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版资源的优化利用与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观。它的基本含义,是保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一观点,最早是指人类在经济发展中,如何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环境、资源与发展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认识也在逐渐丰富与加深。从哲学的意义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包含着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这种矛盾,具体到某一产业的发展,则是资源与发展之间如何达到最佳统一的同题。  相似文献   

2.
宋哲 《声屏世界》2014,(9):9-11
"媒介融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自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多视角的广泛的研究,业界也对"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进行了尝试与践行。本文主要以媒介产业化与数字化为背景,将"媒介融合"中的"媒介"概念分解成"内容产业"与"大众传媒产业"两大内核,从"内容产业"的角度,来观察"媒介融合"这一现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审视当前"媒介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9,(Z2):125-126
<正>一、公民教育对于"公民"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解释。在封建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的是统治阶层的利益。对于"公民"的解释自然是遵循三纲五常的顺民。使得我国国民有公民意识的时期是中华民国建立后,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提到过这一概念。1934年之后",公民"这一概念被广泛提到和运用。现代意义强调,公民是具有独立人格、享有一定权利和履行一定义务的国民。  相似文献   

4.
谢天武 《出版广角》2013,(23):40-42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模式也不是独一无二的。其成败的关键在于对"大数据"中读者阅读需求的把握、对自身资源的深度开发以及对成熟的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的探索。随着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数据"已经不再只是计算、统计用的数值或数字,而是成为一切可以以电子形式存储的信息的代名词。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大数据"这一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焦点。大数据具有规模性(volume)、多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文献学"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和阐释者,但学界对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的意义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标志着中国"现代"文献学的萌芽,其内容影响了郑鹤声兄弟和张舜徽的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媒介生态"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邵培仁在其<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中指出:所谓媒介生态学,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浅析图书馆产业论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产业化呼声在图书馆界此起彼伏.本文针对产业论关于"图书馆产业"这一概念的界定、图书馆与信息产业的关系、图书馆产业化的优势以及产业化与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关系的论述,提出不同看法,分析了图书馆产业论存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法国学者重新阐释为复数意义的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转型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丰富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有助于我们从技术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认识和把握信息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满静 《出版广角》2019,(1):43-45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以及移动互联文化产业的出现和普及,移动阅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人们更多通过移动互联设备获取信息并展开阅读,这对传统产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无论从国家、社会还是行业的角度,都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产业的重要性,利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政策引导、社会支持下,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推动各产业融合,着力提升产业效率,从而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产业链构建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构建对传媒产业而育不失为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本文结合传媒产业发展规律的特殊性。对我国传媒产业价值链构建的误区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广度普及”和“深度推进”两大理念。尝试提出了一个构建科学、有序的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框架和路径。即采用“价值链纵横延伸”和“内在价值链挖掘”两把利剑。剔除当前我国传媒产业价值链中存在的顽疾。打造新型的、更具生命力的传媒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心理学的含义“阅读心理学”这一概念的使用,还是最近几年的事,但从这个概念所表达的内容来看,它很早就产生并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梳理阅读需求类型,提出多意阅读需求这一概念,分析无意阅读需求、随意阅读需求、有意阅读需求、故意阅读需求及刻意阅读需求之特点,以发挥导读的优势,深化导读研究,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意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阅读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纸本阅读成为阅读的主流趋势。现阶段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资源储存的滞后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阐述了云计算在图书馆运用的优势,引入了数字图书馆云服务这一概念,并介绍其平台整体的构建及引用方式,探究数字阅读环境下的图书馆云服务。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建筑的内在特性:文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图书馆建筑的缺陷--缺乏文化品味,提出图书馆建筑文化性这一概念,剖析其深层的内涵,并初步探讨就 其在图书馆建筑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10,(37):132-133
“保护的责任”这一概念的提出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2001年12月加拿大政府主张建立的“干预和国家主权委员会”提出了一份名为《保护的责任》的报告。该报告的中心议题保护的责任:即主张主权国家有责任保护本国公民免遭可以避免的灾难--免遭大规模屠杀和强奸,免遭饥饿,但是当它们不愿或者无力这样做的时候,必须由更广泛的国际社会来承担这一责任。这一概念的提出有着共深刻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6.
加强医学文献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献资源共享这一概念,最初的意义是指图书馆相互分享各自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后来,这一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概念在博物馆事业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中央正式件中使用了“化产业”这一概念,提出了完善化产业政策,加强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郭晓华 《山东档案》2011,(1):14-14,32
学习型组织理论由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最先提出。由于这一概念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在政府部门、众多企业和社会各类组织中起到了巨大的引导效应。  相似文献   

19.
论图书馆的特殊职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社会职能出发,提出了图书馆的特殊职能这一概念,讨论了目前影响图书馆发展的一些重要特殊职能:研究开发职能、社区管理职能、经济建设职能和休闲娱乐职能。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这一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企业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1998年,他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论文《集群与新的竞争经济学》,对产业集群这一现象作了充分论述.在这篇文章中波特教授提出,产业集群就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内,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特定地区的集聚和发展,并形成强劲、持续的区域竞争力的现象.简言之,产业集群就是在某个产业领域里相互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