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好历史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历史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舒浩 《新疆教育》2012,(21):38-38
2011年初中历史新课标修订版指出:“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因此,教师如果能将目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想使学生学好历史,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我市从2002年进入义务教育新课程,14个区县先后全部开设“历史与社会”课,教科书选择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出版的两个版本。“历史与社会”是国家课程改革中新出现的一门文科综合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目的是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门课程设计的初衷是好的。它借鉴了国外的经验,通过该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但是,在五年来的课程实验中我们遇到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不得不放弃这门课程,重新选择分科历史课程。  相似文献   

8.
应大力加强高中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人们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  相似文献   

9.
北师版《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科课程,它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我市在积极进行教改实验时,立足课本,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让学生学习进入生活化场景,让教育从生活中宋,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真善美,辨别丑与恶。  相似文献   

10.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在自主地了解过去事实中,培养学生史由证来的求真精神;使学习者在自主地思考过去的事实中,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求实态度,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具体运动过程及其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 ,它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 ,具有“以史鉴今” ,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读史使人明智”。中学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历史教学 ,历史教师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从历史的角度去关注人生 ,去认识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提高人文素养 ,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历史教师是人 ,是社会生活中的人 ,不是吞吐历史知识的机器。…  相似文献   

12.
反思的问题 :现代社会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生存与挑战的基本能力与基本观念。这是传统的“双基”教学目标所不能替代和涵盖的 ,必须思考如何使中学历史课程更加适应社会、学生、学科本身的未来发展。改革的方向 :课程教育目标应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课程教育目标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把学习与发展联系起来 ,把课程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 ,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 ,各种学科的教育作用在一个学生身上最终应该发生整合作用。建立一种大历史课程 ,使中学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更加广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开发是21世纪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学校应该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开放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量力而行原则。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从家乡自然资源、经济生活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社会问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手。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与社会》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它融合了历史、地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正如李大钊同志所说的“把整个的人类社会的生活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社会”。这就是说,新教材的编写以人们现实生活的经验和感受为纽带,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强调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贯彻这一宗旨。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与社会》在内容设置上体现了历史、地理和社会之间…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要求,并规定了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从中不难看出,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应是“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通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最要紧的就是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并“为未来提供明智选择的基础”,最终使学生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作为一门课程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因为这既是课程定位的出发点 ,也是课程本质的张扬点。这里以几个课程标准为例 ,看看我们要找的问题。“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 ,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 ,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拓展对世界的了解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使他们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①“历史学是认识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相似文献   

17.
于玲 《中小学电教》2010,(10):111-111
<正>"图说历史"不仅可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直观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历史图片都是当时人对当时事或人的看  相似文献   

18.
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相连贯通,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内容;使学生感悟到历史就在身边.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历史的影子,激发其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历史素养。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有以下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兴趣激发的一种教学策略。历史学科重在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上的人、事的学习和认识,获得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人文素养的熏陶与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施教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在历史认知、理解和感悟中培养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0.
陈亚 《华章》2010,(3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课程体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学习主题方式来呈现人类文明渐进的知识体系,通过具体问题的探讨,看历史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课程体例的变化不仅仅是知识组合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历史教学观念由传统的知识认识型向探究型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接受型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型的学习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