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关心新闻发展的同志不难发现,近期首都各报几乎是一致性的采用了新闻杯赛的形式,征集新闻稿件,丰富新闻内容,从《北京日报》的“白菊新闻摄影比赛”到《中国青年报》的“瞬间与十年白天鹅杯征文特写”,从《经济日报》的“白藤湖杯杂文征文”到《光明日报》的“飞龙杯报告文学征文”,甚至连一向以稳健著称的《人民日报》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举办了“风华杂文征文”、“燕舞散文征文”等新闻杯赛。一时间,一个以企业命名的新闻杯赛的刊头,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透视这一新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这首先是新闻界自身求生  相似文献   

2.
我爱读散文,也常想写散文,因为散文是文化品味很高的文体。记人的散文,与小说不同,大概主要在于没有虚构的余地。《河南日报》举办的碧云天纪实散文征文,既特别标明“纪实”,是要写真人真事无疑了。我是先见了“泥猴张”的作品之后两三年才看到这位艺术家的。最初看他的泥猴,眼前为之一亮,别看是只泥猴,煞是机灵有  相似文献   

3.
报纸电台的各种知识竞赛热闹了一阵子之后,近来的文坛又刮起了“征文”风,大到学术性征文,小到一家一见,一得体会,内容包罗万象。“征文”活动自有其积极的一面,这不用说。但搞  相似文献   

4.
这个话题的提出缘于北京晚报副刊部“文学与社会”版的几次征文。1993年5月初,“文学与社会”版搞了个征文叫“人与动物”,虽然编辑们预料征文会受到读者欢迎,但没有想到会到读者电话不断“不许结束”的程度。这“不许结束”如果在理解上仅仅停留在读者喜欢这一层次,那就不可能从这次成功的征文中获取应获取的东西。喜欢,是表面现象,读者到底喜欢什么?是编辑必须要更深一层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人与动物”征文之所以被广大读者接受并获得成功,与编辑的选点不无关系。在这里,我们暂将这个点称其为“兴奋点”。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6,(2)
街谈巷议话兴陕──读陕西日报副刊“话说陕西人”专栏《陕西日报》副刊近几年来设立了不少反映时代生活和现实问题的栏目,如描绘改革开放和科技、农业第一线的报告文学征文、散文征文和杂文征文,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弘扬主旋律方面,做了很多有成效的努力。这次《陕...  相似文献   

6.
蒙读者和诸评委谬爱,拙作《阴阳之道》在河南日报“碧云天”纪实散文征文中获奖。《新闻爱好者》热情的编辑来信,要我结合这篇作品,谈谈散文特别是纪实散文的写作。沉思良久,踌躇再三,不知从何说起。散文是笔糊涂帐。研究散文的论著,都要在开头费很大篇幅谈什么是散文,并按自  相似文献   

7.
陈原散文     
跨进新世纪第三个春天,人类遭受传染性“非典”的劫难。已是风日妍丽的北京,突然“非典”肆虐,疫情尤为严重。日坐家中,守视着电视机,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五一”节到了,新闻出版总署等四部门倡议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列出一批参考书目,浙江文艺出版社的《陈原散文》赫然在  相似文献   

8.
我从首都和省市十几家报纸上初步搜集到七十多则“更正”,对这些“更正”作了分析,觉得不同的更正差错的方法,反映出办报人员对待差错的不同的态度。先说一些报纸严肃对待差错,认真更正差错的事。一是谁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提出,如今的报刊更正差错,几乎都是吃“大锅饭”,发表文章署自己的名字,更正时却由报纸出面,很不合理。沈阳日报为了消除这一弊端,规定谁的文章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编辑、记者、总编辑概不例外。刘黑枷在一篇散文中把苏轼诗误为杨万里诗,更正时即署上自己的姓名。  相似文献   

9.
近读一份颇有影响的法制类报纸,有这样一篇文章《嫁给农村人的烦恼——我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文章通篇讲的都是“嫁给农村人如何如何烦恼,乡下人有数不清的麻烦事”等等。这只不过是篇小散文,而另一家报纸上还有一篇报道农民买电脑的新闻,出现了这样的话:“农民就是农民,明明一台上好的电脑,因为设置了密码打不开,就认为是坏了。”读了这样的文字,我实在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农民怎么了?你们凭什么看不起农民?”农村人、城里人,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完全平等的,不应该出现谁歧视谁的行为。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不…  相似文献   

10.
最近,报纸上各种征文比赛活动多起来了,有小说、杂文、散文、小言论、影评、随笔等。这给我们这些平时喜欢动动笔头的写作爱好者创造了条件,那一块块诱人的绿地好象都等待着我们去耕耘播种,大显身手。可在欣喜之余,在看了报上刊登的征文作品后,心中  相似文献   

11.
一“散文”一词有广狭两义。就广义说,凡是无韵的,都可以叫做散文。这就是六朝人之所谓“笔”。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过,当时的人把有韵的文章叫做“文”;无韵的叫做“笔”。根据这个标准,诗词歌赋之类,是文:其他一切文章,都是笔。如果散文指的是这样的东西,那就太泛,讲起来很麻烦。我今天来讲一种狭义的散文,就是同诗歌、小说、剧本并称的散文,是文艺作品的一种。这种散文有两个条件:第一,讲真人真事;第二,有文艺性。讲真人真事,这意思很明白,就是文章里所说的人和事,是社会生活里的真人真事。文章里的“我”,就是文章的作者本人。总之,不容虚构。在这一点上,这种散文不同于小说。所谓有文艺性,不一定要求有人物形象,尤其是完整的人物形象。散文当然也可以  相似文献   

