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倡导教师终身学习,教师的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更需要学习。学习既为了谋生,又为了教师自身精神的成长。谋生是学习的外在目的,在剧烈变化着的时代,不学习则可能被淘汰。精神成长是内在目的,在任何一个时代,精神成长都是知识分子的特定标志。教师正在从事着精神成果的传递工作,教师自身精神贫乏,那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要求学生学习,对学生说,学习是你的主要任务,要求得理直气壮,为促进学生学习,我们有计划地对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并由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将学习成绩情况,作为衡量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人都需要有一份职业,因为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在人生发展道路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所有从业者一样,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为了在谋生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希望通过教师这一职业体现自身的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从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成就感。但是,事与愿违,许多职业中学的老师,在从事了教师这一职业后,会让自己产生职业倦怠,有时,甚至会觉得当一名职业中学的教师是那么的无奈、那么的疲惫!  相似文献   

3.
郑杰 《上海教育》2004,(9X):50-50
我们当中许多人不是为了奉献才当教师的,因为奉献可以作为从事任何职业的目的;我们也不是为了爱孩子才当教师的,如果是这样,应试教育也不会搞得如火如荼;我们一定不是为了发财才当教师的,全世界没有靠当中小学教师发财的例子。我认为,绝大多数人最终当了教师,只是因为这种职业满足了一种谋生的需  相似文献   

4.
在终身学习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职业面临着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应当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树立新的知识观、课程与教学观、伦理观、职业生涯观。终身学习时代的教师担负起许多新的职业角色,即知识的探索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学生成长的对话、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人的职业境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一种是事业的。回望自己十多年的教师生涯,自我衡量似乎两者都不像。要说我做教师纯粹为了谋生,好像不完全是。比单纯的谋生更多了一份责任和追求:要说已经进入事业境界.  相似文献   

6.
面对时代的要求和自身职业发展的迫切性,高校英语教师只有增强责任感,加强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培养终生学习意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理论和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地位,使自己的职业得以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教师是使人类自身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一种职业。任何职业都有基本的职业操守,也就是通常说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别的职业有所不同。爱岗敬业应该是任何职业最起码的要求,但教师的爱岗敬业有着特别的意义。第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且是生动活泼的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有主观能动性,有自身发展成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优才教育实验班的教学目的是尽早尽快地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英语同其他基础课程一样.担负着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其智力水平的任务.但优才教育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利于英语学习的因素.例如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授课过快.教学基础落实起来不够扎实等。这些现实迫使教师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作为教育者.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同时,优才班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好胜心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只要方法得当,师生共同努力.实验班的教学完全可以取得短时高效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随着专业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成为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需求的必由之路。教师如果是“一桶死水”,将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更谈不上与时俱进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因此,教师只有认清终身学习对教育、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教师是使人类自身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一种职业。任何职业都有基本的职业操守,也就是通常说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别的职业有所不同,爱岗敬业应该是任何职业最起码的要求,但教师的爱岗敬业有着特别的意义。第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且是生动活泼的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有主观能动性,有自身发展成长的规律。第二,教师主要是依靠教师本身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教育应该发自教育者内心,只有享受着工作乐趣和幸福的教师,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追求知识的过程有多么快乐。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为学识广博、上进积极、富有激情,同时沉醉于教育乐趣的教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可以说,教师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的专业技能与职业感受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为此,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实验中学着力抓好教师的专业成长,以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教师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一抹阳光。  相似文献   

12.
马小明 《学周刊C版》2014,(4):153-153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与学生的成长、学校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学习化社会背景下,中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论从社会需求出发还是从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凯勒的个别化教学(PSI)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学习速度不同、运用的方法也不同,而每个学生都应获得公平的机会去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在完成一个目标后都应当不停顿地向新的学习目标前进。不应当由于教师教学进度问题的存在让任何学生浪费时间去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信息,也不应当要求学习速度快的学生等着学习速度慢的同学赶上来而让他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4.
苏联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的智慧、感情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教师良好的个性素质能极大地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相似文献   

15.
浅谈名师的成长过程□杨长霖(新民市教师进修学校)何为名师?简言之,名师就是知名度高,教育教学质量好,影响大的教师。具体地说,名师应具备下述五个条件。1.敬业爱岗人民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教师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谋生的职业,更应当把它看成是自己...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开发人类智慧的金钥匙,它使人产生联想,提供理解和记忆的能力。对幼儿进行识字教育,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幼儿识字教育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要明确识字教育的目的 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在对幼儿进行识字教育,但有些幼儿园的教师没有明确教育的目的,致使有的幼儿对识字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幼儿园在进行识字教育之前,组织全体教师去外地参观学习、听辅导课等,通过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研究讨论,使教师明确以下几点: 1.重在开发幼儿的智…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与学生的成长、学校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学习化社会背景下,中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论从社会需求出发还是从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考察优秀教师的成长史.我们不难发现:所有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学习。而阅读摘抄专业的教育报刊.绝对是他们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专业报刊的精心研读.那么如何巧阅报刊,真正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呢?笔者联系自身经历.谈谈以下几点成长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确的学习目的,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好钢琴的关键。目的、目标因人而异,但是其Ⅱ三确与否,是否科学合理,只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学习钢琴的目的和目标必须符合钢琴艺术的规律,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所以,教师要帮助家长和学生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学习目的和目标。使家长和孩子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从而使学,土树立学习的信心,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自觉努力。  相似文献   

20.
日本未来教师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即将到来,今天的社会面对着不曾预想到的巨大变化。在教育领域,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教育的课题堆积如山。面对这种状况,日本曾提出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并推行了各种教育改革措施。学校教育的成败,与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师的素质关系极大。时代要求教师有新的素质。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1.任何时代的教师都应具备的素质教师在任何时代都应具备的素质,概括地说是在对专门的职业“教职”的热爱、自豪和一体感的基础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的总和。具体的则象日本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关于提高教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