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代河南籍诗文作家群星灿烂,最著名者为许衡、王恽、姚燧、马祖常、许有壬、孛术鲁翀等六家。兹以许衡、孛术鲁翀、马祖常三先生及其文集为研究对象,分别叙其行实,评其价值,考镜其版本源流,以解决些三家的基础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
元代北方游牧民族入统中原,传统的儒家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以姚枢、许衡、姚燧、孛术鲁翀、王恽、马祖常等为代表的中原士人在社会动荡、文化衰微的背景下,慨然以道自任,传承儒学,推行"汉法",治理地方,教化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代苏南家族人才辈出,尤以实业型家族与文化型家族为最甚,不仅成就了自身的丰功伟业,而且对当时乃至现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苏南家族教育是孕育自身人才的摇篮,蒙学课程乃教育之基,而以无锡荣氏家族为代表的实业型家族与以无锡华氏家族为代表的文化型家族可称苏南近代家族之典范,以近代苏南实业型与文化型家族蒙学课程变迁之比较为视角,深入分析其异同,揭示其人才兴盛之缘由,为现今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苗族史诗《亚鲁王》讲述了苗族英雄亚鲁一生的英雄业绩,其命运之坎坷、其性格之坚韧、其对手之凶残建构了史诗的发展脉络.亚鲁一生中拥有诸多对手,但其与兄长赛阳、赛霸的争斗才是贯穿整部史诗的主线.文章通过分析亚鲁英雄形象,在比较多篇《亚鲁王》异文的基础上,以英雄对手母题为切入点,探讨了史诗蕴含的苗族“人类同源”的观念,并分析了史诗内蕴的麻山地区苗族传统的祖先崇拜意识,认为史诗是对苗族远古社会历史事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庐江何氏本为魏晋之际兴起的"小族",及至东晋南朝,其家族门第不断上升,成为门阀社会"高胄"、"荫华"的显赫门第,维系了二百多年的兴盛局面。究其原因,固然非止一端,但关键在于其家族之婚姻与仕宦。就其婚姻而言,自东晋至宋、齐,何氏家族相继与诸皇族联姻,成为士族社会中的外戚世家。这使得何氏家族长期获得皇权的护佑。此外,作为高门士族代表,何氏家族虽不乏风雅名士,但各时期其家族都有致力事功的政治人物,如东晋之何充、刘宋之何尚之、萧梁之何敬容等,从而确立起其家族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6.
史书与地方史志中多处记载柳氏家族避难于"王屋山"。这一隐居之地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多次选择这里避难?这些问题对于破解柳氏民居与柳宗元家族之关系十分重要。本文从3个方面论证了沁(水)历(山)一带为柳氏家族的避难之地:一、沁历一带历史上长期属河东郡管辖,属同一行政区域。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形成了共同的语言习惯,生产、生活习惯,是柳氏家族避难的首选之地。二、沁历一带悬崖峭壁、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处两郡数县交汇之处,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理想的避难之所。三、沁历一带有柳氏家族的"皇奉食邑"与庄田家产,为其家族避难提供了物质基础。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柳宗元及其家族避难之地就在(太)行(王)屋间的沁历一带。  相似文献   

7.
曹沫(mei)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三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公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已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还鲁之侵地。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经学研习与传承的突出特点就是以家族为中心。以家族为中心的经学研习与传承,从源头上可追溯至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家族后人。在官学衰败与家学兴盛的背景下,世家大族开创了以家族模式来传承学术、培育子弟的教育体系。家风和家学是家族教育体系的两大要目,是实现家族门第世代传承的核心要素。世家大族对于《孝经》与三《礼》的研习与传承,推动了《孝经》与三《礼》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养成了士族子弟孝友之内行的家族风操。累世经学与累世公卿之间的相互因袭,再加上儒家经学与士族门第之间存在的天然亲和力,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家族的核心思想信仰,儒家经学成为家族的核心家学内容。世家大族在家训中所秉持的教人之方与为人处世之道,同样是以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为核心,并落实在家族子弟日常生活的言语行为之中。以家族为中心的经学传习,延续了因官学兴废而时有中断的官方经学传承,这就是魏晋南北朝经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正西学东渐以来,治唐诗者名家辈出,然能于高山之巅,踵事增华,亦每每有之。今王伟博士《唐代关中本土文学群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一书,立足地域、本土、家族诸观念,生动还原了唐代关中士人的创作场景与书写体验。因于宗族与家族、本土与地域、历史场景与个人书写三题,为读后之杂感,呈教于方家。一、士族与家族  相似文献   

10.
鲁人曹沫     
[汉]司马迁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