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实施高中新课程已一年有余。本期集中刊发一组文章,探讨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对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作阶段性反思。面对浙江省选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系统性不够明确的现状,连晓老师等尝试构建新的作文教学体系,分析了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中。语文新课程倡导人文精神,薛万霖老师等就此展开,对人文、文学、文本、课文等进行讨论。语文活动课是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崭新内容.黄丽君老师等为大家提供了实施范例。阅读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周海英老师等给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指出了当前阅读教学的主要误区。另外,阙银杏老师等就教学评价发表了观点;蒋红卫老师等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了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李群 《青年教师》2006,(11):32-34
前不久我有幸观摩了青年名师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一课,感受到了张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教学语言、智慧的教学评价、灵动的教学机智。现将有关教学片段摘录如下,谈谈自己的些许感悟。  相似文献   

3.
开学初,于永正老师将来本地讲学,地点就设在我校,领导安排我班的学生配合于老师上一节作文课。上课了,我和所有的老师、学生一起走进了于老师用微笑和诙谐营造成的情趣盎然的课堂气氛中。在整个教学中,会场里掌声、笑声不绝于耳。两节课下来,我沉浸其中,听课笔记上竟未着一字,但于老师那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幽默的谈吐、儒雅的风度、精湛的教学艺术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难以磨灭。于老师以“趣”字贯穿教学始终。这是一节描写人物的作文课,于老师构思非常巧妙,他不是直接地出示挂图,或者让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人物,而是首…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好课的标准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多老师感到自己越来越不懂得该怎么上了。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好课的标准成了“高、大、全”:目标达成面面俱到,教学构思新颖别致,教学手段出奇制胜,教学流程行云流水,教学效果尽如人意。俗话说,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有幸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孙老师在课堂中匠心独运,自由挥洒,体现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智慧、巨大的人格魅力。整堂课师生和谐交融,真情激荡,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人折服于孙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其中,孙老师出奇不意的词语创新教学,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下面,撷取其中的片段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笔有幸倾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王老师以他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笔来说,更是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王老师说:“有了人,才有‘’;为了人,才有‘’。因此语是人的教育。”是的,王老师的课正是一堂让“人”字大写的语课。  相似文献   

7.
袁珞老师教学《惊弓之鸟》是在1980年,刘颖老师教学《惊弓之鸟》是在1993年,王燕骅老师设计的《惊弓之鸟》是2006年,前后相隔20多年;由于年代不同,教学理念、教师的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都在发展变化。从教师来看,袁老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她教学《惊弓之鸟》时,已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刘颖老师当时是教学一线的青年优秀教师;王燕骅老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是一位善于教学创新的语文教师,三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文化素养、教学风格各不相同。因此,三个《惊弓之鸟》的教例各具特色。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其共同之处,可以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让我们从这三个《惊弓之鸟》教学的同、异之中,欣赏和学习她们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8.
韩英蓓 《广西教育》2005,(1A):34-35
常听人说,特级教师的最大本事是把简单的教案上出精彩。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苏州特级教师徐斌的“认识乘法”一课,印证了这一说法。徐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艺、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赞赏。下面对徐斌老师的“认识乘法”教学预案与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9.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出不同的标准,但育人有方,教学有法的老师肯定是好老师。魏东老师把“态度、习惯、方法”作为自己的育人之法,并在教育教学块“实验田”中辛勤耕耘了二十余年。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三有”:  相似文献   

10.
赵老师是音乐老师,被学校安排附带了初一两个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赵老师和同学们都翻着书、由赵老师一字一句地念课本,不一会儿,就有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了解书信正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引子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班有4位同学转学了,大家还记得都是谁吗?(学生说转走学生的姓名)前几天,老师收到一封来自远方的信,猜猜是谁的?是叶冠廷同学给老师写了一封信,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读读这封信。注意听,他在信里都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笔者已从教多年了。但还时时想起在上中学时的一节难忘的课。一天,教语文的王老师给我们上课,五六分钟后,学校校长、主任带了一帮教师推门鱼贯而入。还未坐定,王老师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大声要求进入课堂听课的校长、主任、老师:“你们不能这样随意进入课堂,影响教学,请你们出去!”他们只好狼狈退出。课后,同学们暗暗议论,都支持和赞赏王老师的举动,也可能当时我们还是孩子吧!其实,王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很高,我们都喜欢他上的课,教学质量也名列同年级语文学科的前茅。同学们都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教学技艺高超、功底深厚的老师而感到自豪。后来他被调走了,大家都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教学讲究有效的“咬文嚼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抓住了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咬文嚼字”,却是非常有讲究的事情,一些老师要求学生把词语在参考书上或是字典上的解释照搬、照抄、照背、照默,其效果是极其有限的,而且转眼即逝,更谈不上活学活用了。笔者最近在留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实录时,发现于老师在“咬文嚼字”时不但讲究艺术,而且注重实效,择其一二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4.
黄强 《四川教育》2002,(11):36-36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起源于交流,它是在特定环境(或条件)下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我们知道,传统教学只重视老师对学生的交流,忽视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老师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单向交流。开放式教学提倡多向的、多形式的、多层面的交流,强调了交流活动对教学的重要影响。那么,如何组织、开展有效的交流活动,如何借助有效的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呢?一、在交流中开放教学情境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是备课要求和课堂教学一再强调的。但学生怎样站在老师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呢?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如:讲课前由学生猜测老师将怎样上这堂课,请学生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推测老师可能要提哪些关键问题,替老师设计板书,帮老师出试题,  相似文献   

16.
霍懋征老师的《月光曲》是在20世纪80年代打造的精品课,尽管时隔二十多年,我们今天重读,还是为霍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蒋军晶老师在2006年10月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展示的《月光曲》一课,是反复琢磨了霍懋征老师的教案和课堂实录,吸取了霍老师课的精华,同时把握语文教学的时代脉搏,大胆创新,才取得了成功。可以说,蒋军晶老师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攀登的。  相似文献   

17.
有的地方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教学任务分配倾向:大部分学校在教学任务分配上都采用“分段制”,同一个老师,定任某年段某科教学,甚至上级教育部门在检测评估教师教学能力时也采用“分段制”,“高段老师”与“低段老师”考题不同.如此“分段制”教学任务分配、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明显导致如下弊病。  相似文献   

18.
曹永鸣老师历经15年的探索,在语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曹永鸣老师给我们以如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初,我开始在佳华学校担任语文老师,至今已有7年多的时间。与我在国内35年的教学经历相比,这7年多的海外汉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回顾在海外的教学,我尤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汉语教学所研究的共性。在海外——汉语文化的沙漠地带,兴趣培养尤其重要。我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与对老师的感情有关。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爱上哪位老师的课,就对哪门课有兴趣。有一个学生在题为“我的一位加拿大老师”的作文中写道:Mrs. Mcalay是我的英文老师,她个子不高,可是她的那种内在气质却能征服我们的心。每当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20.
那天,各兄弟学校的老师来我校学习、研讨异步教学法,县教育局的领导也亲临指导。于是,我校莫老师上了一堂异步教学的数学公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