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广大的幼儿工作者认真探索幼儿科学活动,新的社会发展方向,也要求幼儿的科学教育要进一步提升。幼儿科学教育,主要是幼儿自己动手,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周围环境和自身的练习,从而得到感悟,获得真知。在开展科学教育时,幼儿教育者需要利用幼儿的兴趣作为切入点,发现、培养他们的兴趣,支持、保护他们喜欢的科学活动,根据他们自己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科学认知水平,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全面地预测幼儿在未来的科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且制定对策有效地引导他们自己解答这类问题,使幼儿经过自己的探索得到科学知识。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幼儿科学活动的特征和现阶段幼儿科学教育的缺陷,探讨幼儿科学教育的办法,使幼儿的科学活动得到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从说教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以"小发现"科学教育活动为切入口,通过幼儿一系列的自主探索、实践操作,满足幼儿探索欲望,发展幼儿个性、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敢于探索、乐于合作、大胆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对象,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万琴 《南昌教育》2006,(11):40-40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身边的事物及由此引发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探索能力。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要求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求幼儿工作者“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也就是说,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欲望和精神,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的建设者,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未来的行为,直接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组织幼儿科学活动时,要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它包括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过程。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他们的科探意识。让他们亲自体验,不断地去感知和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探索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还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应合理的选择科学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并对幼儿的探索行为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幼儿整理科学知识经验,形成对生活中科学知识现象的充分求知欲,从而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和兴趣,笔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设计活动,并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8.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陈春苗 《广西教育》2013,(45):93-94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离不开对事物或科学现象的观察,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基本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让他们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采用的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拆开家中的闹钟和玩具的过程;是对着脸盆中的水痴痴地观察,与水对话的过程;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与他人交流的过程。科学探索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发现某些现象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它重在过程而非结果。为了激发  相似文献   

11.
科学区域活动是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领域,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因此,重视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的表现,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是至关重要的。大班的孩子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希望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为此,本文从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等多方面入手,对幼儿园大班如何开展科学区活动展开了探究,希望能够对幼儿教学工作起到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魏晓晴 《教师》2012,(10):50-5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内容,它强调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培养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的愿望。科学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还能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慕 《山东教育》2012,(18):39-40
设计思路对幼儿来说,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是非常直接具体的。他们能在观察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并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瓶子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还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能生成许多探索活动的材料。我们根据瓶子  相似文献   

14.
幼儿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萌发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兴趣,拓宽幼儿探索空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 在一些非正规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和幼儿一起尝试科学探索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开展了《会飞的火箭》这一科学活动。通过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动脑想一想,激发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逐渐学会一些实际的操作能力,获得早期科学经验。  相似文献   

16.
幼儿科学活动是以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为需求,在遵循幼儿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方式,进行科学启蒙的重要形式和途径。科学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爱好,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幼儿的认知事物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如何开展好幼儿科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增长智慧,我认为应该做到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夏卉茜 《成才之路》2014,(24):45-46
正幼儿对科学是非常好奇的。看见有飞机飞过,幼儿就会问:"为什么飞机后面会拖一条长长尾巴?"看见保育老师给金鱼喂食,幼儿也会问:"喂多了不行吗?"因此,教师需要观察、了解幼儿,从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从幼儿兴趣出发,开展符合幼儿兴趣的科学教育活动,从活泼生动的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加强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一、培养幼儿的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来自于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教  相似文献   

18.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而《纲要》中指出:"幼儿喜欢探究、操作、实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和问题,能观察、思考身边的科学现象,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实验。"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上,以小实验为主,通过科学小实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孩子们才会主动进行科学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萌发幼儿学科学的兴  相似文献   

19.
郭微 《考试周刊》2009,(25):224-225
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教师应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同时,还应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产生创造欲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幼儿园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沃土,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因势利导,启发幼儿在想象和创新中学习并获得科学经验,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让幼儿观察表达在先,教师归纳小结在后.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使幼儿不受拘束,自由的观察,独立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使孩子们受到科学的熏陶,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索、发现、创新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