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近日翻读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大学名师讲课实录系列之《唐诗艺术讲演录》一书,读下来受益颇多。尚永亮教授从声律、立意、结构、语言、比兴、剪裁、情景、言意、技巧等11个方面,结合具体的唐诗“对唐诗艺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疏解评析”,  相似文献   

2.
近日翻读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大学名师讲课实录系列之《唐诗艺术讲演录》一书,读下来受益颇多。尚永亮教授从声律、立意、结构、语言、比兴、剪裁、情景、言意、技巧等11个方面,结合具体的唐诗对唐诗艺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疏解评析,但在品读无名氏《醉公子》刬(chǎn)袜下香阶句时,把这句理解为连袜子都没有穿就下了台阶,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3.
设疑问难的艺术东胜市逸夫小学万秀川教育家艾米尔讲过:“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引导之术可谓多矣。设疑问难便是常用的一种。现以《狐狸和乌鸦》一课为例,谈谈设疑问难的艺术。古人讲:“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狐狸和乌鸦》...  相似文献   

4.
不少同志认为“白日依山尽”是写落日,例如七九年出版的几种关于唐诗讲析的读物就是这样: “山衔落日,夕阳西下。”(《唐诗选析》张燕瑾著) “太阳斜落在山角。”(《唐诗小札》刘逸生著)  相似文献   

5.
“写”出一本书不很难,“说”出一本书却甚难,“说”出《唐宋词名篇讲演录》这样一本好读、耐读的书则难上加难。而王兆鹏先生确乎有晋竺道生的功夫,他娓娓而谈、舌绽莲花,把唐宋词的妙境解说得淋漓尽致,说顽石闻之点头也许夸张,但说听之如坐春风,读之如享盛宴却一点也不过分。这本讲演录,我赏读再三,下面略谈几点感受。按什么顺序讲唐宋词,这是讲者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难以处理得尽善的问题。我们通常所见这类著述,要么按时段编排,要么按流派编排,要么按作家序齿编排,基本无创造性可言,而这本讲演录却摆脱旧有格套,按主题分类编排,全书…  相似文献   

6.
热烈祝贺《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当选2008中国书业"年度教育图书"(由《出版人》,新浪网共同承办)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常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是历史教学的最基本的手段。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历史教师作为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要摒弃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讲课思维和方式,要在“讲”字上下工夫,突出“三讲”,讲出新意,讲出特色,讲出魅力。  相似文献   

8.
宋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仍是聚讼难决的公案。从南宋直至现在,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尊宋派认为“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清吴之振《宋诗钞·序》)。甚至认为“宋诗岂惟不愧于唐,盖过之矣”(都穆《南濠诗话》引刘克庄语)。今人傅璇宗、刘世南等认为:宋诗是唐诗的发展,它继承了唐诗的优良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创造,所以能和唐诗并峙,形成古典诗歌史上的又一艺术高峰。 贬宋派却认为“宋诗河汉不入品裁”(屠隆《鸿苞集》),甚至说:宋“一代无诗”(五夫之《姜斋诗话》)。明代后七子首领李攀龙选录历代诗歌,编成《古今诗删》,对于宋诗只字不录。当时言诗大都“尊唐而黜宋”。今人五水照说:“宋诗的艺术成就之所以远逊于唐诗,就在于它的大多数作者违背了形象思维的创作规律。”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关于诗的一封信中也认为宋诗之弊在于缺乏形象思维。周寅更据此认为宋诗“味同嚼蜡。” 平心而论,宋诗紧接唐诗之后,处境十分困难,“唐诗晋字汉文章”,这意味着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根的境地。宋居唐后,宋诗就难免有后难为继的窘困。所以蒋心余在《忠雅堂集》卷十二《辩诗》中说:“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宋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数量众多且艺术成就极高。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中,选编了《咏鹅》《画》《悯农》《古朗月行》《风》这五首唐诗,颇具代表性。唐诗里的大白鹅《咏鹅》几乎是中国父母教孩子读唐诗时必然要读的诗,简洁明快,充满童趣。看似简单却包含了美的要素:声和色。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先生作为近代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从治学方法上讲,为世人所共同瞩目的,是他考察某一问题时,从文、史、哲多视角的透角,博综古今、触类旁通的思考,和由此而总结的“以诗证史、以史说诗”的方法。“以诗证史、以史说诗”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治学方法,史学界和文学界多看成是陈寅恪先生采用朴学方法注释元(稹)白(居易)等人古典诗歌的结晶。本文不赞成这一习惯的说法,本文认为,从陈寅恪先生重要的史学著作《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以下简称《讲演录》)来看,陈先生“以诗证史、以史说诗”的方法,实际是以最广义的“文化”来界定其“诗”和“史”的内涵的,“以诗证史“就是以最广义的文化史料来考证“正史”,“以史说诗”也就是将传统的文化作品放到最广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阐释。在“证史”的过程中陈先生使用了“阶级分析法”,但这种方法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实际上只是一种“文化决定论”,因而《讲演录》的整理者万绳楠先生认为陈寅恪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学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先行者或“过渡桥梁”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周方珠 《海外英语》2006,(10):40-41
元曲,就其数量而言,难与48 000余首唐诗等量齐观:就其格律平仄而论,亦难与20 000余首宋词媲美齐肩。然而,就其独特的体裁和艺术成就而言,将元曲、唐诗和宋词视为三足鼎立的文学高峰不无道理。清末学者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序》中言称:“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五焉者也。”元曲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也正是其重要的地位决定了元曲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写”出一本书不很难,“说”出一本书却甚难,“说”出《唐宋词名篇讲演录》这样一本好读、耐读的书则难上加难。而王兆鹏先生确乎有晋竺道生的功夫.他娓娓而谈、舌绽莲花,把唐宋词的妙境解说得淋漓尽致,说顽石闻之点头也许夸张,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的《会饮》篇真正核心的部分是从阿里斯托芬到苏格拉底的对爱神的赞颂。阿里斯托芬的讲辞预设了“人的自然”的原初完满,认为“爱欲”是基于对这种完满的破坏,而“爱欲”的行为是希望回复到人性的原初完满的无望努力。阿里斯托芬的讲辞表达了某种“丑陋”的真理,因为他的讲辞始终与身体有关。在苏格拉底之前只有他讲出了深刻的真理,因此他才是苏格拉底真正的对手。  相似文献   

