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二氧化硫脲用量是还原Cu^2+为Cu与还原Cr^5+为Cr^3+理论值总和的两倍时,使用二氧化硫脲在石灰饱和溶液(pH≈12.8)、沸腾条件下处理铜铬电镀废水,废水中Cu^2+从31mg/L降为0.4mg/L,Cr^5+从23mg/L降为0.017mg/L,总铬量由35mg/L降为5.3mg/L,经分析沉淀物为Cu(黑色)、Cu2O、Cr(OH)3趁热过滤后,往滤液中加入FeSO4·7H2O,调节pH至中性,鼓入空气,冷却至得到黑色铁氧体沉淀.经处理后残铜量为0.2mg/L,总铬量为0.035mg/L,PO4^3-由5mg/L降为1mg/L.各项指标优于工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铜(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值=8.0的B-R缓冲液中,痕量铜(Ⅱ)(Cu^2 )对过氧化氢与罗丹明B的氧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使罗丹明B的荧光减弱.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Cu^2 的新方法.方法检测限为1.52ug/L,测定范围为0.03~O.3mg/L.本法用于测定牡蛎样品中Cu^2 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长江起点水域中的微量元素镉、铬、锰、锌、铜、镍6种元素,考察了不同种酸及酸度对硝化作用的影响和在体系中共存离子的相互干扰情况。用NH4H2PO4-Mg(NO3)2作为测定镉、铬的基体改进剂,得到了良好的测定结果,其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6.5%-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1%-2.0%,检测限镉为0.040mg/L;铬为0.018mg/L;锰为0.020mg/L;锌0.096mg/mL;铜为0.064mg/mL;镍为0.035mg/mL。  相似文献   

4.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分离富集铜,并选用盐酸羟胺作发光试剂,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发光测定铜的分析方法.该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其线性范围是6.0×10-7~4.0×10-10kg/L铜,RSD是3.2%(n=11;Cs=1.0×10-7kg/L),检测限是1.0×10-10kg/L铜,可用于人发中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1-(4-硝基苯基)-3-(5-溴-吡啶)三氮烯(NPBPDT)的合成及其与铜的显色反应.在NP-10的存在下,pH11.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能与铜发生显色反应,铜与NPBPDT形成摩尔比为1:2型的黄色配合物,在440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峰,在540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以440nm为参比波长,540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91×10^5L·mol^-1·cm^-1,铜的浓度在0-12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铝合金中的微量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紫贻贝对海水中镉富集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暴露实验中紫贻贝(Mytilus edulis)对镉富集的生物动力学特性及铜离子对紫贻贝吸收镉离子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镉溶液中,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紫贻贝对镉的富集量逐步增加,12d(288h)后,在镉浓度为0.01、0.2mg/L溶液中紫贻贝富集的镉含量趋向于平衡,在0.2mg/L的镉溶液中的富集量达73.64mg/(kg干重).在铜离子存在下,实验进行10d结束时,实验组比对照组的镉含量高7.36mg/(k干重),说明铜离子对紫贻贝吸收镉离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与铜离子在pH=9左右的氯化铵-氨水组成的缓冲溶液中形成稳定的蓝色络合物.测定了该络合物的吸收曲线,确定了最大吸收波长λmax=603.7nm.在此波长下测得铜离子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所得数据以origin 6.0软件处理分析,得到标准曲线。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1.0×10^-3+0.01268x,相关系数γ=0.9983,P〈0,000l(n=4),铜离子的含量在0.10~20.00mg/L之间时,吸光度与铜离子的浓度呈线性关系.该分析法可用于工矿企业含铜废水处理站的日常监测.其准确度、重现性、误差均能符合国家标准水质分析方法规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吡啶铜与苯巴比妥络合物的极谱波.在0.1 mol/L的H2SO4溶液中,吡啶铜-苯巴比妥体系在-1780 mV处产生一个灵敏的极谱波.该吸附还原波的二阶导数峰电流与苯巴比妥浓度在6.0×10-7~2.0×10-3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检出限为3.0×10-8mol/L.据此建立了测定苯巴比妥的新方法.此法已成功的用于巴比妥类药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1.1血糖的概念及含量 血糖主要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相当恒定,仅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正常人空腹静脉血糖含量为:碱性铜法测定为3.9~6.1mmol/L(70~110mg/dl),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为3.3~5.6mmol/L(60~109mg/dl)。  相似文献   

