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学生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中由于注重学习时空的预设,注重“引导并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能有机会真正表述自己的观点,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并提出一些精彩的、富有个性化的问题。但面对这些问题,很多教师在调控和处理时,或越俎代庖,或放任自流,或浅尝辄止,由此衍生出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课堂教学注重学习时空的预设,注重“引导并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能有机会真正表述自己的观点,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并提出一些精彩的、富有个性化的问题。但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多教师在调控和处理时,或越俎代庖,或放任自流,或浅尝辄止,由此衍生出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非顸设问题的生成是指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或问题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的预设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吃透知识,备好学生,随机应变,以静制动,运用发展性评价标准则可从容应对非预设问题.  相似文献   

4.
第一阶段,接触问题情境。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首先要分析情境,找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教师可让学生试着复述题目或描述情境,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情境是形式,问题是本质。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这一阶段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解答问题前,要让学生发现和提炼问题。  相似文献   

5.
问题探究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与学。在这种教学中,由教师预设问题,或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与设置教学玄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究或协作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问题结论,并这一过程中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可以设计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动力→自主探究,推理论证→多向交流,深化提高→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呈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通过语言、教材或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有已知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另一种是发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并不向学生呈现明确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努力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有关现象、事实、实验或其他学习材料的感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智力探险”。  相似文献   

7.
鸡蛋里的爱     
创设问题情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总是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为主。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容易局限在教师预设的提问中,难得见到学生可以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的机会,也就是缺少课堂教学中的质疑,这样的课堂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创新能力,有鉴于此,我们要用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权",教师预设的问题情境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及时生成真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9.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将数学问题或融合或镶嵌或隐藏于学生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的背景材料当中,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问题情境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数学问题。这是内核,反映的是思维的对象和内容:二是背景材料。这是外壳,是生成数学问题的载体,也是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脚手架;三是学生的需要与兴趣。这是思维的动机,反映的是背景材料的选择、组织与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治国 《物理教师》2012,(10):17-1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们逐渐形成这样的理念:在教学中应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物理的学习可以通过在教师预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体验、实验、理论探究等自主建构.而问题情境的设置又应该和教学梯度相结合,以便帮助学生完成支架的搭建,达到预设的能力生成要求,即在撤去这种支架后学生已完成了教师所期望的某节课中知识和能力的自主建构.1理论依据问题情境教学是指从学生认知水平、心理、情感需要出发,以比较现实的、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情境,包含的学习内容在学生水平理解来看,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了解却又渴望了解。创设问题情境要从现实的、有趣的活动出发或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出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  相似文献   

12.
许强 《中学教学参考》2013,(35):101-101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开展教学的关键环节。为了避免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枯燥与烦闷的感觉,一定要加强化学课堂教学中各种问题情境的预设,进而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因此,问题情境预设的教学方式就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并且也对其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呈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通过语言文字、教材或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有已知或现存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另一种是发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并不向学生呈现明确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努力探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有关现象、事例、现实生活或其他学习材料的感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中考正在将试题演变成"问题情境",这就是说,现在的试题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个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情境。学生解答试题,需要经历从情境中"寻找问题线索或脉络,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是直接向学生呈现明确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努力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有关现象、事例、实验或其他学习材料的感知,独立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刘星 《语文天地》2012,(15):17-18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提问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产生提问的兴趣,并非一朝一夕。通过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能做得到,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去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想要问问题。那么如何创造问题情境呢,我们不妨运用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究活动中,首先要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指创造性地构建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或与学生谈话、交流以发现问题,要寻找最为关键的教学问题,以此为思维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问题意识,从而在学生心里产生一种求知的渴望。例如:在探究草履虫的生活时,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权”,教师预设的问题情境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及时生成真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倡导思想品德课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要求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架起预设与生成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容易步入误区:提前预设好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探究,解决完教师提出的问题,就算完事。其实,"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这一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而最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意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生成新问题"是使课堂高效的主要环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无论是预设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情境预设的有效性,这对教学实践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教师在明确有效、情境、预设、生成几个概念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用生活资源预设情境、用学生的已知知识预设情境、用问题预设并创设情境、将学科特点与情境预设结合起来、善于进行教学反思等几个途径增强情境预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