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自清在20世纪的文学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他的散文不同于其他文学家,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他散文的艺术美。朱自清散文的感情真挚自然流出,整体的结构较为严谨,加上生动活泼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朱自清的散文被人们称为"充满着诗情画意"。细细品味,语言的独特运用无疑是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独特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朱自清多篇散文进行展示学习,可谓是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着重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五四以来,现代散文以"真实"为主要特征,追求叙事的"真"和感情的"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对朱自清的散文有时令人稍感着意为文,注重文章行文的华丽和感情宣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真情实感的"虚升"或"夸张",存在散文情感"失真"现象,这对散文来说是另一种偏差。本文主要以散文需真情实感这一文体本质为基点,分析朱自清散文中出现的"失真"现象,以此对散文的情感真实性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朱自清作为"散文圣手"而被后来者广为赞誉。他的散文感情真、语言美、结构巧、道理深,被誉为现代"白话美文的模范"。探究其成因,源于"厚爱",正是朱自清对家人、对人民、对祖国、对大自然、对艺术创作的厚爱铸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艺术丰碑。  相似文献   

4.
人们通常习惯上把散文称作“抒情散文”,主要是因为“情”乃散文的命脉和灵魂。散文所表现的主要是作者的独特感受,叙事、写景、记人,无不是在写作者的主观感情,文字之中无不浸润着感情的分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最具中国散文传统的美学风范,堪称感情美的典范。他总是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个性倾泻在清新的文字里,渗透在优美的画面中。写于1924年的《绿》,便以“惊诧”为感情触发点,抓住梅雨潭的绿大做文章,抒写了作者喜出望外之情、异乎寻常之爱,让我们充分领略到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和感情美。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对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人们总忘不了那秦淮河的灯影波光,梅雨潭醉人的绿,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古朴。朱自清的散文神韵别致,把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其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浅白朴素,富有诗情画意,勾画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浸透作者浓烈思想感情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散文有悲苦的人生底色,其苦闷是他的个人气质和性格以及时代因素合力的结果。更与他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文化观、政治观有关。朱自清的散文一方面缜密漂亮,另一方面为纾解人生苦闷,追求刹那主义,由刹那间事件引起的感情的明灭,对感情与外在事物间联系反复咏叹,着笔舒缓,描写细腻。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朱自清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在其诸多的散文作品中又以抒情散文著称。因此,本文着力探讨其抒情散文的成功之处,发掘出传神的用词、细致的描写、柔美的意象、真挚的感情是促成其散文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读者,总会对朱先生的散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里有什么艺术上的奥秘呢?如果认真体味,反复咏读,我们会发现,这个奥秘就是:朱自清在他或朴素、或细腻、或绮丽、或纤浓的文字中,灌注了一段真挚而又深沉的感情。因为散文要感动读者,就必须表达出时代的、社会的也即是作者的强烈的感情。许多现代文学研究者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鲁迅在谈到五四时期散文成就时早就说过:“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相似文献   

9.
一、总体阅读思考《谈朱自清的散文》是一篇文学评论。它不是针对朱自清的某一篇散文,而是通过对朱自清的整个散文创作,进行综合评价,引证分析,表述作者对朱自清散文的总看法。引导读者理解朱自清散文的精妙之处,学习借鉴他高超的写作技巧。阅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是“五四”时期极小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可与古典散文名篇媲美)的散文家。《荷塘月色》是他写景抒情的名篇。文章把朱自清善于精确观察,妙用修辞,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的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本文从其散文写景、抒情的特色出发,探讨了朱自清散文情景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时光匆匆     
自从拜读过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原本对散文毫无感情的我开始对之渐渐产生了兴趣。在读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以及钱钟书的《窗》之后,我发现.散文可以像小说一样叙述事件、塑造形象而又不受小说结构的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的散文行文如诗,辞藻平实而饱含真情,描写清淡而韵味悠长,叙述随意而其文意却丝丝入扣,文中语言平淡却不失优雅,行文流畅且极具内涵。其浓浓的诗意与缜密精巧的构思、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真挚感情地注入及清幽细密的语言则构成了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情感类散文,描绘最普通最寻常的生活,富含感情,却又不温不火、清新自然,能够于不经意间触动读者的心灵。《冬天》,就是这样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抒写内心愁绪和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寻求排解忧愁的散文名篇。其感情是真挚动人的,其文笔是精致优美的。朱自清先生说,写景,就是“以文字作画”(《山野缀拾》)。即写景是用文字像绘画一样将所写之景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有声、有色、有情、有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人以美的熏染和感动。因此,在创作中,他经常很精细地用造型性强的语言营构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思绪,可谓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荷塘月色》可谓是“以文字作画”的写景艺术典范。1.清幽的画面基调与苦闷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以其散文的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本文从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形成和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来说明他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整体风格清新自然,他的散文,无论是记叙人物、风景、叙事还是抒情,都十分切实的抒发了自身的情感,犹如清风拂面,没有丝毫的刻意之感.而《荷塘月色》作为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集中地反映了其散文创作风格.本文就《荷塘月色》一文来谈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背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的一篇优秀散文,它通过父亲车站送子的动人场景的描述,抒写了父子之爱,表现了当时小有产者朝不保夕的可悲命运,以及由此产生的感伤情怀。这是一篇很好的指导学生写人的散文,镜头集中,感情深挚,又便于摹写。教学得法,可以使学生学会写人的基本方法。为此,对教学本文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9.
梁颂华 《成才之路》2011,(35):29-29
“真”是艺术的生命。朱自清散文的最大特色是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讲真话、抒真情、描实景是其散文历久不衰、永葆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学时代,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和《荷塘月色》,我深深地感到作者是位富于感情和重感情的人。不久,我在坊间买了朱自清的一本散文选集和一本诗集《踪迹》。读后,我感到作者不但感情丰富,而且是位非常纯洁、善良、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心里产生了对他的敬爱之情,我盼望能见到这位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