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海明 《教育》2014,(2):38-39
北京市将从2016年起,高考语文分值将从150分提高到180分,中考语文分值也从原来的120分增至150分;相反,中高考英语分值则降到100.其背后彰显的是对母语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呼唤.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连中国认为,此次改革肯定了母语的地位,不仅能够改变多年来盲目追求英语分数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提高学校、社会对母语教育的重视.我国这种“重英语、轻母语”的教学现状有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是关于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教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教化’。”“语文是为人的一生奠定精神底色的课程,语文以其饱含的情感、智慧和精神对人的生命进行潜移默化的诗意润泽和点染提升,全面开展人的精神建构。”作为语文学习的方式之一的文本研习,当然理应以接受民族文化教化、接受诗意润泽和点染提升、全面构建人的精神为指归。但是,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这一功利主义评价形式导引下,人们难得静下心来,从提升人的素养的角度来对待文本。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10月21日公布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这一方案的公布在全国引起了全民关注语文教学的热潮,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更多的思考今后语文该如何教、如何应考的问题;民众更多的在思考为何要大幅提升语文的分数。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意义非凡,因此本期特别选编两篇反思“汉字危机”和“口语交际”问题的文章,以期引起读者对语文教学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语文教育越来越被学者诟病,教师越来越不知如何教授,学生也越来越不爱学习,大家把语文教育的失败归咎于高考。但是目前仅150分钟的高考语文试卷能否承载母语教育和大学入学选拔的功能之重?从内地十余套高考语文试卷来看,高考语文也在探索、借鉴、改进,但是瓶颈依然存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是以汉语为母语的香港,他们的高考语文探索了很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考核方式和考核体系,内地是否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芳 《文教资料》2010,(9):116-117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在母语课程中进行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参照和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国文教育.中国大陆的语文课程需要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明确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要丰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师要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语文教学要落实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赵燕 《山东教育科研》2014,(18):F0003-F0003
根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013年10月21日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我们可获悉,自2016年起,语文科目总分在高考总分中上调30分,增加至180分:中考语文科目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北京市中高考语文调高30分,可以凸显该学科的核心地位,增强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并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头,尤其是在语文素养教育理念仍悬空的严峻形势下,潘新和新著《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立足中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和现状,环顾世界各国母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从语文教育和语文测评角度,比较系统而科学地解答了长期困扰语文教育与评价的一系列难题,是一部研究语文高考的力作,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鞠晨曦 《湖南教育》2013,(12):26-27
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另一个是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在教育中,外语教育和母语教育是不可能等量齐观的。中小学生学外语,主要目的在于对语言工具的掌握;母语教育则不同,在读书识字的同时,了解、领会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母语教育的重要功能。而现实的情况是,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都发生了变异。随着试题越来越标准化,解题越来越技巧化,母语教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母语教育是以汉语文为主要标志的。汉语文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在其中也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是中国古今文化的结晶,融汇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心理、风俗等自然表露在语言之中。所以,母语教学,既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包括民族情感、民族思想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教育,而后者体现了教育的人文价值。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提高人文素养的高度进行语文学习活动。“人文语文”便是应运而生的语文实践和研究的新范畴。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是关于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教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教化’。语文是为人的一生奠定精神底色的课程,语文以其饱含的情感、智慧和精神对人的生命进行潜移默化的诗意润泽和点染提升,全面开展人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民族语教育,即母语教育."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如此说.母语是民族的灵魂,母语教育是语文教育魂之所系.围绕这一迟到的真理,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并扎实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汉语文化处境的变迁,汉语教学在国际上逐步展开,国内学界和公共舆论开始关注母语及母语教育问题,重视母语价值、提高汉语地位的呼声日渐高涨。在高等院校中全面施行中国语文教学,切实推进大学生汉语文能力培养和素养教育,更紧迫地提上了日程。在目前母语教育必要性的讨论中,普遍谈及的有两个原因:一是母语水平降低影响了大学生的基本技能评价甚至是就业前景,其严重程度日益显现;二是语言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最重要的一部分,汉语教育是强国战略之所需。这样的认识自然是正确且尖锐的。而如果我们将母语教育的目标设定得更久远些,从更广阔的时空视野来考量,则将辟开另外的角度,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但是民族国家强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继绝开新光大之所系——而这些,正是由母语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母语教育的精义之所在,是我们重视母语高等教育的根本因由。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育是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土壤和血脉的母语教育,中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民族母语的习得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是一种民族诗意的拯救、民族情感的激荡以及民族精神的厚植”。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社会环境和时代思潮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偏离了这个方向,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的深渊。在语文教育这条路上,我们失去了太多美好的元素。  相似文献   

14.
面对目前的高三语文教学,笔者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的语文教育丢失了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而让莘莘学子漠视和厌弃语文,我们的课堂教学迷失在应试的泥潭中而忽视了语文的厚重与美丽;我们有让孩子拥抱语文、回归母语的重任,我们呼唤高中教育“绿色语文”的到来,我们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亟需蹈行趣法。  相似文献   

15.
当下,母语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姑且不谈如火如荼的外语学习,来自网络、电视、非法书刊的各种"新语言"楔入母语的躯体,"文化冲突"威胁着孩子们对母语的健康建构。未来的时代首先是"文化重构"的时代,保护母语和优化自己的文化基因,正在成为一个大众瞩目的话题。语文老师直接肩负着母语教育的重要使命,要牢牢占据母语教育的有利地形,为神圣的母语生存、发展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周芳元 《湖南教育》2013,(12):30-31
近日,北京传来中高考改革的消息:高考方面,高考考试和命题有比较大的变动。在语文学科上,语文考试的试卷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考试中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察,同时注重考察内容和社会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作为一名基层语文教师,深为这种改革叫好,狂喜之余,不由冷静思索:加分可以,但加分了是不是就会带来语文教学的一片繁华?理想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承担着母语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双重任务,用言语文化来分析语文教育的复合性特征,确立言语文化的语文课程观,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反思当下语文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语文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家长对学校的语文教育不满意,媒体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批评文章或报道,让语文教育者颇感压力。从小学学到高中,学了十二年语文,可是很多人对语文始终没有感觉,甚至一点母语意识都没培养起来,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最近,北京市出台高考改革方案,从2016年起把语文高考分值增加到了180分,很多语文老师为此欢呼。然而语文教育改革显然不能停留在高考分值增加上,而是要从它的具体问题改起,从语文教育的内涵改革人手。那么,语文教育到底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呢?根据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其他环节的一些观察与思考,我感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加强语文教育,文化自觉最重要.语文教育的文化自觉,应该从课程定名、课程内涵与课程教学三个方面来考量.从课程定名来看,语文教育的文化自觉首先源于对课程文化演变的认识;从课程内涵来看,语文教育的文化自觉重在对母语文化价值的把握;从课程教学来看,语文教育的文化自觉尤其要继承和发扬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一、语文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 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承载者一个民族的所有艺术、思想、观念等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传承对于民族发展非常重要。而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教育,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