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式创新网络知识转移拓扑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企业知识转移角度入手,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网络知识转移拓扑模型.认为开放式创新网络是以中心企业为核心的星形拓扑结构,由企业与其他企业构成的横向环形网络结构、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构成的纵向总线形网络结构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公共机构构成的斜向网状网络结构构成.三个网络中不同的主体之间的知识转移促进了开放式创新网络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技术知识在组织间传递并形成扩散网络,是双元创新重要因素.从知识流动视角,本文构建组织间技术扩散网络特征与双元创新之间的影响模型,并以美国专利及商标局(USPTO)数据库中石墨烯专利为样本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适度接收技术扩散促进组织双元创新;向外技术扩散抑制组织利用式创新,并促进组织探索式创新;嵌入技术扩散网络结构洞正向促进组织利用式创新,但只有具有高吸收能力,技术扩散网络结构洞特征才能促进组织探索式创新.研究揭示了不同技术扩散网络结构影响双元创新的机理,为合理利用外部知识流动网络促进双元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知识要素之间耦合形成的知识网络结构和跨界搜索是突破性创新形成的前端因素,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和跨界搜索程度的不同,对突破性创新影响也不同。研究者利用美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构建了243家组织的知识网络,并考察了知识网络中心势、结构洞以及跨界搜索对相关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网络中心势、结构洞与组织突破性创新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知识网络中心势、结构洞与跨界搜索呈正相关的关系。同时研究也验证了跨界搜索会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并呈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肖瑶  向希尧  成泷 《科学学研究》2019,37(8):1517-1528
破坏事件作为组织负效应的研究分支被组织创新领域研究广泛关注,近期关于创新理论与双元学习方面的研究认为,组织中不同阶段的破坏事件对组织成员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存在不同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双元学习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以组织适应性作为因变量,探究不同阶段破坏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双元学习的匹配关系,并加入时间变量与破坏事件程度进行系统仿真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完全不存在破坏事件的情况下,双元学习方式对组织适应性的影响不显著;仿真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破坏事件的发生有利于组织学习与知识获取的提升。研究结论有利于理解破坏事件促进组织适应性与组织绩效原因,并为企业如何利用组织双元学习在组织变革中存活与提升组织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已有研究对创新网络结构和技术异质度的关注,将一阶网络结构拓展至高阶网络结构并提出局部网络技术异质度的测度方法,使用我国1997—2017年ICT领域专利授权数据逐年构建创新网络,探讨组织的度中心性以及接近中心性对其双元创新的影响,以及组织的局部网络技术异质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组织的度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的提高均会促进其利用式创新绩效,但抑制其探索性创新绩效,且上述的促进作用与抑制作用均在局部网络技术异质度较低的情况下更强。  相似文献   

6.
企业创新行为嵌入在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的多重网络结构中。基于复杂网络角度进行多重网络解耦研究,利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322家企业在1985-2017年间在的专利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探讨企业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的结构属性对其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并分析合作网络结构洞、中心性对企业知识网络结构属性与探索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知识网络与和合作网络中心性都对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影响,企业知识网络结构洞与合作网络结构洞均对其探索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合作网络结构洞强化了知识网络结构洞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弱化了知识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间的倒U关系;而合作网络度中心性弱化了知识网络结构洞对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对知识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间倒U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本文将企业探索性创新活动过程(知识获取、知识吸纳、知识转化和知识创造)与企业间知识关系特征相匹配,以企业合作关系对为研究对象,选取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知识相似性、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强度、企业内合作网络聚合度和网络距离以及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将其分别对应于创新活动过程的四个阶段,进而考察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知识相似性对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以及关系强度、网络聚合度和网络距离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5—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准极大似然泊松回归模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相似性与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随着关系强度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陡峭;随着网络聚合度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得平坦;随着网络距离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未发生显著变化。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企业通过合作伙伴异质性知识的获取以及内部合作网络结构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探索性创新能力的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网络是由于合作创新主体间关系框架演化成网络形态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合作创新组织模式,能够反映创新主体间的知识、信息扩散与转移程度以及合作创新绩效。首先确定网络结构对网络结点、网络聚类对整体网络的创新网络研究框架,在归纳和总结以往学者对网络结构研究基础上,确立了影响网络成员创新产出的网络结构变量。接着描述实证分析思路和数据获得途径,运用回归分析和网络聚类分析方法找出网络成员创新产出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与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发现中间中心性对网络成员创新促进作用的异常结论,最后给出实证结论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依赖于网络搜寻.本文将网络搜寻划分为知识搜寻、关系搜寻和惯例搜寻3个类型,主要研究企业不同战略导向和网络位置给不同类型的搜寻造成的差异化影响.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以具有较强研发合作强度和深度的典型行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研,运用多元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企业家导向和网络结构洞都有利于企业网络搜寻的提升,过度的市场导向不利于知识搜寻的提升,在网络中位于中心位置的企业往往不愿改变其惯例.研究结论有助于指导企业合作创新行为,使企业占据有利的网络位置,获取更多的网络资源,从更深层次上把握创新网络运行的内在规律,取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8,(3):47-50
以198家企业为数据样本,实证分析创新网络成员间不同组织耦合水平如何促进或阻碍突破式创新。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耦合对网络惯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耦合和网络惯例都与突破式创新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网络惯例在组织耦合与突破式创新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网络惯例的两个分解维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即规范共识与突破式创新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行为默契与突破式创新仅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网络和知识创新理论为基础,对企业技术创新网络进行解耦研究,构建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互相嵌入的创新网络模型,并以我国高科技公司 HW 为实证对象,将网络特性(结构洞和中心集中度)分析和负二项回归相结合,分析合作网络与知识网络特征及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知识网络的结构洞越多,越不利于研发人员从外部获得新知识;同时,合作网络的结构洞越多,越有利于组织进行探索性创新。知识网络的中心集中度与组织的探索性创新之间呈倒 U 字关系;此外,合作网络的中心集中度与组织的探索性创新呈负相关关系。创新网络的解耦研究为创新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揭示创新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2.
