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现有文献研究了风险投资(VC)参与对创业企业创新投入数量的影响,但没有研究VC参与对创业企业创新投入效率的影响,即VC参与是否通过提高创业企业创新投入来提升创业企业的价值增值。本文运用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有VC持股的公司,其创新投入水平要显著地高于没有VC持股的公司,且VC持股比例与公司的创新投入水平成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有VC持股的公司,其企业创新投入对价值增值水平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VC参与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投入而对公司的价值增值带来显著的正面效应,提高了企业创新投入的效率。本文的结论进一步证实了VC作为技术进步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诗裕 《科技与管理》2021,23(3):96-104
将企业融资过程划分为资金筹集和资金配置2个阶段,基于我国38家互联网上市公司2014—2018年的融资数据,运用动态两阶段SBM模型对该行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进行测度,并从企业所有权性质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Tobit回归构建融资效率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该行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资金配置阶段效率是导致整体融资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从企业所有权性质来看,不同所有权企业融资效率有一定差距,民营企业整体以及各阶段效率最高,国有企业次之,外资企业最低;从融资效率影响因素来看,企业经营水平、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该行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20,(1):25-30
剖析了CVC参与程度对创业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机理以及创新资本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并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CVC参与程度显著提升创业企业创新资本及企业价值增值;在CVC参与的情况下,创业企业创新资本对企业价值增值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即CVC参与程度通过提升创业企业创新资本的产出效率提高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对CVC实践活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2010—2015年我国12家风电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测算我国风电产业创新效率并进行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风电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整体水平较低,规模效率较低是影响效率水平的主要原因;环境变量中,研发人员素质是提高效率水平的有利因素,而政府支持和企业规模对创新效率提升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三大效率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收敛程度与创新效率正相关。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战略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价企业价值增值成为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协同效应为核心,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价值体系的建立。而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企业本身、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服务商价值链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因此,基于企业信息化和价值链理论的考虑,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就可以设计为核心价值、让渡价值、顾客价值、比较价值和附加价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企业要想获得并持续拥有竞争优势,充分创造企业价值,必须强化价值链意识,发挥科技创新源的增值作用.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确定企业价值链上能从整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科技创新环节,并予以充分的关注和培育,以形成和巩固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形势下的竞争机制,已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价值链系统间的竞争,只有使整个价值链达到最大化的价值增值,才能使价值链中的每个企业从中获益。本文立足价值链中的核心企业,从整体价值链、直接上下游企业以及企业内部三个方面,尝试构建价值链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危机爆发前后非金融企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金融危机对风险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危机后企业风险管理水平较危机前显著提高,规模越小的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幅度越大,而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没有显著提高。危机爆发后风险管理的价值增值效应凸显,小企业风险管理的价值增值效应比大企业更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顾客价值识别企业关键能力对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能力提升逻辑图,并提出了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关键能力识别模型和识别矩阵.通过对中国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实证研究,针对企业能力的客观表现进行顾客价值评价,就评价结果进行数学建模和多元定序回归,分别识别出对顾客价值的经济价值、功能价值和心理价值影响显著的企业能力,进而运用识别矩阵进行企业关键能力识别.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和优化企业反竞争情报能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构建了企业反竞争情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现有评价方法主观赋权的不足,构建了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反竞争情报能力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突变级数法就15个典型企业的反竞争情报能力进行实证评价研究.实证评价结果表明:15个典型企业的反竞争情报能力分布不均,主要聚集为较高水平、中等水平和较低水平三类.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炼了企业反竞争情报能力的提升路径,以期为企业从信息化视角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命线,其价值链升级直接影响企业的增值与提升。将扎根理论引入价值链升级影响因素识别过程中,通过范畴提炼发现升级条件、升级要素、升级环境是影响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关键因素。构建了以10个子范畴、3个主范畴以及1个核心范畴构成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影响因素模型。运用SEM检验得出装备制造企业升级条件、升级要素、升级环境对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系数均为正,其中升级条件的影响系数最大,企业的对外开放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对企业价值链升级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服务价值链的服务增值逻辑,分析企业服务增值的机理:增值动因、影响因素、增值过程,构建了服务价值链增值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服务价值链具有良好的服务增值特性。服务价值链系统可看做一个价值增加模式,此模式存在一个服务增值的关键点——内部营销。