10.
红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红掌的幼叶叶柄作为快速繁殖的外植体源,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各培养阶段的适宜培养基:(1)不定芽诱导培养基:1/2MS 6-BA1.5mg/L KT1mg/L NAA0.2mg/L;(2)芽的继代培养基:MS 6-BA25mg/L NAA0.2mg/L;(3)生根培养基:1/2MS NAA0.2mg/L IBA2mg/L 活性炭0.2%。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乳化剂OP/正丁醇/正庚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为介质,5-Br-PADAP为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实验体系.结果表明:在波长为554nm下,铜离子浓度在0-6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为0.9995,摩尔吸光系数ε为1.2×10^5L·moL^-1·cm^-1.该方法用于各类蜂花粉样中铜的测定,回收率达到91.5%~107.0%.  相似文献   

12.
在0.065mol/L柠檬酸钠-0.046mol/LHCI(pH6.6)介质中,2,3,4-三羟基-4'-磺基-偶氮苯和铜(Ⅱ)形成配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上于-0.24v(vs.SCE)处产生灵敏的吸附波,测定铜的浓度范围为0.005~0.3μg/ml,检出限为0.0025μg/ml,利用该波应用于人发及硫酸镍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EM和高分子絮凝剂对庆大霉素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单独使用EM时最佳的接种量是0.3%~0.4%,pH为8,处理时间为36小时,处理温度取自然温度(室温),经正交实验最佳组合为B3A3C1,即最佳的温度为30℃,最佳接种量为0.5%,最佳pH为5。处理后COD从20000mg/L降至1000mg/L左右,经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最佳的pH为8./10000的絮凝剂聚丙烯酸钠加量为0.75~1.0mL/250mL废液,沉降时间为1.5~2.0h,主要污染指标COD降低到了350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350mg/L)。  相似文献   

14.
人发中微量磷的极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CL-Sb(Ⅲ)—钼酸铵—丙酮体系中,磷锑钼杂多酸有一个尖锐、灵敏的极谱波,其峰电位为-0.41V(VS·SCE),峰电流与磷量在0-10μg/25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5×10-3μg·ml-1。方法用于人发中磷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铅(Ⅱ)-胱氨酸-甘氨酸体系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特性。在0.001mol/L甘氨酸溶液中(pH=8.2),加入铅(Ⅱ)溶液后,使胱氨酸的峰电流增大,最佳实验条件下,该峰电流与优氨酸浓度在3.3×10-8~1.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过3.3×10-9mol/L。通过对该峰的性质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证明此峰为配合物吸附还原峰,吸附反应物为铅(Ⅱ)与胱氨酸形成的1:1配合物,电机反应为二电子还原。  相似文献   

16.
维多利亚蓝B(VBB)在pH=4.2的甲酸——甲酸钠缓冲溶液中能得到良好的单扫极谱吸附波。其一阶导数波高 ip与浓度在1.0x10-7mol/L-2.0×10-5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利用该波对染料中的VBB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得到该极谱波是VBB的二电子二H+还原电极过程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合成的试剂4-对甲苯基-1-对苯碳酸钠硫代氨基脲(简称PMPT)与Cu(Ⅱ)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在0.006%Tween-80的NH3-NH4Cl溶液中,配合物于-0.63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峰电流与Cu(Ⅱ)浓度在5~110ng/mL范围内有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ng/mL,应用于人发、硫酸镍中铜的测定,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试验了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测得配合物组成为Cu(Ⅱ):PMPT=1:3,条件稳定常数β=5.54×1017,并对该体系的极谐波性质及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4-对甲苯基-1-对苯磺酸…  相似文献   

18.
对Pb^2+在增甘膦一氯化钾-铜铁试剂体系中的极谱波性质进行了,提出了用示波极谱法测定铅含量的一种新方法。在上述底液中,Pb^2+与试剂作用,生成的三元络合物在极谱仪上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峰电位为-0.65V。  相似文献   

19.
瀑布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展瀑布兰的诱导分化、芽苗增殖、壮苗培养、生根和移栽等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瀑布兰适宜的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BA2.0mg/L+NAA0.2mg/L,其分化率可达69.8%;增殖培养基为:MS+BA3.0mg/L+NAA0.2mg/L,培养60d的增殖系数达到4.9;壮苗培养基为:1/2MS+NAA0.2mg/L+BA0.5mg/L+香蕉泥10%;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s/L;当幼苗长高至3-4cm,生根5-7条,根长至1-2cm时,移栽至水草中,成活率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玫瑰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玫瑰茎尖在MS+6BA1mg/L+NAA0.1mg/L+3%白糖+0.4%琼脂的培养基中芽的诱导率高达98%;在MS+6-BA2mg/L+NAA0.01mg/L+3%白糖+0.4%琼脂的培养基中增殖倍数可达6,且苗壮;在1/2MS+IBA0.5mg/L+0.3%活性炭+3%白糖+0.4%琼脂培养基中根系生长丰富且健壮,诱根率高达100%;试管苗移栽基质为珍珠石+腐殖土,成活率达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