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文意理解题”,命题者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为此,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误区提供了  相似文献   

2.
李联柱 《时代教育》2007,(9Z):102-102
自从将文言文阅读纳入高考试题以来,它已成了其中的“重头戏”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卷、各省市卷,该题的分值基本上在20分左右。面对如此厚重的考试内容,广大考生应如何做到“与古人亲密接触”,如何应对看似庞大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呢?笔者就十多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谈一谈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题规律以及复习备考策略,仅供广大同行和考生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占了一定的比重。从每年考生的复习与答卷情况看,大多是投入多,收效少,得分率低,所以文言文阅读就成了考生们“头疼”的问题。考生如何才能更好地解答这类试题,取得好成绩呢?笔者在对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研究中发现,高考文言文的应试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效率。一、着眼整体,实施整体阅读近几年的高考阅读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文言文也不例外,整个出题思路完全遵循整体阅读的思维模式。以9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为例: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在近10年的高考中基本稳定,命题形式也渐趋灵活、成熟,2004年高考文言文的赋分高达20分,是整份试卷中仅次于作文的一大板块。纵观历年的高考题,可以归纳出文言文阅读的四种解题方法。一、代入法解实词题解题时可将各个选项的解释逐一代入原文,如果代入后文句的内容不通顺,则为错误的选项。如2003年春季高考第12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铨简秀士铨简:选拔B.当由径道径道:小路C.登所生庶贱所生:指生母D.登辞疾不受疾:急速如果将“疾”(急速)代入原句,则明显不通顺,而考生在考试时只要能理解到这…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迎来了英语新高考试卷试题题型和分值的巨大变化,对考生篇章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显得越发重要。教师有必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正确把握阅读理解命题策略,尤其要明确选项中干扰项的设置特点及技巧,以此提高试卷命制的效度并指导学生有效排除“干扰项”,在阅读理解这种题型中稳稳“提分”。此文以一篇高考原创说明文试题为例谈谈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干扰项的命制特点。  相似文献   

6.
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继续保留了译文辨正题,从形式上看,这一题型属于选择题型类,但要做好这一题型的题目,考生除要了解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外,还要了解文言文翻译的一些灵活的注意点,要对照原文,仔细辨别,找出错误选项中翻译不当的地方,最后得出正确的选项。文言文翻译有哪些灵活的注意点呢?先看今年的高考试题: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包括考试内容、题型、对考生的能力要求等,惟一的变化是在各学科考试要求上有所创新。语文:强化语知考查,作文仍是话题今年高考语文调整重点在语知部分,一是重新要考查标点符号和熟语,二是文言文阅读题数减少、但增加文言文翻译试题,三是适当增加现代文阅读和古诗鉴赏试题的难度。此外,语文科目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等5个知识点将不单独设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从复句关系的角度设题已经成为“热点”之一。从1992年开始考文言复句到现在,几乎年年有,而且形式多样化。为了便于备考复习,本文就近年来高考文言复句试题作一些分析,对应试复习谈一些认识。一、高考文言复句试题分析试题内容具体有以下四方面:1.通过给译文试加关联词语,考查复句关系。如1996年(全国)试卷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题: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拔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应当是A既然……只有B.倘务,‘…那么C.只要……就……D.宁可……也要处理此类题,首先要把题干文…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概括与分析”题,其选项似是而非,令考生常难以判断。不少同学都有类似的困惑:这种题到底应该怎么做?从近年高考文言文命题来看,基本上是要求考生选出错误的一项。那么,从了解错项类别入手,找解题方法,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0.
浅说“通假”与“破读”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敢泽 《语文知识》2002,(10):19-20
2001年湖北省仙桃市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阅读题中有如下一题: 下边加点的字与“亲戚畔之”的 “畔”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入则无法家拂士,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大楚兴,陈胜王。 揣摩题目,所举“畔”字为“通假”用法,故考生务必对题中的四个备选项采用求同辨异的方法,剔出其非“通假”用法的一项。然而备选支中四个带点字都改变了本来的读音,涉嫌“通假异读”。这就未免使部分考生感到扑朔迷离,如堕五里烟云而“胡乱判案”;有些考生虽然用排除法推得正确结果,但也不一定明了个中缘由。解答此题,关键在能辨明“通假”与“破读”。怎样区分呢?下面略作浅述。  相似文献   

11.
许涛 《求学》2009,(1):53-56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的一道试题。要做好这道题,考生需要有良好的文言语感、丰富的文言积累、灵活的翻译技巧和敏锐的猜读能力。与此同时,培养科学合理的解题思维也十分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就将这一抽象的解题思维化为具体形象的解题步骤来加以论述,是为“文言翻译五步法”,请大家“步步为营”,细加领悟。  相似文献   

