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4.38%,回收率为96.6%~104.0%.其分析结果为: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青茶,全发酵红茶,即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随着发酵程度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以山葡萄籽为原料,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溶剂萃取法两种方法提取原花青素,并实验探讨了不同的溶剂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通过盐酸-香草醛法对得到的原花青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对比两种方法得出结论:在25℃下,以乙醇为溶剂,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的原花青素的提取率较高,而且纯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紫色马铃薯Bora valley花青素的提取与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马铃薯的全薯、薯皮、薯肉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溶剂浸提(95%乙醇,0.1mol/L盐酸)法、超声波破碎提取法以及液氮-丙酮提取法这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对其花青素进行了提取,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比色及pH示差法计算了花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测得的花青素相对浓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通过溶液浸提法得到的Bora的花青素含量为全薯为0.041mg·g^-1鲜重,薯皮0.109mg·g。鲜重,薯肉为0.030mg·g^-1鲜重.通过超声波破碎提取法得到的花青素的含量为全薯0.055mg·g^-1鲜重,薯皮0.156mg·g^-1鲜重,薯肉为0.038mg·g^-1鲜重.而通过液氮-丙酮提取法得到的花青素的含量为全薯0.028mg·g^-1鲜重,薯皮0.064mg·g^-1鲜重,薯肉为O.028mg·g^-1鲜重.其中,通过超声波破碎法得到的花青素的量较高.实验结果表明,Bora中较高的花青素含量可使其在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及制备方面拥有更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生普洱与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并建立了原花青素的光谱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为96.7%~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06%.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的含量为56.34 mg/g,熟普洱茶中未检出原花青素.  相似文献   

5.
对铁观音茶和茶茎原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超声提取法,90%乙醇做提取剂,用1%的香草醛-盐酸溶液作为显色剂,对样品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用原花青素标准品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A=8.301 3×C-0.047 3,相关系数R=0.999 6,原花青素的浓度在0.020~0.120 mg/mL范围内,吸光度A与浓度C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5%~101.5%,变异系数为0.01%,该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较高,可按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水浴法提取发酵后山葡萄皮中的花青素,在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和乙醇浓度4个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正交实验确定发酵后山葡萄皮中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正交结果显示4个单因素对发酵后山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乙醇浓度,得出发酵后山葡萄皮中花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时间1 h,料液比为1:20,浸提温度65 ℃,乙醇浓度为50%.  相似文献   

