新兴科技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推广与应用,将其应用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对进一步提升工程效率以及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以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为研究内容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先分析了将该技术运用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价值和优势,进而具体探讨了PLC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电气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影响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利用2002—2012年中国30个省区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对碳减排的驱动机制,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减排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主要结论如下: 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意味着某个省区的碳排放强度不仅受到邻近省区碳排放强度的冲击,还受到各省区之间结构性差异的冲击,这种结构性差异体现在各省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其他未纳入模型中的空间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两者碳减排作用的估计会有偏误.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工程建筑发展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领域,电气工程已经成为影响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方面。另外,电气工程安装问题涉及到建筑物的使用情况以及节能效果等问题,对于建筑行业的相关发展问题有着重要影响。笔者主要分析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技术要点以及应用问题,希望能够为促进建筑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共生理论,对跨区域技术转移网络进行概念界定。首先从静态视角对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网络中具备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与共生模式要素特征予以阐释;之后建构共生聚集度与共生兼容度评价模型,运用相关数据从动态视角对我国30个省区技术转移共生能量生成和吸收消化水平作实证测度,并根据结果对不同省区跨区域技术转移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分析与评价,最终给出相应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在于市场创新,而技术机会是市场创新的基础,技术机会为新一轮技术创新活动奠定基础,也会影响市场创新度的战略选择.市场创新活动中的技术机会可以根据市场创新域进行分类,分为产品创新域中的技术机会、需求创新域中的技术机会和用户创新域中的技术机会.对市场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细分,有助于技术机会的把握.同时也需要以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把握市场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根本原则,以市场细分作为构建市场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基本手段,以营销信息系统作为识别市场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基础工具.  相似文献   

12.
破坏性创新是驱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类型,从技术专有性和技术机会两个方面对破坏性创新技术体制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主体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技术体制在破坏性创新驱动产业演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随着技术机会不断增加、专有性不断下降,破坏性创新企业对在位企业的颠覆速度更快、颠覆程度更高,企业平均年龄不断下降,在位企业存活数目及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本文为企业根据不同技术体制下破坏性创新导致产业演化机理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制定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SFA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区域技术创新流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2000—2008年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Battese和Coelli(1995)模型的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方法,测算我国区域技术研发效率和商业化效率,计算得到技术创新效率(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RTIE),并指出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我国RTIE整体提高,但区域之间差距加大。  相似文献   

14.
技术机会,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反映的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但是这样的界定并未抓住概念的本质,有必要从哲学视野反思技术机会。首先,技术机会是哲学偶然性范畴的延伸和扩展,是与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相对应的范畴;其次,技术机会是创新主体认识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过程,与创新主体的特征和技术范式、技术轨迹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最后,技术机会也是创新主体能动地建构技术创新可能性的过程,需要发挥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把技术创新的技术可能性、经济可能性和管理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剑峰  邵云飞  唐小我 《软科学》2006,20(4):103-107
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来确定权重。通过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技术创新的要素潜力、投入、产出、环境四个角度详细分析了四川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区域科技进步视角出发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利用广东省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和分解,从地市、珠三角、东西两翼、贫困山区四个区域层面探索区域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论表明:广东省农业生产率增长主要源泉是区域科技进步;广东农业TFP增长动因存在显著区域科技进步差异性;而区域科技差异性与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关。据此,从政策层面上提出推动广东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产生了不同的创新机会,创新决策者通过对外部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来实现对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文章阐释技术创新机会识别的理论观点,分析创新机会识别过程的影响因素构成以及基于信息分析的创新决策者创新机会认知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创新机会识别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对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群 《软科学》2002,16(2):15-18
在研究《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有关R&D补贴条款基本规定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加入WTO给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冲击和机遇。最后对我国充分利用入世机遇,调整和完善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政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将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定义为科技人员将知识技能或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市场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囿于当前科技人员相对缺乏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和发现机会的敏锐眼光,国家及有关组织机构对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支持力度不够、科技人员因创新服务意识不足从而难以平衡本职工作与迁移关系等问题,我国人力资本迁移发展滞缓。为此,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原理构建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影响因素层级递阶结构模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德尔菲法明确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因素有三大类,即表层因素、中间层因素和深层因素。其中,表层因素为创新能力和机会能力;中间层因素为包含预期收益、迁移渠道等10个影响因素;深层因素主要包含角色认同、组织支持和迁移氛围。由此提出政府层面完善政策、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层面创新评价方式、营造良好环境,个人层面把握政策精神、提高认识等,促进我国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