12.
车颖 《学子》2012,(12):79-80
每年高考文言文的最后一道题,都是文义理解(分析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道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命题者往往在错误的一项中设置"陷阱","引诱"考生上当,怎样才能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呢?研究试题错误选项的类型尤为重要。综观近几年高考试卷,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命题者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  相似文献   

13.
薛峰 《高中生之友》2012,(23):17-18
201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基本都是"文意理解题",命题者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为此,探究命题人设计干扰的方法,无疑为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新高考“阅读(第一节)”(下称“阅读理解”)是一种有目的的阅读。该题要求,“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一般来说,新高考卷阅读理解共4篇短文,约1 200词,文后有15道试题。要想在考场内约30分钟时间内读完短文并正确作答,对部分考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影响考生阅读的因素有很多,我们暂且不论文体结构知识、长难句、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量,光是新高考卷中的“难词”(包括由《新课标》词汇表中衍生的派生词、合成词和转化词以及纯生词、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进行剖析,有助于总结命题规律,探寻复习对策。三年来,这一板块的命题,选材呈现多元化,设题整体保持平稳,主观题测试比重加大,特色新题颇具启示性,答题强调得分“点”和语境意识。有了这样的解析,在复习策略上就可以有的放矢,成竹在胸。  相似文献   

16.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要想得满分 ,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 ,还要有巧妙的方法。在多年的高三语文复习中 ,我积累了一种“四步走”的方法 ,可供考生操作。第一步 ,倒读最后一题 ,搜索“内容提要”。从 1997年开始 ,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 ,在题目设置上有这样的规律 :将阅读材料的内容 ,从不同角度切分为四个部分 ,再按照原文行文的先后顺序 ,拟设四种对文章的概括性叙述 ,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进行综合分析 ,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也就是说 ,在这最后一题的四个选择中 ,只有一项错误 ,而其余都是正确的。那么 ,未读原文之前先读…  相似文献   

17.
《考试说明》以及高考试题均未直接要求考生能够划分文言读物的结构和层次 ,因此许多考生明显缺少对文言读物进行层面切割(本文简称“切层”)的意识和能力。这是不能适应文言阅读理解的要求的。本文拟就“切层”的作用以及方法谈谈有关看法。一、作用1.“切层”有利于理解文言词句。近年 ,结合语境考查考生理解词句能力的试题几乎每年都有。因此 ,考生对所给读物进行“切层”就显得必不可少。如1994年高考第17题 ,就“扶侍私庭”一句 ,命题者提供了“在家奉养母亲”、“扶助母亲理家”两个选项。乍看 ,两个选项似乎均有道理 ,但是…  相似文献   

18.
’96高考结束了。从第一卷第1大题单项填空B部分二十小题的答题说明,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历年单项选择填空题的题目要求都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正确答案”,而且答案只有唯一的选项。而一九九六年此题的题目要求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这种选择最佳答案的单项选择题,在我国英语高考史上是第一次出现,(以往高考题中只有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出现了选择最佳答案)。在四个选项中,不但设置了异意答案的干扰项,还设置了同义答案辨异项,从而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选项中涉及到的,命题者在拟题时往往不是直接采用原文的语言,而是改头换面,有所转换,考生如果能熟悉命题者在设题时常会有意埋下的“陷阱”,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获得高分。从近几年的高考阅读试题的选材和设计来看,考查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对一般信息的搜寻、筛选、转换、改组、扩展、应用等,而科技阅读文重点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试大纲上把这一能力层级定为C,尽管每年高考所选的材料都比较新,考生大都不熟悉,但只要摸准命题者的一般设题技巧,要想获得高分并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从复句关系的角度设题已经成为“热点”之一。为了便于备考,本文就近年来高考文言复句试题作一些分析,对应试复习谈一些认识。一、高考文言复句试题分析试题形式具体地有以下四方面:1.给译文试加关联词,考查复句关系。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5题: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应当是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C.只要……就…… D.宁可……也要……此题型1992年“三南”题中曾用过。处理此类题,首先要把题干文言复句的意思弄清楚,这就要看它所处的语言环境。本句之前是郭永指责太原帅征收超过朝廷规定标准之外的赋税供其“宴飨”享乐,之后是府里也不敢紧逼,中间题干句,应有对太原帅威胁的意味。第二步再用四选项的关联词逐个搭配,选取恰当的一项。只有 B 项表假设的关联词才恰当(题干句中的“脱”正是个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