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研评价是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环节.文章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存在科研分类评价未得到明确体现、科研评价主体多元化不完备、科研内涵评价不突出、科研评价方法整合不到位、科研评价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未来高校科研评价应使分类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价主体更加多元、评价内容更注重内涵、评价方法更科学合理、评价管理制度更为完善.基于此,文章提出构建多维度的科研分类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主体,实施多层面的科研内涵评价,采用多向度的科研评价方法,健全多方位的科研评价管理制度等具体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科研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学校内部科研管理的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对建立一套能够考核高校教职工科研和教学单位科研水平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理工科院校及一步提高科研管理,合理评价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贡献,建立公平、公正的科研绩效量化考核体系,促进高校科研创新,提高科研效益,促进高校研究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研人才评价体系是促进高校教师个人发展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发展根据地,科研人才资源丰富,但由于现代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管理功能的实现,往往忽略了对高校科研人才自身发展的重视,存在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意图不明等缺陷。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科研人才评价体系,做到管理方式个性化、评价体系科学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指标人性化,对我国高校科研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48-49
综合性大学开设艺术学科专业在国内已较为普遍,但艺术科研始终在综合性大学科研中处于非主流地位。2012年艺术学升级为学科门类后,艺术科研对其自身在综合性大学科研中的定位、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目前,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科研和非艺术门类的科研采用同质化的管理方式,艺术学科自下而上的科研评价需求难以融入高校科研总体管理体系之中。究其原因:第一,综合性高校对科研管理艺术科研的属性认识不足,重量化、重形式,轻质量、轻内容的倾向较为明显。第二,艺术科研尚未建立可考核的符合综合性高校科研管理要求的评价体系。因此,一方面,艺术学科门类应从科研规律思考评价体系的建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科研应根据艺术学科门类的科研创作规律来制定促其发展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在着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尤其是高校科研团队成为高校创新的主力军。因此,在新时期全面做好科研团队建设,对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提高高校科研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新时期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既要不断加强学术带头人建设,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形成科学的组织结构,建立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也要培育团队合作精神,建立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建立多元化的科研投入体系,推进不同学科资源共享力度,最终推动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伟大战略。  相似文献   

6.
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的主要力量。公平合理的科研考核会激励科研团队创新,但现实中,科研团队评价存在评价指标不全面不合理、行政干预科研、团队临时搭建不稳定等问题。这无法有效激励科研团队,又使得团队成果收益分配不均,打击团队内部科研创新积极性。为此,亟待改进完善科研团队考核评价机制,重视学科创新差异,实行多元化成果评价制度;注重质量与研发过程,扩大监督学术成果范围;加强团队建设,健全团队领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的主要力量。公平合理的科研考核会激励科研团队创新,但现实中,科研团队评价存在评价指标不全面不合理、行政干预科研、团队临时搭建不稳定等问题。这无法有效激励科研团队,又使得团队成果收益分配不均,打击团队内部科研创新积极性。为此,亟待改进完善科研团队考核评价机制,重视学科创新差异,实行多元化成果评价制度;注重质量与研发过程,扩大监督学术成果范围;加强团队建设,健全团队领导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着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不合理等不足。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机制改革是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和必然要求,是汇聚创新要素的重要途径。应当通过构建科研管理新体系、搭建创新平台、制定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和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来创新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的不足,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简明易行、操作性强的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研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和技术岗位考核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评价标准,为高校实现科研量化管理和规范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完善科研评价标准,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和多元奖励机制是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分析高职院校科研评价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政策,创新科研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人性化的科研评价体系,实现教学科研评价的一体化,将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科学研究是一个高度抽象化和专业化的工作,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应逐渐改变单纯依靠量化的考核体系,促进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140-142
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实现新的突破,高校科技经费迅速增长,科研绩效考核备受关注。我国高校现行科研绩效考核模式目前还存在许多弊端,高校科研绩效考核应贯彻教育部的相关意见精神,采取主观性评价为主的质化考核模式,考核过程以专家学者为主体。  相似文献   

13.
“晏才宏”现象的出现,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高校教师评价中科研与教学孰重孰轻?二是对科研的评价是不是仅以发表多少论文或出版的著作来衡量;三是对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以及不同能力的教师能否用一个标准来进行评价。本文在对这三个问题出现的原因、造成的不良后果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改革的关键是对高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并在此背景下,再根据教师的个性差异采取多样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透过学术不端行为反思高校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不断传出学术丑闻。高校缘何学术风气日益浮躁,学术不端行为激增?有专家分析后指出,其根源在于当前高校过于量化的科研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改进这种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浅议高校科研业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公平、客观和准确的科研业绩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激发科研工作的创造性,推动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根据高校科研工作的特点,本以科研经费数、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探计高校科研业绩定性、定量评价体系,以达到科研管理制度化、评价体系科学化、激励机制有效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的前提下,现有的基于“投入-产出比”分析的高校科研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高校科研活力和创新能力动态变化过程。文章在分析科研创新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为本的高校科研活力与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十一五”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状况的评价应用,证明该指标体系既能客观反映学校整体科研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纵向变化,可为高校科研规划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又能很好地反映政策调整产生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给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科研活动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行业技术与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但受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行业特色高校的科研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分类考核评价科研绩效,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能够提升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实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当前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此技术创新体系下,高校需要正确认识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必要性,进一步改革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市场导向的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不断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9.
英国高校的科研管理走在世界前列,成立有专门、独立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主导科研评估、科研经费拨付等工作,还建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系统化、评价方法科学化、评价过程透明化、评价周期规律化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它以学科为评价单元,注重教师的团队合作与专业化发展。相反,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缺乏专门的机构,受行政干预过多;科研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评价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忽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我国要借鉴英国的科研评价模式,即成立专门、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保证学术权威;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在科研评价过程中重视教师的团队合作与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生产新模式下,基于协同作战的团队科研模式正在成为主流。高校科研团队作为重要的协同创新主体,面临破除“四唯”评价导向后如何立新标的问题。已有研究在多维度、多元化的分类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存在不足,也存在评价体系各维度之间因果逻辑关系不清晰的问题。本研究以涉农高校为例,基于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借助扎根理论范式,凝练了高校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共性特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评价的战略目标、创新能力和水平、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维度,各维度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相互促进的因果逻辑关系。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PDCA循环的高校科研团队评价模型,提出高校科研团队评价体系的改革路向、关键步骤和重点举措,以期为建立导向正确、分类科学、多维度与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