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24时记时法”一课,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引领学生经历思考、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体验自主建构知识的快乐.黄老师这种以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独特教学风格,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尤其他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的有效引领,更让我触动不已.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同仁共赏. 片段一问题情境 引发思维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 (播放新闻联播节目片头音乐) 生1:新闻联播; 生2:新闻30分; 生3:新闻30分是中午播出的,现在播出的片头是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  相似文献   

2.
“任务驱动式”导学学案设计,就是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的导学学案,以导学学案来引领学生的学习。学 案以学习任务为活动中心,以学生认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学案引领学生自学探究,对学习内容进行初始认知活动;以问题与反思促使学生深层次的探究,深化认知活动;以诊断评价引领学生弥补、矫正认知结果;以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问题引领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交流、探讨,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分析相关模型,进行启发引导与猜想验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更好地建构知识与探究方法,形成数学思维与运算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基于问题引领理念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4.
从2013年5月开始,我参加广西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引领学生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经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反复学习、探究、交流,采用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引领的课堂教学,能够挖掘学生思维的潜力,教学效果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5.
判断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学生在学业、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是否得到和谐发展。从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来看,笔者认为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引领学生到哪里去?如何引领学生到达目的地?是否将学生引领到了那里?也就是说。目标(任务)、策略(活动、方法、媒体等)与评估是否保持一致。要达到这三者的一致,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刘英娣 《天津教育》2014,(19):107-109
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在地理课堂中实施“问题引领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真正实现少教多学,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和谐高效课堂。“问题引领式”教学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围绕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通过个人或小组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打造高效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四则混合计算”的整理复习后面安排了“探索与实践”,如下图:
  通过探索学生得出了如下结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2,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94。教学至此,已经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是,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数学教学除了引领学生经历过程,给学生一些正确结论之外,还应该有更重要的事情可做。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在问题解决后还要继续前进。发展学生的思维可能是更贴切的做法。”于是,我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进行了三次追问,引领学生经历了如下的思维之旅:
  追问一:对不对———从举例验证走向公式推导
  通过两个例子的计算,学生得出了上述结论之后,我没有停留在发现结论的层面,而是引领学生主动地去对结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教师精心设置问题串,借助问题驱动让学习目标问题化,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达成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以“群落演替”教学为例,基于问题驱动,教师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推动教学过程,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建构.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校提出了"问题链引领"与"情知激励"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把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辩证地统一起来作为教学目标,以情感激励为基础,以"问题链"教学为主要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一、基于问题链引领的课堂活动模块 问题链...  相似文献   

10.
许丽勇 《成才之路》2014,(23):37-37
正笔者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坚持活动育人的原则,用目标引领、爱心浇灌,促进学生健康成才。一、用目标管理引领学生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通过认真学习和探索,我渐渐形成了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以目标管理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自我教育、自我净化为载体的班主任工作特色。我的一个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在一次QQ聊天中曾经对我说:"老师,你以前对我的目标管理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我一旦定下目标去完成某件事,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专心致志地去做。目  相似文献   

11.
在引领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经典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我抓住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这一有利时机,以"小组合作、竞争"引领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古诗词、《论语》、成语故事诵读,以此来促进学生诵读经典。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在经典的海洋里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元素化合物主题的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的系统模型,以“含氯消毒剂的发展与应用”教学为例,提出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元素化合物主题单元教学复习框架。引领学生基于不同的认识角度与认识方式,对真实情境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充分调动核心知识与活动经验,解决学科活动的问题任务,评价学生对元素化合物主题学科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邱锦梅 《成才之路》2023,(16):65-68
中职教育是我国综合教育的重要组成,教育特点是职业化倾向,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向都趋向于社会就业,教育重点是职业素养培养,需要结合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学习能力、职业规划等,对职业素养培养策略进行不断优化与调整。文章以中职英语专业为例,对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进行分析与确定,探析中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情况以及培养问题,并提出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职业素养培养策略,以推动中职英语专业教育发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上适当的时间提出适当的问题,以适宜的问题引领学生的数学认知活动,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不断创新,能有效地发展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问题意识"和"媒介意识"是中学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问题引领式"学案教学的教学范式。为了说明清楚这个问题,我以自己亲历的一节《免疫》公开课为例进行阐述。一、"问题引领式"学案教学的流程流程一:呈现教学目标课始,我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朗读,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心中有数了。流程二:问题引领导学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导入本节课:我们周围全是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广西教育》2022,(2):50-52
本文针对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缺乏新意、问题解读缺乏活力、问题指导缺乏动力等不足,论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氛围;组织问题探究活动,启动学生的学科思维;优化问题指导,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追求问题互动,改善师生交流的环境;延伸问题训练,促进学生对认知的内化,以提升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笔者由庖丁对牛的突破联想到范文教学的突破与实践摸索,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追求课堂有效有趣有序有活力,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发展思维为要,用清晰可操作可持续生成性强的问题引领,学生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刘羽中 《林区教学》2010,(10):105-106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核心,"学生没有问题才是最大问题"。"问题解决"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以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情感的教学方法。将对"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庞璐 《天津教育》2022,(3):76-78
<正>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路径的延展、学生认知的提升提供了铺垫,而且更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引领,切实强化对辅助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充分落实对探究素材、资源的借助,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问题、活动、实践为引领的全新教学策略,其重在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以确保教学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20.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以问题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问题引领为主导,以任务驱动为解决途径。它主要分为三个操作流程,即:课前,教师“导”与学生“学”;课中,教师“引”与学生“探”;课后,教师“领”与学生“悟”。该模式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