通过控制内部营可使企业内部价值、员工价值和顾客价值呈现和谐统一地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关于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结论存在多样性的现状,突破将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不足的局限,分创新研发和经济转化两阶段对企业技术创新内部过程进行剖析,为优化企业技术资源配置、政府制定有关创新补助政策提供参考。以2016—2021年我国上市专利密集型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政府补助对专利密集型企业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创新环境这一情境变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专利密集型企业的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对创新研发阶段的影响要大于经济转化阶段,而对不同企业性质和行业间企业影响的差异主要由于企业竞争程度不同,对非国有企业两阶段效率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对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企业的两阶段效率均显著正相关;创新环境优化有利于政府补助激励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研发效率提升,对经济转化效率为正向影响但不显著。由此分别从政府层面及企业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Tobit模型对36个工业细分行业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行业差距十分显著,研发阶段的平均综合效率仅为0.38,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导致整体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成果转化阶段的平均综合效率为0.83,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制约着整体效率的提升。在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投入并非越多越好,根据行业特点合理配置资源十分重要。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探究税收优惠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并分析行业环境因素对创新激励政策的调节效应。因此选用中国制造业2005-2015年行业面板数据构建SFA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处于0.5~0.8范围内,整体发展不均衡、不协同。税收优惠在一定门槛范围内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而在创新价值创造过程税收优惠则表现出门槛异质效益。同时,国有产权性质抑制科技研发阶段税收政策的实施效应而促进价值实现阶段;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出口鼓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更将显著激励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创新两阶段视角出发,将企业创新过程分为研发阶段与成果转化阶段,并运用基于松弛变量的数据包络分析SBM-DEA四阶段模型对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2个阶段中的政府财政政策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财政政策在企业成果转化阶段的影响大于在研发阶段,年均政策效率在研发阶段为7.626,在成果转化阶段为12.237。全国各区域的财政政策效率存在差异,其中在研发阶段,青海省的政策效率最高,研发投入大省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省的政策效率却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在成果转化阶段,江苏和广东省的政策效率较高,青海省和宁夏自治区的政策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商华  王苏懿 《科研管理》2017,38(1):153-160
我国现代企业正逐步由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向构建企业人才生态系统的实践模式转变,人才的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最终的竞争优势。企业人才生态系统是由企业核心人力资源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交互而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从人力资源价值链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构建企业人才生态系模型,然后以创新型企业为例,识别了创新型企业的人才生态系统评价因子,构建了包括人才胜任力、组织能力、区域环境三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的人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为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增值的理论探索和人才系统的价值实践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生产布局模型,从增加值视角出发,构建综合反映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主要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具体位势.在测算中国先进制造业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的基础上,刻画了2000—2014年中国及主要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具体特征.研究表明:在2000—2014年间,中国先进制造业呈现出"低端嵌入"的位置特征,中国先进制造业增值能力指数小于1,说明我国先进制造业整体增值能力不强,中国先进制造业呈现出嵌入位置降低、增值能力减弱的动态变化过程,总体呈现出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下,中国先进制造业呈现出下游低增加值环节向上游低附加值环节的分工转移.增值能力弱是制约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化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自身国内附加值,提高产业的整体增值能力是后续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有效提高工业能源效率成了未来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基于2011—2019年我国工业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对工业能源效率进行了评价,构建了Tobit模型和面板阈值模型,分别分析了产业聚集和企业规模对于工业能源效率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的趋势;无论是产业聚集还是企业规模都可以有效促进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分区域来看,三大区域都可以通过工业产业聚集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升,但只有东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规模扩大所产生的优势来提高能源效率;产业聚集对于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单阈值效应,当聚集程度超过阈值,产业聚集对于工业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规模对能源效率并没有明显的阈值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01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DEA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探究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现状,并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工业企业技术综合创新效率和各阶段创新效率总体不高,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值稍高于技术研发阶段的平均效率值;区域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低。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受市场集中程度、政府支持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国有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