12.
在通讯员队伍中,多数人写写消息或通讯还是驾轻就熟、一蹴而成的。而一提笔写散文就感到文思滞塞。这除了平时散文练笔少外,不善于捕捉散文创作的灵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通俗地说,“灵感”就是外界的某种情境骤然唤起人內心的某些思绪,使沉睡的文思顿时活跃起来。日本作家小泉八云则更形象地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睡着的情绪唤醒起来了”。撞击和触发灵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听到潮涨潮落的声音,使鲁彦蓦然体味到了人生“伟大的乐章”,而诞生了琴韵悠扬的  相似文献   

13.
新近问世的上海一份综合性文学月刊——《建设者》,为鼓励青年的创作热情,于1月举办“原上草”退稿征文大赛。凡参赛作品一律为退稿作品,附有报刊的退稿笺。体裁包括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短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一个刊物刚问世,不是去请名家赐稿,“以壮刊势”,而是刊登其他报刊的退稿作品,这大概称得上是“国内首创”了,其精神可嘉,其作法可贺。  相似文献   

14.
新近问世的上海一份综合性文学月刊——《建设者》,为鼓励青年的创作热情,于1月举办“原上草”退稿征文大赛。凡参赛作品一律为退稿作品,附有报刊的退稿笺。体裁包括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短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一个刊物刚问世,不是去请名家赐稿,“以壮刊势”,而是刊登其他报刊的退稿作品,这大概称得上是“国内首创”了,其精神可嘉,  相似文献   

15.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是一种讽刺。古人,今人,写文章都要迴避它的,谁愿意自己的文章让人家读起来厌烦呢! 有人以为,写散文倒也适用。因为散文嘛,就要散,可以散出千言,散到万里。事实上,我们也常常读到这类散文,读罢几千字,还弄不清作者意在何方,散则散,一盘散沙,收它不拢,怎不让读者摇头叹息! 其实,散文之散,并非要作者的思想象洪水一样无边际泛滥开去,而是要形散神不散,鲜明的立意,仿佛是一条线,大球小珠落玉盘,这条线的作用就是把它们串起来。一篇散文,也许写的是天南  相似文献   

16.
冰心走了,她走过了漫漫的百年之旅,苦苦地寻觅她那朝思暮想的精神家园。人们认识自身是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关心人类灵魂的哲人苏格拉底发出的“认识你自己”这一著名的醒世命题两千年后,莎士比亚依然排遣不开对人的认识迷们,他借李尔王之日呼喊着:“谁能告诉我:我是谁?”又过了五百年,法国的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不朽之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个命题正是现代主义文艺的心境象征,也贯穿着人类对自身本质的种种认识的思考。冰心是五四以来“自觉意义”的儿童文学的先行者,但她却惊呼“我也不知道我是怎样…  相似文献   

17.
“来稿一律不退”,竟然成为一些报刊约稿、征文的一条成文规定,你行我效,尽管这是一厢情愿的。其实,稿件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编辑应该理解。你看,有谁(特别是“无名氏”作者)不是怀着“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心情投稿的!这可是一种真诚的信念,希望由此觅得知音。那么,“来而不往非礼也”,一向以“尊重知  相似文献   

18.
“来稿一律不退”,竟然成为一些报刊约稿、征文的一条成文规定,你行我效,尽管这是一厢情愿的。其实,稿件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编辑应该理解。你看,有谁(特别是“无名氏”作者)不是怀着“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心情投稿的!这可是一种真诚的信念,希望由此觅得知音。那么,“来而不往非礼也”,一向以“尊重知  相似文献   

19.
《散文》是我极爱读的刊物,不仅因为那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文能给人一份好心情,更因为那主编贾宝泉撰写的“编后记”独出机杼.构思巧妙理趣互映,让人多了份思索与关心。他结合来稿中存在的问题,每期一个话题.每个话题都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他将严肃刻板的散文理论与写作技巧拆大化小.变静为动,一番情与理的融汇,理与趣的铸炼,那轻灵、律动,张弛有度,错落有致的一篇篇“散说散文的散文”便从笔下流出来。读罢这一期,还会让人牵挂下期,他到底还有多少话要说,会不会重复?读过这部“编后记”的结集《散文拈花录》书稿,我恍然省悟,有关散文的话题他是永远也说不完的。  相似文献   

20.
几乎有目共睹的是,近几年在改革开放、商海滔滔的时潮中,文坛渐次归于沉静、清寂之态.唯有散文创作呈现活跃、走俏之象.这不仅表现于纯散文杂志的不断出世,尤引人注目的是报纸副刊、周末版上散文容量的增加.除了明标了“散文”的文章外,尚有更多没打旗号的文章是作为实际上的散文丰富着版面的.诸如“随笔”、“小品”、“专栏文章”、“人生感悟”等文章皆可列入散文一族.由此可见,散文是寻常生活、艺术创作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一种文学式样.当然,真正好的散文,即艺术的散文,是不易做的.至于能传诸后世、藏之名山、千古不朽的佳作,就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