7.
3种茶叶中黄酮含量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茶叶中总黄酮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总黄酮的含量.茶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5%乙醇,料液比为1:40(g/mL),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60 min.得出3种茶叶中春葵的黄酮化合物含量较高为37.45 mg/g,雪蕊次之为34.87 mg/g,金毫最低为27.64 mg/g.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靠、重复性好,回收率高达到98.355%,用于茶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8.
茶叶的发酵工序是形成茶叶不同品种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法,比较分析了云南普洱碧罗春茶(不发酵茶)、福建乌龙茶(半发酵茶)和普洱熟茶(全发酵茶)红外特征谱的异同。结果显示,三种茶叶的红外光谱比较相似,但由于发酵程度不同,三种茶中茶多酚类物质成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它们具有各自的红外特征谱。研究表明,茶叶的发酵程度与红外特征谱的1037cm^-1、1147cm^-1、1324cm^-1、1520cm^-1和1240cm^-1附近吸收峰的强度和峰形密切相关,根据上述红外光谱特征峰的吸光度和峰形,可以区分茶叶的发酵程度等。FTIR光谱法为不同发酵茶叶种类的鉴别,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甲醛是室内装修材料中重要的污染源.为了有效控制甲醛的释放,对茶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所得提取物配成除醛剂,可以用于去除甲醛.选择加液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提取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所得产品对甲醛去除率可以达到61.77%.为了能够充分提取茶叶有效成分,还对茶叶进行多次提取,发现多次提取物除醛效果明显下降.3次后提取物几乎不再有除醛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究测定凤凰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在λ=400 nm下测定不同地域高度、不同发酵条件下凤凰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和一壶茶叶的最佳冲泡次数,以测定其氨基酸的最大浸出量,并和其他品种茶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高度凤凰茶中氨基酸的含量高山最多,低山最少,中山居中;在100℃发酵下,其氨基酸含量最大;凤凰茶的最佳冲泡次数为5次;当浸泡4 h时,氨基酸含量达到最大浸出量;与其它茶叶相比,普洱茶氨基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发酵生产蛋白饲料中复合菌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茶粕为基质接入一定微生物进行发酵以获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微生物蛋白饲料,菌种的筛选和优化是关键。本实验所用的复合菌种是已经过筛选和优化了的,为进一步确定所得的复合菌种是否为最优菌种组合,实验对该复合菌种在茶粕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种可以有效地利用茶粕基质中的营养成分合成菌体蛋白,表现为较高的菌体干重收率及总糖的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
在红曲霉发酵酿造茶酒的原料中添加制茶下脚料,实验对比测定了发酵前后各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物料中各营养含量分别为,总糖(302.2±3.29) mg/g,还原糖(126.3±7.46)mg/g,多糖(175.9±9.05) mg/g,粗纤维27.1%,氮(40.64±1.06) mg/g,游离氨基酸(47.04±0.75) mg/g。发酵后物料中总糖(199.1±1.64) mg/g,还原糖(29.07±0.34) mg/g,多糖(170.0±1.30) mg/g,粗纤维18.8%,氮(37.02±0.86) mg/g,游离氨基酸为0 mg/g。发酵前后物料总重量利用率39.4%,各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分别为总糖60.06%,还原糖86.01%、多糖3.35%、粗纤维30.62%、氮8.91%、氨基酸为100%。发酵茶酒的酒精度达到13%。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葡萄糖不同的添加量、发酵时间及添加剂种类对活性乳酸菌饮料成品的影响,来确定生产活性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运用气质联用(GC-MS)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的活性乳酸菌饮料进行了香气产物分析。结果表明,活性乳酸菌饮料加工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的葡萄糖添加量,48 h发酵,同时添加柠檬酸钠或者维生素C在此条件下,能够得到成品较好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并获得较高的菌落数和丰富的香气成分,这对后期活性乳酸菌饮料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药(食)用真菌不同发酵菌种与女贞子固体发酵后对齐墩果酸的影响,为深度开发利用药(食)用真菌和女贞子提供基础研究.选用四种不同药(食)用真菌对女贞子进行固体发酵,用HPLC法检测女贞子药材和四种女贞子固体发酵物中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四种女贞子固体发酵物中,齐墩果酸均未发生转化;灵芝菌和桑黄菌可显著增加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含量,含量分别提高12.00%和38.17%,而平菇菌和姬松茸菌则减少了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含量,含量分别降低16.25%和2.18%.由此可知,在固体发酵过程中,发酵菌种对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发酵目的筛选适宜的发酵菌种.  相似文献   

15.
Antioxidative and cytotoxic effects of chamomile (Matricaria chamomilla) fermented by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ere investigated to improve their biofunctional activities. Total polyphenol (TP) content was measured by the Folin-Denis method, an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assessed by the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method and β-carotene bleaching method. AGS, HeLa, LoVo, MCF-7, and MRC-5 (normal) cell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cytotoxic effects by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MTT) assay. The TP content of fermented chamomile reduced from 21.75 to 18.76 mg gallic acid equivalent (mg GAE)/g, but the DPPH radical capturing activity of fermented chamomile was found to be 11.1% higher than that of nonfermented chamomile after 72 h of fermentation. Following the β-carotene bleaching, the antioxidative effect decreased because of a reduction in pH during fermentation. Additionally, chamomile fermented for 72 h showed a cytotoxic effect of about 95% against cancer cells at 12.7 mg solid/ml of broth, but MRC-5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sensitive against fermented chamomile sampl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ermentation of chamomile could be applied to develop natural antioxidative and anticancer products.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研究了草莓酸奶的生产工艺条件,并确定了最佳配比及最佳工艺流程。结果表明:以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菌为发酵菌种,白砂糖添加量为8%,草莓果浆添加量6%,接种量3.5%,发酵时间4 h,发酵温度42℃,产品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