14.
任冬青 《文教资料》2013,(29):37-41
历来文人集唐的热情很高,明传奇将唐诗以集句的方式嵌入作品,汤显祖则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牡丹亭》是一部优秀的“诗剧”,它的“剧诗”是构成“诗剧”的重要因素。我们研究《牡丹亭》集唐诗与剧情的关系,不能脱离它在剧本中的具体语境。下场诗中《惊梦》集唐诗主要担当了叙事状物的功能,《寻梦》集唐诗的议论抒情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写真》集唐诗是刻画人物的传神之笔。上场诗主要用来介绍人物,剧中诗往往能表现人物内心。我们可以把集唐诗的作用总结为概括和预示作用。才子佳人传奇集唐诗,较成功的有《玉合记》、《长生殿》和《紫钗记》,它们的集唐诗与《牡丹亭》集唐诗同中有鼻一  相似文献   

15.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措施也是不少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和最佳捷径。在具体教学实施中,要想方设法广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要讲出新意、讲出艺术、讲出风趣、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  相似文献   

16.
周建忠先生是南通大学副校长、中文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与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他不仅是楚辞研究的专家,也是学校管理的行家、教书育人的名家。最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学名师讲课实录”第二辑推出三位名师的“讲课实录”,周建忠教授的《楚辞讲演录》(以下简称《讲演录》)为其中之一。下面,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充分领略一下其妙趣横生、别具一格的讲演特色吧。  相似文献   

17.
(一)诗歌难教,这是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诗歌教学,难就难在“诗无达诂”,见仁见智;难就难在当讲者多,而课时却少;难就难在一旦真的讲透彻,诗意也荡然无存了。因此,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解决诗歌教学这一难题,值得深思。我的想法是,把“写意”作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写意”教法的创想,是由中国画的“写意”技法取得灵感。“写意,中国画中属于纵放一类的画法,与‘工笔’对称。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品的意境,故名。”《(辞海·艺术分册》,(1980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把国画的写意技法迁移到诗歌教学上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遭冷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讲出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只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把哲学的“爱智”本性讲出来,把“论坛哲学”的最新成果引入“讲坛”,通过哲学史讲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性和兼容性,回应时代的诘难和挑战,讲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能成为大学生倍受欢迎的一门课。  相似文献   

19.
感受唐诗     
活动目的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背诵唐诗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唐诗的能力 ,感受《唐诗三百首》的魅力。活动准备 :每生一本《唐诗三百首》 ,画笔、颜料、纸和奖牌。活动过程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唐诗三百首》 ,不仅能开阔我们视野 ,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唐诗三百首》吧!1 背一背《唐诗三百首》。按《唐诗三百首》的编排顺序 ,五分钟看谁背得多 ,背多者获胜 ,并颁发“记忆电脑”奖牌。2 画一画《唐诗三百首》。在《唐诗三百…  相似文献   

20.
唐诗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同时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欲”字的使用可说是其用字的一个范例。在唐诗中,“欲”字的使用频率极高。它有时出现在传诵千古的名句中,如“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有时又会数次出现在同一首诗中,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寻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