以创新网络结构—绩效为研究对象,分析结点属性、联系强度及网络中介位置等网络结构要素对创新网络绩效的作用。运用科研合作网络表示创新网络,以燃料电池为研究领域,将1989—2011年间中国学者合作发表在SCI来源期刊上的科技论文作为样本数据,利用UCINET6绘制中国区域科研合作网络图谱并获取网络结构的表征,验证结点属性、联系强度和中介位置等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分别考察结点属性、联系强度和网络中介位置等网络结构要素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时,它们均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考察三者互动效应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时,中介位置对创新绩效不存在直接影响,而是借助联系强度间接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以创新网络结构一绩效为研究对象,分析结点属性、联系强度及网络中介位置等网络结构要素对创新网络绩效的作用。运用科研合作网络表示创新网络,以燃料电池为研究领域,将1989--2011年间中国学者合作发表在SCI来源期刊上的科技论文作为样本数据,利用UCINET6绘制中国区域科研合作网络图谱并获取网络结构的表征,验证结点属性、联系强度和中介位置等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分别考察结点属性、联系强度和网络中介位置等网络结构要素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时,它们均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考察三者互动效应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时,中介位置对创新绩效不存在直接影响,而是借助联系强度间接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行业中遍布着形态各异的创新网络,网络内部不断地进行着知识交流以及合作创新,为各行业的科研创新提供动力。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建立创新网络结构、双元性学习、颠覆性创新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本文样本数据来源134家上海张江“药谷”医药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利分析以及问卷调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创新网络结构的位置中心性、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结构洞对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在创新网络结构的三个子变量位置中心性、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结构洞与颠覆性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探索式学习在位置中心性、网络稳定性与颠覆性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在网络结构洞与颠覆性创新之间没有中介效应。从而帮助企业通过提高创新网络结构性质,促进颠覆性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创新网络中企业的调节定向对网络惯例所产生的影响,并揭示了在不同组织间信任情景下该影响效应的差异。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来剖析组织间信任,并依据程度的差异区分为四个组织情境,分别对调节定向与网络惯例的关系展开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信任的情境不同,调节定向与网络惯例之间的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情景1中,也就是信任两个维度的程度都较高时,调节定向对网络惯例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在认知信任较高但情感信任较低的情景2中,预防定向不利于网络惯例的形成;在认知和情感两种信任程度都较低的情景中,预防定向与网络惯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是对调节定向理论和组织惯例研究的有益扩展,有助于指导企业的网络化合作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网络和知识创新理论为基础,对企业技术创新网络进行解耦研究,构建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互相嵌入的创新网络模型,并以我国高科技公司HW为实证对象,将网络特性(结构洞和中心集中度)分析和负二项回归相结合,分析合作网络与知识网络特征及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知识网络的结构洞越多,越不利于研发人员从外部获得新知识;同时,合作网络的结构洞越多,越有利于组织进行探索性创新。知识网络的中心集中度与组织的探索性创新之间呈倒U字关系;此外,合作网络的中心集中度与组织的探索性创新呈负相关关系。创新网络的解耦研究为创新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揭示创新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7.
企业在合作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并不能反映企业在知识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基于创新网络的社会属性和知识属性的双重视角,以发明人合作网络为主变量,以知识网络为调节变量,研究创新网络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利用USPTO授权的纳米技术领域专利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发明人合作网络结构洞对企业探索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合作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之间呈倒U形关系;知识网络结构洞强化了合作网络结构洞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弱化了合作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倒U形关系;知识网络中心性弱化了合作网络结构洞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正向影响,知识网络中心性对合作网络中心性与企业探索式创新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结构特征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变量,本文以组织理论为基础,从利用式-探索式知识搜索视角出发,构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知识搜索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模型。通过对178家软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的网络稳定性和位置中心度正向影响知识搜索和企业竞争优势;利用式知识搜索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正向影响;利用式知识搜索在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企业在集群中应强化网络观和提高知识搜索能力,促进创新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实现集群中的知识转移、利用与再生,从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王黎萤  张迪 《科研管理》2019,40(4):203-212
专利合作网络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创新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多元创新主体间的专利合作关系逐渐向以社会网络为载体的关系邻近性转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的模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成为管理开发专利合作网络资源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研究选取ICT产业和制药产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5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效授权合作专利数5169项,构建了探索型和利用型等不同模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深入分析地理接近性、社会接近性、技术接近性对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的合作创新程度影响及差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专利合作网络获取创新资源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卫生厅某直属医院重点科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该科室团队的社会网络结构、社会网络关系强度及知识创新强度.发现该团队知识创新的社会网络结构较松散,连接线多处于个人网络内部;网络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程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高的节点;年龄和学历均为社会网络关系强度和知识创新程度的影响因素;社会网络结构与社会网络关系、知识创新呈显著正相关,社会网络关系与知识创新呈显著正相关.旨在为探讨公立医院知识创新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提供范例,进而为公立医院增强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