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化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能综合运动疲劳的生理生化指标,使人们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能控制疲劳的产生,也为训练后身体迅速恢复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理生化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途径进行了阐述,为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预防和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从生理生化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途径进行了综述,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4.
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综述法,从生理生化的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途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阐述。为全面系统的认识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供参考讨论。本文就运动性疲劳的机制及其消除问题,对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的最新进展试做阐述。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是生理学、运动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借鉴国内外经验,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生化特点及恢复过程的生物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是生理学、运动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借鉴国内外经验,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生化特点及恢复过程的生物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7.
运动疲劳的生化特点与恢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茂贵 《娄底师专学报》2001,(2):106-107,112
在运动训练中,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现象,训练必须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才能引起机体剧烈变化,进而产生适应,提高体力,取得训练效果,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训练和比赛的负荷量和强度越来越大,谁拥有独特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大负荷训练与恢复的有机结合的措施与手段,谁就能取得成功,本文通过对运动疲劳的产生及生化特点的简述,研究加速训练后的身体恢复措施和采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基本成因和消除的生化手段,旨在为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提供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排球运动能量的供应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排球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以及对机体机能产生的影响,并对评定提出了建议,以期对科学安排训练负荷,预防过度训练和促进疲劳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解释中枢疲劳的生物机制.本文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疲劳的某些生化指标在中枢疲劳过程中的影响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内曲线径向柱塞液压马达导轨产生疲劳点蚀的原因,对压力冲击值和由其产生的接触应力增量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解决疲劳点蚀问题的三种办法。  相似文献   

12.
人体的疲劳征状主要体现在人体的三大系统中,其一,是神经系统的疲劳;其二,是心血管系统的疲劳;其三,是骨骼肌的疲劳。这些由于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就是所谓的运动性疲劳。一般来说,过度的运动首先引起骨骼肌系统的疲劳,之后方能引发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疲劳。从人体生理学上讲,疲劳是机体发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的出现是提醒人们要注意减低目前的身体活动强度或者必须终止目前的身体活动。经常性的疲劳会使人们进入亚健康状态,甚至引发机体进一步的损伤。因此,长期以来努力了解产生疲劳的原因及寻…  相似文献   

13.
如何消除疲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就运动生化而言,消除疲劳的实质,就是消除导致疲劳的物质,补充消耗了的能量和其它一些物质.利用中药外治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施于皮肤、孔窃、俞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推动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14.
如何消除疲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就运动生化而言,消除疲劳的实质,就是消除导致疲劳的物质,补充消耗了的能量和其它一些物质。利用中药外治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施于皮肤、孔窃、俞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推动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15.
刘晓玲 《时代教育》2010,(4):80-80,83
本文在对体操教学特点进行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体操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和心理疲劳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学生心理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而提出心理疲劳的调节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田径训练中诊断疲劳的主要方法,具体包括:主观感觉诊断法、中医诊断法、生理指标测定诊断法和生化指标测定诊断法;并总结提出了睡眠、娱乐性休息、积极性训练、理疗消除、加强膳食营养和中医药调理等恢复疲劳的手段和措施,从而为解决田径训练中相关问题、提高田径运动训练水平和促进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俊 《教师》2009,(12)
在帆船运动训练中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疲劳形式,人们往往对运动员的生理疲劳比较关注,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各种各样的预防手段,但是对其心理疲劳产生原因重视不够,也缺少预防的方法和恢复的手段,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产生的心理疲劳不能及时地得到预防和有效的控制.因此,本文从帆船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生成因素入手,阐述了帆船训练、竞赛中,心理疲劳对帆船运动员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帆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疲劳是国内外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并形成热门研究项目。掌握和了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能有效地防止疲劳和快速的恢复疲劳,本文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对运动性疲劳的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牛磺酸的代谢特点和运动营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的实验研究已证明,牛磺酸能对抗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而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牛磺酸虽说不参与蛋白质代谢,但它是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和运动能力关系密切,近几年来,从运动生化和运动营养方面的研究日多,这里将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体能的恢复,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类、裁判及消费手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