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人称指示语作为谈话双方用话语来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是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的标志词。本文试对日常交际中人们使用人称指示语的一些非常规用法进行研究,分析其语用移情及离情效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称指示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特定交际含义。  相似文献   

2.
指示语的使用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并在特定语境下具有人际语用功能。本文概述了指示语的界定,分析了其语用移情特征,结合真实语料从人称,空间,时间,和社交方面探讨了指示语的语用移情功能,以拓展我们对指示语的多维探究。  相似文献   

3.
李捷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128-128,130
本文对英语广告用语中指示语YOUR的语言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它具有构建和谐交际关系和语用移情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政治语篇是一种会话参与者成分十分复杂的特殊语篇,语用移情、模糊限制语、模糊指示语、间接言语行为和政治委婉语等子策略的采用能有效地实现政治语篇的人际功能和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5.
伍丹琼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117-118
针对大学生在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中重语言规则而轻交际规则的现象,提出了语用移情能力是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语篇、语句和词汇的层面上详细论述了语用移情能力与高效交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们进行交际,目的是要达到一定语境下的语用功能,而语境是可以按照表达者的意图来构建的。同时构建语境可以为各种语境策略的实施提供更为广阔的使用空间。指示语便是一种语境策略,是语言和语境关系最明显、最直接的反映。本文以互动交际中人称指示语为对象,探讨其使用和理解的语境依赖性。文中重点在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的基础上研究语用移情,并提出“语用离情”的概念,意在突出它们的人际交往功能,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准确地运用人称指示语,使得人类言语交际得以和谐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一人称指示语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用法及语用功能因英汉文化的差异、交际的场合、交际的目的意图、交际双方的关系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各种用法和语用功能进行探讨,旨在揭示英汉人称指示语在语用上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心理距离为参照点,以汉语日常会话为语料,在语用视点和语用移情及离情理论框架下,探究人称指示语的更换在交际中所起的调距作用和取得的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二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拉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话语的亲和力,后者拉近了说话人与第三方间心理距离,便于听话人感受说话人对第三方的情感和立场;第二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将听话人移位于说话人位置,两者间心理距离消失,激起情感共鸣,后者将心理距离由远拉近,强化说话人负面情绪,多为严厉批评;第三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二人称指示语时,两者都将心理距离拉远,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弱化自我意识以增强客观性,后者通过模糊听话人身份来提高礼貌程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分析了语用移情的定义,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探讨了公示语的翻译现状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作者预期通过研究将语用移情应用于公示语汉英翻译,公示语的翻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地区软环境建设的国际化水平,能否正确使用公示语将直接影响到该城市、地区甚至是该国家的国际形象。本文将语用移情理论应用到公示语翻译当中,探讨翻译不是单纯的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将英语文本中的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加深对语用移情的了解,并提高国内公示语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0.
第一人称指示语非常规用法有:第一人称单数指代第一人称复数;第一人称复数指代第一人称单数;第一人称复数指代第二人称等。第一人称指示语非常规用法体现礼貌原则、语用移情和权势与等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马嘉俪 《文教资料》2014,(19):33-35
人称指示作为交际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时的相互称呼,是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教学用语为例,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出发,对第一人称的相关指示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意在突出它们的功能,使我们在日常交往和汉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人称指示语,保证言语交际和教学的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言中指示语的使用与理解具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并且在特定语境下它们还具有丰富的人际功能,而非仅仅被用于传递信息.借用维索尔论(1999)从语用功能综观论的角度提出的语言使用的顺应论理论,本文从顺应论角度出发,探讨英语语言中指示语的语用移情问题,即语言使用者如何通过选择指示语来表达语用移情.  相似文献   

13.
邹荣华  邹清华 《海外英语》2014,(19):266-267
指示语(deixis)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人称指示语内隐含着诸多文化特性,人称指示语隐喻形式机制是通过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拉大或缩小来实现的。英语三种人称指示语的语用范畴不同,其隐含的文化特性也各有差异,研究人称指示语的文化隐喻有助于掌握其语用原则以及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指示语(deixis)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人称指示语内隐含着诸多文化特性,人称指示语隐喻形式机制是通过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拉大或缩小来实现的。英语三种人称指示语的语用范畴不同,其隐含的文化特性也各有差异,研究人称指示语的文化隐喻有助于掌握其语用原则以及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赵鑫 《海外英语》2016,(4):227-228
2015年网络新词"本宝宝"和随着国产宫廷剧《甄嬛传》的热播而兴起的"本宫""臣妾"逐渐取代第一人称指示语,广泛流行在社交语境中。文章借助语用学相关理论分析并解释了网络语言第一人称指示语童稚化与成熟化的动因及其语用理据,结果发现:网络语言第一人称指示语的童稚化与成熟化,反映了社交中人们的情绪变化,折射出成人世界中部分人群的规避成长和孩童世界里部分儿童向往成熟的矛盾;同时二者可以满足当代社交话语中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多样性需求并且丰富指示语的体系,其语用理据在于语用移情和离情。文章的结论为今后的网络语言指示语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指称自己的词语称为自称语,自称语属于人称指示语范畴。从指示视点转换的角度,考察自称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可解读出说话人选择不同视点而灵活自称的理据,从而分析在动态的语境中自称语的独到的语用功能和鲜活的语用效果,促进言语的语用认知和话语理解。  相似文献   

17.
Verschueren顺应性理论与元语用指示语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ersehueren的顺应性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选择过程中总是在努力顺应语境、顺应语言结构,具有动态顺应的特征。元语用指示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不影响话语真值,仅表达说话人情感并帮助或引导听话人顺应其交际意图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分为承上型、当前型和启下型三种类型,Versehuerenr的顺应性理论能够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元语用指示语作出动态的顺应解释。 的顺应性理论能够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元语用指示语作出动态的顺应性解释。的顺应性理论能够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元语用指示语作出动态的顺应性解释。  相似文献   

18.
语用移情指语言习得者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到对方的社会文化中去,它要求语言学习者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必须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将其作为交际的背景知识进行言语交际,因此它是语言习得的较高层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第二语言习得,并将如何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用移情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如何把这些意识运用于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交际者顺应人际关系和适应交际语境的能力以及交际的整个过程。二语学习者的电子邮件请求行为属于竞争性的关系行为,移情缺位则会导致跨文化交际过程出现语用失误。交际主体唯有设身处地站在客体的客观立场上将心比心,则交际过程中的冲突、强制性才得以减弱,交际效果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指示语的选择透视了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分析语篇中的指示语能够让我们了解其语用原因和其产生的语用效果。本文通过分析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和空间指示语来解读这些指示语在公益广告中的语用功能,探索在公益广告中说话人与听话人所希望达到的心理距离和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