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由电子激光(FEL)是以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相对论电子束为增益介质的一种新型激光。早在1933年Kapitza与狄拉克就研究过相对论电子束与电磁波场的相互作用,为FEL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这方面的大量工作则始于70年代初。1971年Madey在研究相对论电子束通过周  相似文献   

2.
正2002年,在国际研究量子级联激光器的领域发生了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一是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实现了室温连续波工作;二是实现了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材料的激射。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就在这一年,2002年6月,刘俊岐进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工作,自此拉开他对电磁波研究的追逐赛。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78-578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李儒新研究组首次利用电离注入的全光驱动双尾波场级联电子加速器方案,成功实现了电子注入与电子加速的两个基本物理过程的分离与控制,实验获得了能量近GeV的准单能电子束和187GV/m的超高加速梯度等突破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技术领域简介太赫兹波成像是太赫兹科学技术最主要的应用之一。一方面,太赫兹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较其他光源更丰富的信息,在生物体的水含量与分布、文物地质探测、反恐安全检查、目标雷达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太赫兹光子能量很低,具有非破坏性和非等离特性,在材料检测和无损探测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传统太赫兹波成像受波长对应衍射极限的影响,分辨率远大于微纳结构材料或生物组织与细胞的尺度,无法满足高精度观测的需求。太赫兹波近场成像利用物体近场信息,是目前突破衍射极限,获得亚微米甚至是纳米量级高分辨图像的研究热点之一,并已成为多种高端基础科学研究的必备手段。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太赫兹波的产生、目前应用技术和主要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在太赫兹波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太赫兹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太赫兹辐射技术在半导体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的性质研究、断层成像技术、无标记的基因检查、细胞水平的成像、化学和生物的检查,以及宽带通信、微波定向等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研究该频段的辐射源不仅将推动理论研究工作的重大发展,而且对固态电子学和电路技术的发展也将提出重大挑战。本文主要对在半导体表面的太赫兹辐射的产生和磁场增强的太赫兹辐射进行讨论,进一步认识太赫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亚太赫兹是指频率在30~100GHz的电磁波谱,由于其频段与太赫兹频段相邻,且低于太赫兹频段,因此被命名为亚太赫兹.亚太赫兹具有低量子能量、大带宽、强穿透性等特点,在基础科学、国民经济以及国家安全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与亚太赫兹相邻的太赫兹波是电磁波谱中仅有的有待全面开发的频谱资源,是世界发达国家争先发展的核心频谱战略资源.2004 年,太赫兹技术被美国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2005年,被日本列为"国家支柱十大重点战略目标".2005年,我国由20多位院士参加的第270次香山科学会议,专题研讨了如何在中国发展太赫兹科学技术,标志着中国太赫兹研究战略的启动.  相似文献   

8.
2004年,太赫兹被美国政府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四;2005年,太赫兹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家支柱十大重点战略目标"之首;之后,欧洲、亚洲等许多地区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纷纷投入到太赫兹(THz)的研发热潮之中。就像潘多拉之盒的开启,太赫兹的"神奇魔力"从此被人们应用至很多特殊领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太赫兹技术迅猛发展,太赫兹近场显微成像技术既是太赫兹领域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从多角度分析太赫兹近场显微成像领域专利技术发展状况,包括技术演进趋势、地域布局、申请人分布、技术领域分布和重点申请人技术策略分析,并从上述维度为国内创新主体把握技术趋势、规划研发方向、进行技术布局保护及制定竞争策略等提供了较详细深入的客观信息与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光电科技的进步把人类社会带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时下科学界有一种非常热门的电磁波叫做太赫兹,太赫兹的频率比较特殊,在0.1THz-10THz,是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的一种电磁波段。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主任,太赫兹实验室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博导张岩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课题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2004年人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6年以骨干人员入选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他主要从事光子晶体器件设计、太赫兹光谱与成像、表面等离子光学以及光学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张岩解析说:整个电子波谱中间留下的这段电子学与光学都很难覆盖的一段,就是太赫兹;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电磁资源。  相似文献   

