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产减值会计是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分支,目的在于如实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资产的价值以及由于其价值降低可能导致的减值损失。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而确认标准和计量属性的选择又是确认和计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00年底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从而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了重大突破.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对滥用谨慎原则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予以限制.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但是.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些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进行利润操纵,资产减值确认标准混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可选择性较强,滥用会计估计多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因此,针对我国现有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不足.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真正解决企业高估资产操纵利润等会计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成才之路》2009,(18):84-84
1993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这一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会计环境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了会计要素的精确确定和计量,必须对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可以抵消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制度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得低估负债或者成本费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在物价上涨时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以及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等。  相似文献   

5.
戈婷婷 《考试周刊》2011,(57):232-233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应持有的谨慎态度。如果一项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它作为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具体的会计实践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在会计政策选择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上、收入确认上、费用确认和或有事项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对会计核算要求的繁简程度不同,体现谨慎性原则深度有所不同,从而要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不一样。《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象《企业会计制度》那样计提八大资产减值准备,而是只要求计提流动资产减值准备。但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能否体现谨慎性原则,似乎从来没有人产生过怀疑。难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真得体现谨慎性原则吗?我们认为,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浅析资产减值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巢湖学院学报》2004,6(3):128-131
资产减值是指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新<企业合计制度>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资产期末计价的模式和计提减值准备后资产的使用及处理等方面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统一计量模式,规范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使用及处置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制度规定和重要意义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做了论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有何影响做了探讨,并利用上市公司的一些案例分析了某些企业如何例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一会计政策来操纵会计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以达到自身目的,对如何避免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提供虚假的会计数据误导投资者谈了自记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着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国有资产流失与资产减值的界限模糊不清、外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要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办法,正确评价资产减值,提高会计事务所的诚信,加强资产的独立审计,使资产减值会计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方法.企业可以对同一经济业务选择不同会计政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对财务信息使用者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折旧、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中摊余成本的计算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成本、收入,导致企业利润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还会对资产、经济周期、会计信息质量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浅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会计核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昝波 《华章》2009,(2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共同作为固定资产的减值存在,成为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财政部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谨慎性原则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不高计资产、不低估费用,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本文拟从其两者的性质、核算范围、核算时间、计提方法、计提基数、纳税影响和帐务处理等七个方面阐述其间虽有不同,但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以求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现实价值,按照谨慎性原则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论文对稳健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稳健性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晔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11-112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会计人员应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在会计工作中,稳健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低估资产价值、高估负债价值。财政部最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下文将就稳健性原则及其在《制度》中的运用试作简要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企业要合理使用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必须拥有优秀的会计师、建立成熟的资本市场。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账务处理包括固定资产减值的处理、已减值固定资产价值回升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资产的定义,并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也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新制度一经颁布,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在会计实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现象,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降低了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强调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避免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从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企业应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这八项减值准备存在共同点,即在资产发生减值及损失实现前,估价减值的损失及减值的金额。但其计提标准、计提方法及会计处理存在差异。在会计上这种做法叫备抵法。这样,可以使得估计的由于资产减值而形成的损失或费用与当期企业取得的收入相配比,而且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资产项目列报的金额更准确、真实,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有用性得以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据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作出更好的或稳健的预测和决策。  相似文献   

18.
资产是一种特定的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要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必须是可用货币计量的。如果资产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下降了,就说明资产的价值降低了,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就需要对该项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再按原来的价值来计量了。其会计处理方法是:一方面抵减资产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增加当期的费用,减少当期的利润。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作了调整,并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本文旨在研究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制度中存在的必要性、具体运用及适度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自2001年起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标志着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深化。同时,企业面临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企业规避风险的内在动力和投资追求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外部力量催生了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和广泛运用。企业要充分认识为什么要实行资产减值会计和如何运用资产减值会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