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反思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通过反思能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并进一步优化思维过程,探索和发现规律,以达到沟通新旧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蒋凤英 《考试周刊》2010,(57):70-7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的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数学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它突出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3.
基于活动的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建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学概念的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开展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成为数学概念的自主建构者,深刻理解概念的意义,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解析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建构和基于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基础上,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提炼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数学活动的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建构的中观设计,最后辅以案例说明这一教学设计在数学概念类知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数学概念是数学大厦的基石。数学概念的教学足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深刻与否,影响着学生数学观念、数学素质的形成。按传统理解,教学是南教和学两方面组成的。本文的侧重点是探究数学教师如何教数学概念。意在通过吸纳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深入反恩,从而建构自身内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现实的以及教师个体理解的教学实践是"从数学走向儿童"的,而基于儿童理解的教学实践则是"从儿童走向数学"的。"从儿童走向数学"的教学实践具有基于儿童理解、展示儿童理解以及发展儿童理解的特征。"从儿童走向数学"的教学实践建构主要从儿童世界出发,以儿童的视角重新解构书本,重新解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教师的教学意义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掌握的程度将会对整个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产生深远的、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深度教学理论,从联系生活,感受概念产生的必要;充分体验,主动建构和理解概念;多元表征,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比分类,构建概念的知识网络这几方面提出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关注概念教学加强数学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念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概念教学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等基本原则。数学概念教学应通过恰当的活动设计建构数学概念;通过类比推理自主探究数学概念;通过直观感悟降低概念学习的抽象性;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概念的理解;在辨析中抓住概念的本质;站在系统的高度建构概念网络。  相似文献   

8.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小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基石,同时又是培养小学生基本数学能力的前提。但是,由于大多数数学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对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小学生来说,理解、掌握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努力把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情境化、活动化,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概念表象,真正、全面、深入地理解概念。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对一些已学习过的命题、概念稍加变化,不少学生在认知上就会产生困难或错误.这反映了学生对已学的概念和命题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已有知识的理解正确与否、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到后继知识的学习和建构.可以说理解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本文着重谈谈如何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题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助力学生理清概念、提升技能、开拓思维、激活建构意识、完善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重视题组教学,依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巧设各类题组,让学生在变化中、对比中以及探究中逐渐深化知识理解,促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1.
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建构数学核心概念是关键,学习者既要学会体验知识,也要学会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感悟数学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什么,怎样教是一个永恒话题。依赖模仿、记忆很难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只有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感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新授课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数学概念教学的四种策略:充分利用"感性与材料",抽象出数学概念模型;合理利用"知识与经验",寻找理解概念的捷径;充分利用"化简与变式",强化概念本质的理解;利用"同化与异化",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3.
"思辨",即"思考辨析",它首先指的是一种思考方式。思辨往往涉及分析、辨别、推理、判断、表述、交流等数学思维过程和活动,它不仅是学生数学思维综合能力强弱的一种体现,更是学生数学素养水平高低的一种象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对学习过程进行主动思辨,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理解。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三年级起,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相对集中地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学生而言,接受某一种策略的概念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14.
概念教学举足重轻。数学概念的基础性工具性,使数学教师倾向于让学生在运用概念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往往被简约,似乎大容量就带来了学习的高效率。事实上,数学学习往往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会求解运算并不一定意味着真正的理解,教学环节的缺失给学生概念建构的丰富与全面带来了影响。美国教育家杜宾斯基针对数学学科提出了APOS学习理论,其概念建构的层次性观点为数学概念教学应逐层渐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属性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一定的数学概念、定律、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段军 《广西教育》2014,(13):28-29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也随着数学教师业务素养的渐渐提升,更随着各位教师对教育主张的积极建构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关注,数学教学迎来了万象更新的春天:理论主张的建构,课程内容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都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巨大的发展魅力。然而,就在我们为数学教学取得"成功"而庆幸之余,笔者似乎总感觉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仍缺少些什么,总感觉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依旧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教师讲的是知识,作业练的是知识,考试考的是知识,评价学生的指标依旧是知识"等,  相似文献   

17.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知识的细胞 ,是思维的单元 .理解并掌握概念是学好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培养基本方法的前提 .中学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是开展“探究”学习 ,培养数学素养的主阵地 .本文拟从元认知及建构主义理论对数学概念的获得进行剖析 ,再提出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原则 ,期望能有效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 .1 模式建构形式化原则郑毓信先生指出 ,模式建构形式化原则是数学抽象的一般原则 ,因此 ,概念课的教学也可沿用这一原则 .数学概念的形成 ,从建构主义理论上讲 ,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过程 ,是学生对数学对象作观念上的分析综合 ,然后进行有…  相似文献   

18.
在概念教学中培养用数学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概念的学习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概括、抽象的过程,是主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提出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用数学意识,其目的在于用“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基本理念作指导,加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化,逐渐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为此,笔者认为,概念教学应在创设情境上下功夫,把学生带回到现实中去,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学会把现实问题数学化,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起概念的心理表征,建立概念的内部的和外部的联系,把概念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学、做、用数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认知主体 ,知识只是在它与认知主体在建构活动中的行为相冲突或相顺应时才被建构起来 ,主客体 (学生与数学知识 )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认识活动的本质所在 ,知识的呈现即教学不但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 ,还要适应他们的认知结构 (即学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及掌握程度 )和建构活动 (即学生怎样学习知识、怎样将知识组织起来、有何缺陷等 ).”[1] 在建构观下的数学概念课教学 ,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而且还可以很好地领略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 ,同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体"和"面",现在再来认识"线",体现出对图形认知的发展。如何使学生深刻体验、自主建构,掌握线段的特征?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丰富、立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