11.
太赫兹(Tera Hertz,THz)是波动频率单位之一,又称为太赫,或太拉赫兹,通常用于表示电磁波频率。太赫兹是一种新的、有很多独特优点的辐射源;太赫兹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叉前沿领域,将涉及量子力学、电子学、光学、生物医学、生命科学、化学、神经学、信息学等广泛领域。目前太赫兹成像技术和太赫兹波谱技术构成了太赫兹应用的两个主要关键技术。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到10THz范围的电磁波,波长大概在0.03到3mm范围,介于微波与远红外之间。由于太赫兹能量很小和极强的穿透性,它不易对物质产生破坏作用,所以与X射线相比更具有优势。太赫兹波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通信、医学、环境、国防、军事等领域,该技术应用给新时代技术创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一个非常诱人的发展机遇。现代物理学解释万物在微观世界的最小单位即量子,皆呈现"波粒二象性",一切物质在微观世界均呈现高频振动波状态,由于共振频率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物质。人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也自然适合这一宇宙法则。根据人体细胞生物波频的混乱是仪器检测疾病的依据之一,所以通过太赫兹波作用,生产一种对人体生物波的同频共振,从而修复人体生物波,用以达到疾病的治疗也是目前科学研究方向,即量子波疗法,如音乐疗法。我们研究中发现大概振动为10~(10)-10~(14)的频率,约9.34微米波放射源的量子能量物品具有对人体产生一种助稳现象,并且其中可以简单又直观地体现很多量子特性,比如:量子纠缠效应等。该频率相对人体和生物是有益的能量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浅谈太赫兹波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赫兹处于电磁频谱的特殊位置,具有不同于×射线和远红外线的特殊性,在电子、信息、通信、生命、国防、航天等方面蕴含着巨大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分析了太赫兹波的特点,然后介绍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太赫兹波(TeraHertz)科学与技术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介绍了太赫兹波的一些重要性质,太赫兹波的产生和探测技术, 以及目前国际上在太赫兹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简单讨论了太赫 兹波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太赫兹波具有瞬态性、宽带性、穿透性和低能性等独特的性质,在材料研究、信息传输、环境检测、国土安全、医疗健康等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应用的关键,太赫兹探测器因此得到了各国研究人员的极大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太赫兹的探测技术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太赫兹探测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褚君浩院士是我国著名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红外物理学博士。他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在窄禁带半导体、非制冷红外探测、太阳能电池和太赫兹物理、材料及器件等诸多红外科学技术领域做出贡献。近年来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继续在红外物理前沿不断探索,做出新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从原理规律的发现到技术发明创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由于部分物质在3THz以下无特征吸收峰,因此研究高于3THz以上的宽带太赫兹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四波混频模型,利用BBO晶体产生二次谐波,通过让双色激光共同激励空气形成等离子体细丝,从而辐射出宽带太赫兹波。转动BBO晶体的角度,让入射基频激光与BBO晶体光轴形成不同的夹角,测量不同夹角时的太赫兹辐射强度。利用碲化锌(Zn Te)晶体和磷化镓(Ga P)晶体进行电光取样,获得的太赫兹波带宽分别是2.5THz和4.2THz左右。结果表明:Ga P晶体探测到的太赫兹波带宽比Zn Te晶体探测时宽,Ga P晶体可以实现宽带探测,但是Ga P晶体探测到的太赫兹信号强度明显不如Zn Te晶体。此外,太赫兹信号强度随着BBO晶体角度变化而变化,周期为90°。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7)
氧化铟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本文在室温下用蓝色激光照射氧化铟薄膜,利用THz-TDS系统研究了蓝色激光入射角度相同但激光强度不同和蓝色激光强度相同但激光入射角度不同两种情况下氧化铟薄膜的太赫兹透射特性。发现当蓝色激光入射角不变时,氧化铟薄膜的太赫兹透射强度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蓝色激光光强不变,氧化铟薄膜的太赫兹透射强度随着激光入射角的增大而缓慢减小。将蓝色激光和氧化铟相结合,为太赫兹波的调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电子光学是研究电子在电磁场中运动和电子束在电磁场中聚焦、成像、偏转等规律的学科。已渗入到无线电电子学、电子显微学、质谱学、电子能谱学、表面物理、材料科学、高能物理以及光电子成像等领域中.凡是涉及到产生、控制和利用带电粒子束的问题,都需要运用电子光学的成果。宽束电子光学是研究大物面宽电子束成像与聚焦以及设计变像管和像增强器的科学.是电子光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9.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和剥离过程开发出无缺陷半导体纳米晶体薄膜。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材料,可广泛应用并开辟潜在的重点研究领域。相关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纳米快报》杂志网络版上。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大小决定了它们的电子和光学性质。但想通过控制纳米晶体在表面上的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应用太赫兹技术,研制开发了博微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其采用压缩感知原理与被动式太赫兹成像技术融合的技术手段,对被测人体进行成像,得到人体表面太赫兹发射的二维强度图.当人所穿衣物中隐藏有物品时,因为物品对太赫兹波不同程度的吸收和阻拦,使得二维强度图中对应物品所在的位置和人体背景之间产生强度的对比,从而探知到物品的存在,并在显示屏上显示物品的形状和其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