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形散神不散”是文学创作中对散文这种文体特点的精辟概括。所谓“形散”是指在散文创作过程中突破时空限制,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而“神不散”是指立意深远,主题集中。散文的“形”必须紧扣并服务于它的“神”。在语文教学中,移用这一术语并赋予新意,这对于新课  相似文献   

2.
第二册 第五单元 【学习要点】 本单元为散文单元。 一、认识和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神聚,即形散神不散。先明确“形”和“神”的含义:“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而言,“神”是指散文的内在思想而言;外在形式包括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表达方式的采用等,而内在思想体现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再明确“散”与“不散”的关系:“散”与“不散”是相对而言的,是对立统一的;散的“形”可以使题材天地广阔,行文灵活自如,不散的“神”可以使题材凝聚在一点,主题鲜明;二者紧密结合,构成了散文这个体裁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刘尊珍 《现代语文》2013,(12):51-52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致使学生在学习散文时会感觉文章不完整,不能轻易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致使散文教学成为一个难点,而散文华丽的辞藻和巧妙的手法又决定了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地位,如何有效地进行散文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师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散文教学正如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散的形怎样做才能聚拢来,不散的神如何把握才能真正领会于胸,确实也是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教会学生应一直把散文当成自己心灵最好的读者,一边读一边感受,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学习,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有心灵的触动,才能感同身受,才能培养其情感的良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散文中受益!现就散文的教学方法,在此谈几点拙见,以和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交流!  相似文献   

5.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并重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散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让不少教师“黔驴技穷”.面对这一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重视对散文的解读.文章选取黄厚江老师、王君老师、李华平老师的三堂《背影》课教学实录,通过对实录的分析,探究如何进行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肖云儒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确立了散文的最基本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这一论断准确地概括了散文的实质特点。“形散”即取材广泛,写法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神不散”或叫“神聚”,即主题集中贯通一体。“形散而神不散”的论断,是对散文特征的最准确概括,也是我们学习散文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入选语文教材的散文大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观点独特,文体特点明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提升赏析水平。结合具体散文篇目,从分析人物描写、分析环境描写入手,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散文,从表达方式上看,或叙事写人为主以托物寄意,或抒发激情为主以寄情言志,或议论为主以明辨事理,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或者叫做“形散神聚”、“形散神联”。“形”是散文的外部表象特征,“神”是散文的内在主旨灵魂,“形散神不散”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在散文教  相似文献   

9.
高二册第五单元[教学提要]一、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所谓“形散”,是说散文写法自由、灵活,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不拘一时一地发生的人和事,信手拈来,挥洒而就。所谓“神不散”,是指不论写什么人或事,都必须为中心服务,都不能脱离写作主旨。...  相似文献   

10.
一.单元整体设想 1.教学目标本单元共五篇文章。组成散文单元。它分别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出发,从不同的选材角度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丰富多姿地反映了散文体裁的共同点——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特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并进而初步地学习散文的写作方法,逐步做到会读散文,理解散文象征的写作手法,学写这类散文。 2.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五篇散文的学习,弄懂什么是“形散”?什么是“神聚”?为什么要“形散神聚”?怎样做到“形散神聚”。使学生弄清,“形”指的是取材与剪裁,“神”指的是中心,是立意。“形”与“神”是紧密联系的。“形”是体现内容的珠宝、“神”是贯穿文章的红线、“形”由“神”穿成一串熠熠闪光的项链,光亮照人。除此之外,散文重要的表达手法之一是,作者多采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中心思想,本单元各篇均采用了这种手法,这一手法亦是本单  相似文献   

11.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周锋 《教书育人》2002,(3):19-21
课堂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因此,瞄准素质教育、搞好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一位政治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就改进与优化课堂教学问题谈几点粗浅的想法。一、“形散神不散”散文写作讲究“形散神不散”,此法对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很有指导意义。政治课堂上,如果教师拘泥于教材,照本宣科;或是单纯地由老师讲、学生听,采取“满堂灌”,如此教学,可谓“形不散”,但结果只能使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学习失去兴趣,致使课…  相似文献   

13.
“形散神不散”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散文的本质特征,“形散神不散”论风行了数十年.随着当代散文的复苏和兴盛.这一论断已难以完全适应社会的飞速变化和当代人新的审美要求,新的“形散神不散”论认为.散文的“散”是指散文在取材、手法、结构、语言方面的潇洒随意、纵笔自如,“不散”是指散文表现出的真情、真境、真知.  相似文献   

14.
《背影》是散文中的经典名篇,被选录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 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据一线教师反映,八年级学生对 于散文体裁的文章虽有所涉及但对其“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却 不能够精准辨别。综上,笔者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来引导学生对 全文内容的梳理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多年的教学体会使我认识到,把握“三类”原则,掌握“三入手”方法,散文教学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习散文的结构美,从线索入手。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所谓“散”,首先,指它的题材广泛。宇宙之大,昆虫之微,无可不谈。其次,散文的写法自由,结构放纵自如,样式灵活,全无定格。但散文除了外在的方面,还有内在的东西。这就是“形”相对的“神”,也就是包含在材料之中的主题、思想感情等,如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从结构上来看是一篇很散的“散文”,文章中写了日本的樱花,清国…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上有一种文体叫散文,其主体特征是“形散神聚”。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度,随意变化;所谓“神聚”(或“神不散”),主要是指从散文立意来说,即其所表达主题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多变,无不为表达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7.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详见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人教社1988年版第33页)。这是知识短文《谈谈散文》对散文“形散”的论述。从短文的下文可以得知“形散”的“形”指“形式方面”之义。是与“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同类,与“神不散”(即主题思想)相对的。文艺理论在《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一章提到题材是文学作品内容的首要要素(详见十四院校编著《文学理论基础》第121页)。散文,属于文学范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分支,散文的题材也应是散文的内容要素,则不是形  相似文献   

18.
<正>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些有挑战性的主题展开探究,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各种发现的过程,学生挖掘出学习的本质意义,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散文作品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很多学生只是理解了文字的表面,没有深入下去展开主题探究,更没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学习散文的关键要点,所以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入,语文学习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散文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在批判性学习的基础上找到自己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  相似文献   

19.
散文的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要很好地完成它,困难是相当大的。因为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具有显著的文体特点,即所谓的“形散神聚”。在散文教学中,往往由于难以理解“形”和“神”的关系,学生在接受了老师深入细致的分析后,仍觉所知寥寥。中学六年,学了上百篇散文,到头来只记住了一句套话:散文“形散神不散”。这种令人痛心的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课的特点,要爽朗、洒脱,不要怕越雷池半步;但又不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漫无目的,放任自由。要像写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语文教学的“神”就是人情、人理、人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